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花神咖啡馆》by(时光之砚)

楼主: NEKObus (我美好的记忆就是我的神)   2013-02-27 21:24:20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59669634 PTT2个人板 Inkstone
======================================================================
心是直率的也好,心是善变的也罢,心是被道德禁锢或被冲动绑架的都没关系,
感情可以没有对错,但看清这一切并决定为之耽溺为之恨、或为之放下为之重生
的,都该是自己。该是自我的决定,该是为了他之所以为他、我之所以为我的一
切当下和回忆。
======================================================================
你相信永志不渝的爱吗?你在等灵魂的伴侣吗?你认定茫茫的人海中伫立著
你的“另一半”、海汐星移而他/她浑然不觉自己在等你,但只要能找到彼此,
你们的旅程将结束,而目光永远不会再移开吗?
爱是这么复杂的主题,这么美妙的主题,又这么危险的主题。一切的快乐、
充实、轻盈,一切的丑恶、自私、控制欲,都能够由此而生,又由此而死。我们
一遍一遍在戏台上、在小说字里行间,在大银幕上看那些人们永劫地追逐和狂喜,
被焚烧后又重生,而我们几乎都能懂,因为我们感同身受:爱是活在世界上最重
要的理由之一,是你我愿意为之而生,又为之而死的。
所以当加拿大导演尚马克瓦雷(Jean-Marc Vallée)在他的《 花神咖啡馆
(Café de Flore)》里借由梦境、光影、舞姿和一双双眼睛试图说明“爱”这
件事,试着为它找出源头、给它理由,我不能不瞪大眼睛,不能不屏息地一点一
滴关注,用最近的距离问自己:“我被说服了吗?我被震动了吗?”然在看过两
次之后,我依然面对一个人格分裂的自己——我非常着迷于这部电影,对它的气
质、影色、时空造景,乃至意识和非意识的光流都珍爱不已;但此同时,我无法
被它的故事说服,我不能认同角色、不能给予同情,不能宽恕其中的人性和借口。
对这戏剧的逻辑,我终究还是进不去。
然我确实记忆犹新:将近一年前,我在小金马影展第一次看这部片,开场没
多久,男主角离开他的家人、踏入机场大厅的身影,那一幕配乐的低频无预警刷
下来,坐在座位上的我、已经好几天调整成“好奇但不期待”的影展心情的我,
被彻底穿透了。那不只是过瘾,那是蓦然回首却见那人的惊异。
而我首先要说,《花神咖啡馆》有无比的企图心,它想讲爱情、想讲亲情,
想讲音乐在生命中的意义,想讲陪伴和孤单;它甚至想讲歧视,讲婚姻和人际的
道德,最后还提到了“宿命”。而撑起这企图心的首先是剧本,以双线叙事拼起
这张版图:2011年的加拿大蒙特娄,事业成功的DJ安东(Antoine) 和他的两个
女儿、热情的女友过着令人称羡的生活,但与之分手两年的前妻卡洛(Carole)
仍无法走出伤痛;1969年的巴黎,单亲妈妈贾桂林(Jacqueline)则以满满的爱
照顾著唐氏症小儿子罗宏(Laurent), 他们亲密的关系在七岁男孩遇见另一个
(也是唐氏症的)小女孩薇若(Véronique)之后,开始有了裂痕。
这两个故事说的都是“爱”,爱的非理性和无穷潜力,即使面对外在的道德
目光或生活困境,依然发亮发热、滴水穿石。这两个故事说的也都是“痛”:安
东与前妻的爱恋源自年少,那是交缠了青春光点和回忆的链结,是难以拔除更难
重现的生命印记。当这样的链结被单方面扯断了,剩下的一方除了愕然,更是失
重。虽然卡洛用力打起精神,但恶梦、孤单和过往的云烟继续缠绕着,她的日夜
都不得安宁;而离开者也不好受,尽管明知爱情没有绝对的对错,安东还是说了:
“我理应身在真正的幸福当中,却有种自己搞砸了的、彻底失败的感受!”
