本片当然不算什么大制作,甚至也看不出任何要当经典神作仔细探讨社会议题的企图,
因此我想我们就不用以太高标准来看它。不过很惊讶地,版上这么多篇还没有一篇给好
雷,那我就来给一篇吧。
先说:我个人不是很喜欢太刻意的“讨论”,更不喜欢从主角嘴巴中冒出意味深长哲理
隽永的做作台词(譬如《极乐世界》小女孩随口冒出的河马故事)。我对电影的期待是
:你就好好演戏,让观众在自然的情节进展中不知不觉体验议题就好,不管是社会议题
生态议题生命议题都好,最好不要忍不住把这些议题都挂在嘴上用说的来“讨论”,那
真是太浪费电影艺术了。当然,这是我个人的偏好,同不同意随便大家,只是预告接下
来我要看本片的标准而已。
大家可能都可以同意,本片最具创意的就是设定:杀戮日 The Purge,如同中世纪一年
一度给草民发泄的嘉年华一般,是新的美国要净化人民心灵促进社会祥和的表面文化政
策 (Explicit Cultural Policy) ,也是台面下遂行社会净化、美化经济数字、提振枪
枝产业的隐形文化政策 (Implicit Cultural Policy) 。这个设定显然会让本片成为一
部说教电影,而且恐怕广大观众更会期待这是一部说教电影(看看电影版,多少人期待
这部片应该好好深入“讨论”社会议题),不过我很满意的是:本片的说教大致上只在
片头与片尾,仅用早餐与晚餐新闻的断简残编随便丢出几种正反不同观点,并不会多作
“讨论”,只是让主角一家人以及观众们浅浅地听到了讯息,也在心理留下一点点百味
杂陈,这样就好了。真正深刻的心得才不是听讨论听出来的,而是生活中体验出来的。
而一部片好不好看,对我来说不是有没有把这个设定给用足够的“讨论”说出来,也不
是有没有足够多足够广的大剧情让这个设定世界的种种面向全部显露出来(以这种手法
呈现的近期失败大作就是《极乐世界》),而是这个设定有没有像基因一般生长进全片
每一个大剧情小细节里面,使它浑然天成。以这个角度来看,我很享受全片前一小时那
些许多版友认为“浪费时间”的剧情:
首先是女儿的男朋友,一个典型美国家庭里爸爸对女儿太过保护的情节,以及任何 YA
片都常出现的男朋友偷溜进美人香闺的桥段,在杀戮日的设定下突然间变得令人紧张,
尤其缓慢而浪费时间的步调更令人紧张:你可以像女儿一样紧张“怎么办,要是爸爸把
他赶出去,他上街会不会被杀”也可以紧张“男朋友哪天不好来找老爸谈判,偏要这天
来?”而眼看男朋友对女儿深情款款温柔备至,实在不容易想像他等会儿要做出禽兽一
般的疯狂举动。但这就是本片魅力所在:开枪打老爸已经不是禽兽般的疯狂举动了,而
是很正常的行为、很正常的公民权利、甚至是很正常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许多一般美
国片当中的要让主角配角们想方设法解决的小小人情事故,在这部片里面人人都可以忍
著等到这一天来一次解决。
再来是邻居 Grace,一个典型美国郊区中产家庭的好邻居,带着八成有整过型的美式平
板笑容,有事没事在邻里间硬塞饼干给人家串门子,这也几乎在每部美国郊区电影都能
看到,而在一般美国电影中你只会觉得这个邻居(或这个高中同学)很烦、口密腹剑、
莫名其妙就是看你不爽、还要时时担心他去外面嚼舌根破坏你形象。这种同学间、邻居
间爱比来比去耍小心眼的生活,也是一大堆美国校园电影、郊区中产电影、甚至欲望城
市这类电影的典型情节,在这些电影中人们总是要花一堆小心思大斗法或是最终努力找
到一条路来互相和解体谅,而在本片中,这一切累人的努力都不需要了,平常有什么不
爽就慢慢等这天就好。
而最极端的就是名校生领头的杀戮队伍(这个名校生透过监视器笑着说话的镜头好像希
斯莱杰,而我甚至觉得他自然的阴恻演技比起充满符号的希斯莱杰小丑演技强大太多)
。名校生,尤其是一些奇怪社团里的菁英名校生,在现实的美国里就已经有很多仗势欺
人的集体成年礼,譬如去店里偷东西或偷女服务生内裤等等,尽管在今日的美国这些行
为大都只算是小恶作剧,这种成年礼总是靠着欺负平凡人甚至欺负弱小滋养他们无畏自
由而大器的奔放心灵。有了杀戮日的新美国也是一样,杀戮日就成了菁英名校生一年一
度学长带学弟帅哥带辣妹的户外 Party,他们不像一般上班族为了愤懑或保守邻里为了
小心眼而有目的杀人,而是纯粹将杀人视作娱乐,而且是一个菁英养成过程中的健康娱
乐。
的确,这就是一部典型美国片,全片处处提到新的美国开国者们的价值(和旧的美国开
国者们又差多少呢?这也很值得讨论),全片各个角色不论是好人坏人(哪有什么坏人
?全部都在尽公民义务享受公民权利呀)都对美国价值朗朗上口,并且对这个文化政策
