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正义:
《BBS乡民的正义》
正式上映当晚就冲了《乡民的正义》,身为资深乡民的我其实对它没什么期待,倒是
闪光身为边缘女乡民觉得一定要去看,后来听她说是想看可爱的卡卡兽,殊不知因版
权问题,它已经像蜘蛛人似的离开了复仇者联盟。
关于《乡》的缺点,板上所论者众了。情节散漫,人物扁平,时序错乱,叙事含混,
声腔生硬……有些或许可以改善,但我却有个更核心的提问:如果这些问题都不存在
了,电影还是本来这部关于 BBS、关于这专属学生、单一接口色彩纤薄易碎的微型世
界吗?
关于怎么把《乡》看成青春电影的方法论,前面早有板友提过了。对于我这种跨进三
十岁关卡、却仍保有帐号、抽空连上批踢踢的使用者而言,那可能确实有某种信念、
或怀旧感。但我无意从小鱼紫色花园、不良牛等发展史再说一次。我觉得 BBS对年轻
世代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其所提供的“资讯”。众所周知,年轻世代视资讯如神,但
后现代资讯串流一如King萤幕上倾泻滑落的乱码,难以掌握。所以乡民动辄需要“懒
人包”,懒人包不是给懒人用的,而是给不愿意错过任何无关紧要资讯的这一代人。
BBS 因应而生。说它反媒体、反安德森说的以印刷术维系的“想像共同体”,或许所
言重矣。但那一代的青年人,或许才刚刚从国家机器遮断讯息的时代走出来,我们需
要自己的资讯管道。眼尖的乡民早已注意到《乡》与《V 怪客》那种对抗国家权力意
志、霍布斯巨灵式的反抗。这确实是BBS重要的价值。
乡民是盲目的,乡民是脆弱的,嘴砲、容易煽动,如一盘散沙。电影从“正义”这样
一个政治学概念出发,穿刺切出,把所有 BBS事件剪贴融裁:闹板、紫爆、网络霸凌
、人肉搜寻,全装进这超现实却又极其不演艺的叙事机芯之中,当然它有些幼稚,有
些草率,有些蓝祖蔚夸夸其谈的“专业迷航”,闪光看到蓝苡晴拿着稿纸交给总编,
对着他叫“主管”时就说了:“哪有记者在用稿纸写新闻?还有谁会叫自己的主管‘
主管’?”
可不是吗?幼稚,我就是幼稚才当乡民那么久。这样的幼稚正是乡民性——由学生为
主力的虚拟社群,想像的社会、人际关系、各种职业以及整个世界观,所以我愿意推
荐这部电影。其实电影不少巧思,我满喜欢那萤幕右边的跑马,那种乡民的喜怒随情
节瞬间转换。小慧被剪掉片段重新播出来时,字幕的“我喝醉也会发酒疯”、“好像
错怪板主了”,活现现的,一点不假。
当然,若要给些建议,我倒是觉得可憾“酸民”这样的性格被扁平了,作为只是在幽
冥黯淡如鬼域的“黑特板”出没,专以霸凌新手的鲁蛇。酸民确实是鲁蛇,从之前匿
名板被迫关板就看得出来,但我认为酸民是乡民性格中最深沈也最细腻的部分。
我们这一代从小就在跟人竞争,就像“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点”或“孩子的教育不
能等”这种已被乡民当成反身性梗的广告词。不是苏珊桑塔格的“旁观他人之痛苦”
,事实是,旁观他人的胜利难免让自己痛苦。所以乡民的一部分酸化了,酸民必须贱
斥他人的成就,在国考落榜时呛公务员让台湾生产力低落,在被学妹打枪的深夜看到
西斯板上的炫耀文,推一句“你女友收假了没”,好让自己能继续苟延残喘面对真实
人生。
不然的话,情何以堪?
因为批踢踢已经成了半实名的场域,否则酸民可能才是整个虚拟网络的主流。讲真话
可能不等于讲酸话,但它们之间的界线又那么稀薄,这成了 BBS以外对乡民的大部分
负面评价来源。但把反 CCR、闹法西斯、呛甲甲或仇富的一群,一股脑以“宅”或“
酸”化约,这同样是一种暴力。这可能是 BBS未来继续发展下去、比霸凌跳楼万人响
应无人到场等更让人忧心的面向,因为它复杂、盘根错节,且稍有不慎即可能引发更
歪斜丑怪或残忍的结果。
总言之我还是推荐这部电影。前面有酸民说“如果是皮克斯出品,票房可能不到五十
万”,我也觉得很中肯。因为是乡民,所以难免有批评;因为是乡民,所以愿意撩下
去。支持自己的故事,在电影里找到我族认同,我想这就是2012年暑假《 BBS乡民的
正义》带给你我的意义。
附带一题,我本来觉得自己已经很乡民了,但前面貌似有个穿球衣、夹脚拖的黑壮□
男 (理性勿战) ,看完后忽然和隔壁同样□男打扮的室友说“干顶楼上一段超感人,
干,我快哭了”的时候,“乡民”可以从括号里拿出来,再不用定义了。
我是乡民,此生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