贾桂林的痛就更深纯了。母爱是世间最强的力量,是无止境的付出和关注,
但无怨无悔不代表其中就没有控制、占有和过度的保护。贾桂林知道罗宏的世界
里只有她,她也愿意让她的世界里只有罗宏,用撼天的爱意灌溉这株比别人弯低
的小苗。她只是没想过他的世界可以这么快就“不只有她”。薇若和罗宏是彼此
唯一的同类,相近的颜色,合鸣的音频,是同伴更是战友。小男孩恋爱了,而他
们不顾一切、不讲道理地要黏在一起。
当这变化把孩子带离母亲、带离她计画好的保护之路,一如所有控制欲强盛
的家人/情人,贾桂林只能暴烈地夺回权柄,因为那已是她全部的生命核心;四
十年后在地球另一端,卡洛继续在梦里哭喊著,就算有女儿和前夫父母亲的相挺,
她也不可能撼动安东与新女友间,那仿佛青少年如胶似漆的热恋。更残酷的是:
她也知道自己不应该、不必把自尊放得这么低,企盼一个负心汉的悔醒吧!
面对这样一个张力绷满、冲突强烈的故事,身兼编/导/剪接的瓦雷的企图
心还在“手法”上,亦即电影语言的诗意、大器,和视觉听觉的目光。《花神咖
啡馆》即使不论情节,仍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因为其中的音乐运用、摄影光
泽、节奏剪接,都成熟而极美,这故事切换在两个时空间:巴黎是刷淡的怀旧气
氛,镜头跟着小纸船漂流在石板路边,从罗宏童稚的眼光看去,世界闪烁著天真
的光;在现代的蒙特娄,则是明亮的楼房、大落地窗大游泳池,舞厅的音场仿佛
丛林,而飞机飞翔在湛蓝的逆光里。
此间,凡妮莎帕哈迪(Vanessa Paradis)的贾桂林非常突出,满而强韧,是
勇敢有说服力的女性;年近四十的男主角则神似酷玩乐团(COLDPLAY)的主唱,
他是个大男孩,却有着自我怀疑的忧郁;而卡洛多了点人世的智慧,她的美来自
优雅的艺术能量。贾桂林照顾孩子,回想他的童年;安东与卡洛处理著“当下”,
却无时无刻在回首、闪现他们的过去。《花神咖啡馆》最迷人的是现代这条线,
多重时空跳跃着,大量的声光交错,甚至是虚构符号角色的拼贴,却不会让观众
混淆,反而情绪一点一滴被感染。瓦雷在此证明他是个熟稔电影语言、有足够的
才气挥洒画布的导演,他把人心中的冲突和拔河、思绪在脑海里翻搅难以归位的
状态,用写意却不意识流的方式呈现,不只贴近角色,更带着满满的魅力。
我也要强调他的音乐运用。《花神咖啡馆》的配曲是百分之一百二十的“满”,
也许有点太炫技了,但对忧郁心思的掌握,又有几丝我最爱的苏菲亚柯波拉的神
采。The Cure、Pink Floyd、Sigur Rós……有些甚至只有短短十秒当背景,让
听得懂的观众惊喜。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飨宴,是一年只有一两度机会击中我的
听觉表现。
然我最后要说,这部片让我进不去的终究是它的主题。在蒙特娄这条线,是
卡洛的失恋疗伤之路,和安东的自我原谅之情,而《花神咖啡馆》把这对青梅竹
马“过去”的珍贵性拍出来了,借由目光与拥抱、对音乐对生活对彼此的爱慕,
证明他们是彼此的灵魂伴侣(soul mate); 但与之对比,安东和新女友间的感
情却只见俊男美女干柴烈火的性魅力,而没有别的。没有足以撑起他形容为“第
二个真爱”的特殊元素。
在最后,这故事更搬出了“宿命轮回”帮某种伤痛解套:妳(卡洛)会失去
他(安东)是因为妳在上一世(贾桂林)自私地拆散了他(罗宏)和他的伴侣(
薇若,亦即这一世的新女友),所以这是妳欠下的债,是妳这一生必须强忍伤痛
承受的“果”。不论上一世或这一次,妳都错把对他的情感(母爱或青梅竹马的
回忆)认定成灵魂之爱了……
这真的让我无法接受。我无法认同前世今生的借口,因为这剥夺了人在感情
