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得文有点长,建议服用好读脸书网志版:http://ppt.cc/Sjcg)
前阵子又在看了一次"卧虎藏龙",这部片我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了。
可是,随着自己看的片子越来越多,每次看这部片都还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发现,
尤其是这一次.让我的思绪久久无法回归现实!
如果只是把这部片当成单纯的娱乐武侠片,真的就太浪费这部影史上最精采的武侠片了!
如果看得懂门道的话,真的会觉得和李安是同乡是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
如果不嫌弃,就让小弟带着各位看看门道吧~
如果要聊“卧虎藏龙”,不妨可以从西部片开始聊~(相信小弟,你没看错)
武侠片、武士片、西部片这三种不同文化所展生的电影类型,乍看之下虽然完全没关系,
但是这三种类型的电影有着几乎完全一样的人文思考内容.在华人世界的“江湖”,
到了日本之后改名变成“幕府时代”,搭了船到欧美后又改名成“大西部”,其实这三个
名字讲的都是某个人性泯灭以暴制暴的蛮荒国度.在这个蛮荒国度里,只有在一种人的身
上可以找到人性的光明面,那种人在华人世界叫做“侠客”;在日本叫做“武士”;
在欧美叫做“牛仔”.而那种人性光明面在华人世界被叫做“侠义”;在日本叫做
“武士道”;在欧美叫做“牛仔精神”.撇开现存最经典的西部片有两部翻拍自日本的
武士片这点不说,光看上面的几点,就可以约略看出这三种电影类型惊人的相似处了。
另外,王度庐笔下的“半天云”王小虎、金庸笔下的乔峰和“雪山飞狐”胡蜚、
古龙笔下的“花蝴蝶”胡铁花和“小李飞刀”李寻欢等,都是典型的塞外浪子.因为观众
最喜欢的通常都是这类脚色,所以这类脚色在武侠小说中族繁不及备载!而这类脚色的形
象不就和西部片里浪迹天涯的牛仔如出一辙吗??哈哈!
总而言之,不管是武侠片、西部片还是武士片,都是观众对于正义得以伸张的一种寄
托!而里面的侠客、牛仔和武士都是观众心里面的那个小小良知的化身!!
言归正传,为什么聊卧虎藏龙要提西部片呢?因为这两种作品虽然相似,但是在作品掌握
度上面,西部片的导演都可以掌握到该有的重点.所以借由观察西部片导演的成功,我们
就可以轻松发现那些武侠片华人导演的失败之处,两相比较就可以看出李安拍“卧虎藏龙
”的成功之处!!
所有西部片的导演都很清楚,西部片的格局不能太大和设定也不能太真实,因为如果
格局拍太大,到最后就会变成“冷山”之类的历史片;如果太讲求设定的真实性又会变成
“与狼共舞”这类的剧情片.而且武侠片毕竟是“男人的浪漫”,所以如果拍得太文艺就
会丧失了西部片那种沧桑粗犷的美感,然后就会变成“真爱一世情”般的西部爱情片了.
另外,西部片最大的重点就是“意境”和“人性的光明”,如果没有这两点,西部片就会
变成一直在杀人的公路恐怖片了!(只差杀人的家伙不是躲在地下室拿电锯而已了 ^ ^!)
武侠片和东洋武士片也是如此!!!可惜那些拍武侠片的华人导演一直搞不清楚这件事。
张艺谋和冯小刚这两位仁兄就是历史片和武侠片傻傻分不清楚的最佳案例!用武侠片的标
准来看冯小刚的作品,“夜宴”的沙士比亚皇室斗争加上武侠元素就是一部失败畸形作品
,反倒“天下无贼”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在意境上才是真正高品质的武侠片!!张艺谋的
“英雄”虽然在打斗和画面处理上很有武侠片的意境,可是还是牵扯了太多的历史元素,
让整部片变成了一部又像历史片又像武侠片的四不像,又因为偷学了黑泽明“罗生门”的
叙事手法打坏了影片节奏.而后来的“十面埋伏”则是过度艺术化了,反倒丧失了武侠文
化中沧桑粗犷的男人式美感~
PS:无可否认,张艺谋的“英雄”里面的几幕打斗场景绝对是武侠片影史上最有意境也最
有深度的!!小弟尤其喜欢梁朝伟和李连杰在九寨沟的燕子抄水这一幕!!
而八九零年代“香港新派武侠电影”的香港导演们更糟糕!除了王家卫的“东邪西毒”、
程小东的“倩女幽魂”(这部其实不大算武侠片)和胡金铨的“笑傲江湖”中的前半段以外
,那些香港导演几乎完全完全忽略掉武侠片背后的儒道思想和艺术美感(也就是“意境”)
。过度强调视觉效果和武打刺激,让武侠片沦为“穿着古装的动作片”!在那个时代这么
多的香港武侠作品里,几乎找不到深植人心的“侠客”就算了,“侠客”这种象征人性光
明的脚色还沦为和一般动作片主角一样没深度的打仔角色,甚至还沦为搞笑谐星。在小弟
心目中,那时期香港电影里最像侠客的不是李连杰的“黄飞鸿”和“张三丰”,也不是许
冠杰的“令狐冲”,更不可能是郭富城的“步惊云”,居然是洪兴陈浩南。XD
与那些华人导演相比,李安则是少数有掌握到武侠片精随的导演.小弟猜大概是因为
他接触到的武侠片只有民国五六十年的“邵氏武侠”,没有接触到民国七十年代开始兴起
的“香港新派武侠”(因为他出国了)。邵氏武侠虽然老派,但是本质上都是很道地的武
侠片.所以整部“卧虎藏龙”在摄影风格、武打设计、室内场景各方面,不只完全看不到
“新派香港武侠”低俗的影子,反而都有种“邵式武侠2.0”的感觉!!