与当天的牺牲者们满怀由衷的感恩。看几个入侵者的杀戮还不够,更重要的是看他们那
掏心掏肺的感恩,如此自然,彷若某些原始部落对祭天牺牲品的感恩、彷若古代城堡对
奠定古堡地基美人的感恩,尤其是邻居们口里喃喃祝祷准备杀死主角母子三人时,更彷
若许许多多美国家庭晚餐前对主赐予丰盛晚餐以及可怜的晚餐佳肴们的感恩。
这个新美国的感恩节是哪一天呢?片中没提,但每到 The Purge杀戮日,仿佛就是个平
日各忙各的家人们一年一度一定要好好聚在一起互相分享互相珍重的感恩节,一起庆祝
我们又平安地过了一年。主角一家人的晚餐那场戏,尽管许多版友们觉得很冗长无聊,
还觉得伊森霍克老爸很无聊碎嘴一直在那边带动和乐气氛,但我觉得这场戏就是反映今
日美国现实的重要感恩节大餐,汲汲营营维系表面家庭亮丽和谐的美国中产阶级上班族
,执著于形式上的 family time,形式化地重视大家皮笑肉不笑地分享一天心得,而在
这社会化压迫下尚未被驯服的小朋友们或如女儿般明显顶嘴,或如儿子般表面乖乖分享
却偷渡个促狭的叛逆小故事。
整部片从头都是表面亮丽却令人窒息的美国郊区,直到两个小姊弟讲完脏笑话相视一笑
互击一拳,我才也放松地会心一笑:这部片里面仍然有些尚未被驯化而禁锢的年轻心灵
。美国郊区生活毕竟是个社会化过程,国定杀戮感恩日也是个社会化过程,尽管大人已
经日复一日不可自拔地如此生活了(不论是乖乖关在家看新闻还是上街大开杀戒),仍
在受教育的小朋友却还在犹疑。看主角一家四人,各个对杀戮日有不同的接受方式:爸
爸已经完全接受了这个生活方式甚至靠它开心发大财、妈妈一语不发地自扫门前雪冷眼
看待这一切、正在知识爆炸的儿子小小脑袋里却对这个人人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充满冲
突与纠结、备受保护的女儿仍浑然不觉这一天已经悄悄入侵她的生活、而比女儿年长一
些的初出茅庐男朋友则仿佛小孩开大车般为了一件小事就跃跃欲试而送了性命。
美国郊区中产阶级社区,就像《美国心玫瑰情》一样充满无条件不容怀疑的集体制约,
你就算想自我隔离于杀戮日之外,门口还得放一束蓝花表态支持,不然等著平日遭邻居
白眼甚至杀戮日遭邻居攻坚。而本片真正正常人的人性除了展现在不知好歹的小儿子身
上外,主要由非中产阶级的黑人流浪汉来表现。一个被追杀的黑人跑进家里,远不只是
该救还是不该救的问题,在杀戮日更是他在这家里会杀多少人的问题:以任一个中产阶
级的逻辑,非常简单,既然进了一个有保全的中产家庭,当然是直接合法地把这家人杀
光自己安稳地在这躲一晚最好,这是最合法最理性的公民行为;不过这个黑人流浪汉仍
然保有我们现实世界一般人的逻辑,无冤无仇不伤无辜,大家一起冷静度过今晚就好;
甚至到片尾黑人流浪汉举枪控制了全局,明明可以合法把入侵者们全杀光自己过个安稳
的夜晚,但他想的只是感念女主人愿意保护他的一念之仁(尽管还被纠结的女主人刺了
几刀),愿意保护女主人一晚退敌而已。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种
现实世界中产阶级怕得不得了的江湖逻辑,竟然是本片中遗世独立的人性光辉。
简单说,我评价本片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在主角一家人这一晚惊魂中,大家的表现是否
像是生活在拥有一年一度杀戮日的新美国。从以上的观察来看,我觉得是够像的,因此
评价至少普雷以上;而这个新美国生活层面与今日美国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就更值得
我给予好雷一枚了。当然这个“像”也只是限于我自己逻辑能够推演的范围,有些我还
难以想像的如“杀完后明天怎么面对邻居”或“老板被杀了明天公司怎么办”这类事情
我就懒得多想了;或是有很多人批判这个设定本身不合理,这个我只能说各种电影不合
理的设定何其多,我只是抱着接受的心态听他怎么透过一个小家庭说这个故事而已;至
于杀戮场面够不够多、精不精采、主角大绝合不合理,那些是给喜好重咸血腥的观众看
的,我就不多理会了。
最后我只有一点很不满意:黑人流浪汉最后举枪控制了局面,却只杀死了东亚邻居,令
我对这个编剧非常不爽。要就把那些白人邻居一起杀光给我们观众一个痛快,要就全部
留下来,为什么单杀唯一一个东亚人?是连给东亚演员在早餐桌上发挥一点点百味杂陈
的演技的机会都不给吗?或是觉得东亚人是中产阶级中的下等而顺便在此清除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