关系中真诚面对自己的“心”的机会——心是直率的也好,心是善变的也罢,心
是被道德禁锢或被冲动绑架的都没关系,感情可以没有对错,但看清这一切并决
定为之耽溺为之恨、或为之放下为之重生的,都该是自己。该是自我的决定,该
是为了他之所以为他、我之所以为我的一切当下和回忆。把情感的对错和不理性
归因于“宿命”,强迫自己或他人接受不可能永远甘心的选择,是不负责任更是
危险的。
片中的男主角不断对心理医师倾诉,仿佛想找到一条自我解读、原谅的路,
但在末尾,当卡洛来到这对新人的家,那看似一触即发的对峙却是让她说出“请
原谅我……”而他回以“是我对不起妳!”——安东的自我整理不再是主轴了,
他的忏情也变得无足轻重。《花神咖啡馆》大胆挑战爱情中最艰困的灰色地带,
却只能提出这样偷懒的解套,实在太可惜。
让我不解的还有:借由贾桂林和卡洛的连结,这故事想把亲情和爱情排比,
但爱情关系是选择,亲子关系不是;故爱情必追求对等的回报,而亲子关系无法。
照顾特殊的孩子本来就辛苦,何况还是单亲妈妈,就算她的母爱是扭曲的,这故
事却选择捉弄她的下一世来责难这场悲剧,这真的太残忍了。
所以我要回答自己了:我相信爱可以不渝,我也期待和另一半的吸引能够穿
透发肤、深入魂灵,但我不相信这样的机会是宿命注定、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
爱的理由,恨的理由,放手的理由,都该是这辈子的心,而非上辈子的债。面对
失恋后被丢下的那人,能真正修复她的只有“这对象不适合我,对我而言他不够
好。所以就算了吧!”的领悟。可惜这剧本无法看清这一点,而“伤后自我疗愈”
又是我最最重视的电影主题,《花神咖啡馆》少了那么一气,只能把我挡在门外
进不去了。
(本文修整版刊登于2013年2月号《人籁论辨月刊》第101期)
作者: w5032002 (Kind of Troll)   2013-02-27 21:26:00
Sigur ros?
作者: DeimosJ (DeimosJ)   2013-02-27 22:24:00
我觉得只是你没办法跟导演共鸣罢了。轮回并不是真正的解套
作者: KyKiske (J.Smith)   2013-02-27 22:52:00
跟原po想法接近,这部我也无法产生共鸣,但摄影音乐很棒!
作者: snowaft (:-*P)   2013-02-28 00:34:00
同楼上!没共鸣但喜欢音乐
作者: lilywang (下楼梯时)   2013-02-28 14:07:00
跟原文想法接近,可惜粗糙的宿命论
作者: kikielle (This song is over)   2013-03-28 02:10:00
我倒觉得导演的目的不是要寻求共鸣 我甚至觉得宿命论是导演丢出来的一个讽刺 就如同片中提到的"要嘛就找个合理
作者: kikielle (This song is over)   2013-03-28 02:11:00
的解释 不然就想死" 于是宿命论不管是真是假 很碰巧的就
作者: kikielle (This song is over)   2013-03-28 02:12:00
成了一种合理解释~整个剧本若将宿命论抽掉 换成其他的
作者: kikielle (This song is over)   2013-03-28 02:13:00
一样可以成立 因为现实中得大家总是不愿相信对方就是不爱了 反而拼命的去找其他解释 甚至是荒谬不合理的解释
作者: kikielle (This song is over)   2013-03-28 02:14:00
只是刚好宿命论让整个剧本有了张力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