EX:邵氏武侠经典“大醉侠”中,一位女侠单挑一群莽夫的桥段也有出现在卧虎藏龙中
李安除了掌握到武侠电影借由人性冲突来彰显人性光明这个重点以外,亦借由流畅的
运镜和如诗美景成功地传递了武侠文化属于文人的艺术美感,再用凌厉的武打招式和江湖
恩怨来加强武侠文化属于暴力粗犷的一面。
另外,真正展现李安属于世界级大导的部分是他把他个人身上的中华文人思想透过藉
由王度庐笔下的李慕白这个脚色融入了这部作品,台词虽然是由李慕白讲出,却让觉得彷
彿是李安本人在告诉观众他的人生观.让这部片在成为彻头彻尾的经典武侠片之外,还让
这部片变成表达中华民族人生哲学的作品。
更特别的是,由于李安出身在非常压抑的传统教师家庭,所以他作品中常常都有“打
破传统,寻找自我”的思想.如:早期的“喜宴”和“断背山”的同性恋议题、“理性与
感性”的女性自主等.这种思想基本上和旧派武侠文化中的“维护传统”的思想是冲突的
,结果李安居然透过玉娇龙这个想要打破传统的脚色成功地把“打破传统”和“维护传统
”戏剧性地融合在一电影里了!!
竹林轻功的这一幕绝对是武侠影史上数一数二有美感的一幕!虽然我知道李安在拍这
一幕时应该没想这么多,可是从观众角度出发,这一幕绝对是最能代表整部片的一幕!如
果日本武士要在一棵树下决斗,那棵树绝对是樱花树;一样的,如果侠客们树林内施展轻
功,说实在的,除了在能象征东方文化写意风格的竹林以外还能在哪﹖而且,竹林背景的
写意美感和这部片的美感是同调性的.精通儒道思想的李慕白是传统礼教的象征,而玉娇
龙则是一个是要对抗传统礼教的女性,这不就是这部片的重要主轴吗?巧的是,这场比试
的结果是玉娇龙落败了,影片最后玉娇龙不也被李慕白感化而找回自我了吗?
另外,这部片最酷的就是武打画面!当年邵氏武侠时期的导演在拍武打画面时,都习
惯用一些follow Shot或者演员走位之类的old fashion手法来处理.可是碍于当时的技术
,这些手法后来都碰到了瓶颈......
所以邵氏电影的老派武侠最后就被“香港新派武侠电影”的电脑动画和剪接技术给打
趴了.可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啊!就像当年神雕大侠杨过在山中独自修炼数年,然后带
著独孤求败失传数十年的剑法重回江湖一样,过了二三十年之后,随着电影技术各方面的
升级,李安带着当年“邵氏武侠”的老派手法回台湾重新演绎北派武侠大老王度庐的老派
武侠故事,居然让武侠片这种几乎已经要钉上棺材板的老题材重新燃起生机啊!!!
最好的例子就是轻功画面:当年是没有"吊钢丝"这玩意的,要拍轻功的画面,只能靠
借位,或者在角色的脚下放弹簧床(XD)!可是这些手法不只破绽百出,而且有很大的限制
(弹簧床能跳多高??)。所以,后来的武侠片在拍摄轻功时几乎都是以剪接来带过,因此大
部分轻功的桥段,观众只看得到脚色们离地和落地的画面,几乎看不到飞簷走壁的"过程"
。就算后来开始用吊钢丝来拍摄轻功桥段,也都只是点到为止,没有搔到痒处。拜电影后
制技术的进步,让李安可以舍弃了当时流行的拍摄手法,选择用当年邵氏武侠常见的
follow shot手法来处理轻功画面.让观众的视野跟着俞秀莲在九门提督府的屋顶捉拿飞
贼,或者让观众跟着玉娇龙在竹林中施展轻功。
最后,这部片最让小弟无法自拔的是李安重新开启了“走位”的可能性.在五六零年
代因为技术限制,借由“走位”来增加戏剧张力是最好的方法.有看过武士片的人应该都
很清楚"走位"的魔力!!最经典的招数就是两个武士拿着武士刀在对决的时候,瞪着对方
然后互相绕缓慢的圆圈.虽然他们都没有出手,但是借由走位就可以让观众感受到日本武
士“一刀即一切,一切即一刀”的紧张感!或者借由摄影机跟着两个对决的武士往同个方
向快速走位来制造速度感
(如图,PS:背对萤幕的是饰演佐佐木小次郎的渡边谦)
虽然一样是走位,李安则是打破传统地用"轻功"来走位!!因为"飞的"绝对比"走的"快,
所以用轻功走位可以让画面有更流畅更多变.也因为轻功走位是用飞的,所以需要更大的
场景,也因此让打斗画面更加有气势!!再加上follow shot的话,就会产生一种很棒的
临场感!!
假设俞秀莲和女飞贼交手的那一段没有透过轻功来走位的话,那一段的可看性和临场
感一定会大幅下降,玉娇龙大闹客栈那段应该也会如此!
随着看片数量的增加,每次重复看李安的佳作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就会发现李安真的
是一位很用心也很有天分的导演!!然后就会觉得和他一样是台湾人很光荣!
======================================END======================================
感谢大家收看如此长篇的心得文!!(鞠躬)
更多电影心得分享也欢迎大家加入到本粉丝团观看:
https://www.facebook.com/fofmovies 或搜寻 FB 幕迷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