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iChina (爱中国)》之铭言:
: 这是一部非常好的片
: 我看了很多次,当然,配乐也是很棒的,是罗大佑的爱人同志及黄色脸孔
: 虽然看了很多次
: 最后的结局却看不懂
: 第一、王一生比完赛后,有活下来吗?
: 第二、小棋王最后有活下来吗?
: 第三、小棋王是不是老棋王的来世?
: 第四、还是小棋王就是王一生本人?
: 第五、王一生对小棋王说:“我们继续走吧!”,王一生的意思是指?
: 一个非常棒的片,以一敌九,还下盲棋。
: 好强的王一生啊
我先提一下,
"棋王"这部电影,是两部不同小说的改编,
而巧合的是,这两部小说都叫做"棋王"。
其中,钟阿城的"棋王",是一部批判文革的文革文学作品,
他的爸爸在文革时期被批斗,
他也是文革直接的受害者,
在文革过了十几年之后,他把十几年来的人生历练细细写来,
写了不少奇文故事。
台湾有出版一本集合了他三篇文革文学代表小说的合集,
书名叫做"树王,棋王,孩子王",
这三个故事都是文革时代为背景,写着当时的中国人在中国地的悲喜哀乐。
但是他写这三篇故事的时间已经是间隔长达十几年的时间了,
人生历练不同,从愤慨到澹然,从满腔热血到隽永深刻,
树王,棋王,孩子王这三个故事一一道尽阿城这位奇人的半生感怀,
细读回来有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的禅意与哲学醒思。
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细细看完竟然泪流满面,
过了几年再看,依然泪流满面,
可见得很多东西不是时代改变了就会改变的,
人的情感就不会。
另外台湾作家张系国也写了一个叫做"棋王"的故事,
这篇故事算是社会小说,以一个广告企划公司发现小神童,
并且拿来当噱头搞宣传的故事做为主轴,批判台湾八九零年代的乱象与畸形。
张系国本身是电机跟电脑专家,
台大电机系毕业后到美国柏克莱大学读硕士跟博士,
拿到博士学位后一边教书一边写书,
还创了科幻杂志期刊,也是一个奇人。
相当有趣的是,他虽然是电机学者,但是他的书绝大部分都不是冷硬的应用科学,
而是相当大量且丰富,而且精准的批判跟社会关怀。
像这部"棋王"就是一例。
我在想,可能他身为科学学者,可以用更客观而且更不同的角度,
去看社会百态,又加上他本身就对人文社会有高度的关心与洞察力,
促成他作品中的那份旁观中又带有热情与高度参考价值的醒世力量。
我先谈谈电影中的"台湾棋王",
这个故事确实是被拍坏了。
由这个故事让我们清楚知道,
徐克很会拍电影,但是他真的不会说故事。
首先他把一个很重要的脚色给搞砸了,
就是小棋王最后对战的对手教授,
这个教授在原著中是一个非常直接又非他不可的一个象征,
他是台湾功利主义极端之后的一个象征体。
小说中,教授曾经说过一段最重要的话:
我曾经在美国遇过一个富豪,家财万贯却连个送终的子女都没有,
我不愿意一辈子当个埋首书堆的穷教授,
但我也不想过那位富豪的那种生活。
我有很多的钱,我不孤单,这样才是我要的。
这样的想法简直是道尽所有台湾人的心声。
台湾人极端功利主义,八九零年代达到高峰,
那时候台湾钱淹脚目,全民皆股,
每个人上班上到中午,
午休时间就轮流到号子看电视萤幕,
研究哪支股票哪个名牌有多少利润,
连上班都打电话问号子工作的死党,
昨天那支股票什么时候会涨会跌,什么时候该进场??
