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出处:
http://cloudyhousetw.blogspot.com/2013/07/american-dreams-in-china.html
《海阔天空》一部从80年代讲起的大时代故事,由三个不同家庭背景、个性趣向的大男孩
,受时代的价值观氛围之下,个人想像著自己的梦想。这年代的人特爱做一种梦,“美国
梦”。想像著有朝一日能得到签证去了美国,到那自由、平等、机会、理想的伊甸园。而
去美国的前置门槛TOEFL,学英文就成了众人疯狂学习的事物。同样拥抱着美国梦,但人
人动机不同,有人是为了依循家族传统而去,有人是为了崇拜的好友而去,有人只是为了
证明能去而去,每人的理由都相异。
这部讲述说“梦想”的故事,可以见到人性的可贵,同时也见到人性的可悲。
可贵处在于,因着友谊,人们彼此互相扶持。电影中三人友谊的表现,我认为有符合论语
中孔子所说的益者三友-友直、有谅、有多闻。三人在不同的面向都适度的表现出这样的
品性,虽然在合作事业中有争吵、不合,但他们懂得宽容、建言。在“利”与“义”之间
的天平,还是倾向于“义”,不至于像《社群网战》那样彼此闹翻。
可悲之处在于,这电影看的当下非常正向,但反过来思考的话,非常强烈的表达一种CCR
和资本主义上的观点。学英文、去美国成了人生胜利组的代名词,即便大家根本不知去了
美国后要做啥,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前仆后继的前往。不管电影里梦想梦想这名词喊得多理
想、多崇高,最后也是为了证明中国人比美国人行,靠事业上的成功,才去赢得他人的尊
重。这种流于金钱至上的观点,不就在表达未足此水准的人,皆是鲁蛇吗?
不论如何,电影里还是有很多的事物可以值得我们深思。
人,可说是为了梦想而活的生物。人除了有理性能力之外,也会编织梦想,更有追逐梦想
的能力。人的一生,可想像成是用各种梦想所组构而成的大拼图,每个阶段的梦想都是不
可欠缺的一小块,由它们去拼凑出我们生命的图像。我们用梦想做为生命的推动力,为自
己设下了一项项的目标,驱使我们向不同阶段前进。想过去小儿的作文题目,最常见就是
“我的梦想”。我们都会给自己一个梦想,赋予我们行为意义性,深怕自己只剩下生存的
本能,宛如一个空躯。但有了梦想就会更好吗?不见得,电影虽然大谈梦想,但故事某种
程度也在反应,一昧追求梦想,最后有可能得到的只是无比的空虚。当追逐梦想的目的是
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让他人后悔,梦想就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即便证明了,又剩下了
些什么?用个老套一点的例子,电影中常见以主角以复仇做为此生目的,在完成了目的后
,却徒增哀伤,因为人生至今都是为了别人的阴影而活。也见得梦想有正面的一面,但也
有它负面的一面,导演在处理梦想这议题有着一定的深度,隐隐约约地表达了梦想双面刃
的特性。
梦想通常都是印象最深刻的事物,由其是儿时的梦想,梦幻、天马行空,但很纯真,没有
过多的虚假。随着年纪增长,依然具备梦想的能力,但逐渐随着现实稍做调整,梦想越来
越具备可行性和实践性,目标越来越明确,不论是在学业、爱情、友谊、事业、亲情,我
们都为每个面向许下不同的梦想。可以说梦想不再甜美,屈就于现实。不论如何,我们就
是靠着梦想,将此时的人生阶段过渡到下一个人生阶段去,梦想成桥梁搭起了生命的路程
。即便是梦想,也意味着它会有“醒”来的那一天,或许醒来时,梦想已经成功,也有可
能那只是一场白日梦。但有梦想,就会有希望。
电影里的配乐、背景以蒙太奇的手法来表达剧情里的弦外之音,让每一段的意涵更加的深
层,也让情感更加的顺畅,这样的画面设计非常有感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