台湾人,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当状元读博士,
但是他们要的不只是当状元读博士,
他们还要赚大钱,不能一辈子当穷学者,
要靠着学问与文凭跟人竞争,拼出一片天地,
赚取大量钞票,并且家庭事业两兼顾,
走在金字塔的上方,做人生的宠儿。
就好像故事的教授一样,他什么都有了,
钱也有了,名声也有了,尊严也有了,权威也有了,甚至连心仪的女人都快要有了,
他就是台湾人的梦想,台湾人的最终人生目的总象征。
但是电影就偏偏把他塑造成一个反派,还是一个色咪咪觊觎女色的反派。
事实上张系国的棋王根本不是一个正派反派的故事,
它是一个社会批判的故事,
是一个功利社会中,集体抹杀非主流价值的,
存续主流价值观的畸型社会的故事。
但是徐克把这个格局写窄了,
把教授这个脚色给扁平化了。
另一个被写坏了的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也就是岑建勋演的那个卷毛胖子。
这个胖子,在原著中是一个广告企划公司的职员,
心中爱慕合作拍摄广告的女星,
他本身是学美术的,兴趣与专长都是画画。
但是最后为了有口饭吃有工开为了糊口,
加入了广告公司做美术设计。
他跟他的同事一样,也跟当时大多数的台湾人一样,
平时工作喜欢打电话问股票涨跌的情况,
股灾时整个人会大声惨叫,知道自己的股票涨停板会大声欢呼,
平时茶余饭后,总是会想起当年做学生的时候画画有多开心,
心里总是有这么一点遗憾,
但是毕竟是找到了一个跟专长有点关系的工作,
混一混撑一撑又发薪水了,
就以这样的心态继续工作赚钱,然后继续工作继续赚钱。
想说不定时间到了就能娶到喜欢的女孩子当老婆。
因为偶然之下认识了一个会下象棋的神童,
而这个神童在电视台的炒作之下完全变成台湾第一象棋小棋王,
广告公司还打算跟电视台合作,搞个小棋王大战教授棋王,
冲收视率也冲广告人气。
于是他跟他的同仁就一起在毫无愧疚的感觉之下极尽所能的,
榨干消费小棋王的公关价值和知名度。
最后在小棋王打赢教授的那场对棋中,
他看着小棋王,才发现自己是一个王八蛋,
最后经过一阵醒思,才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画画。
没有错,我还没老,我还可以拿笔画画!!
画画可能没钱赚,但是我还是想要再一次画我想画的东西!!
故事在这里就结束了,但是我们看得出来他将要辞职,
然后去执行一个不会赚钱,但是对自己负得起放得下的生涯规划。
也许这个生涯规划不够"功利",不够"理想",
不够"有钱",不够"教授",
但是他觉得还是比较快乐,至少可以做到"不负此生"。
看到这里,你可以思考看看,从你小时候曾经熟悉的一切,
有多少东西在主流价值观畸形发展之下逐渐消失了??
一道赚不了多少钱的传统小吃,
一个没人愿意继承的传统产业,
一首再也没有人欣赏,所以消失不见的老歌,
当我们越来越有钱的时候,是否我们的心态也改变了??
当我们看着广告上越来越大排场的炫富,
我们向往的东西是不是一个个都变了??
我们渐渐还是开始"钱化"了,
那我们的"非主流文化"还在哪里??还能挣扎多久??
这些细节跟重点,电影完全没有提到,
而且还让岑建勋联结两个故事,反而让这个脚色扁平化。
如果说教授是极端功利主义的化身,
那小棋王就是台湾人剩下的那一点点任性与童真,
而当这一点点任性与童真足以打败功利至上价值观的时候,
一个在钱与理想挣扎的普通台湾人,被拯救了,他觉醒了。
这么个胖子可以是任何一个台湾人,
可以是你的将来,也可能是你父母亲的过去,
但是唯一的不同是他目睹了童真与真正心之所向的本心,
战胜了资本主义的畸型与价值观的扭曲,进而找出一条新的路。
不是穷到只能埋首书堆的老教授,不是拥有所有财富没有半点真情的老富豪,
更不是天天到号子报到的打工仔,
我就是我,我爱画画,所以我这辈子还可以画画。
徐克拍不出这个故事的精神,但是反而对另一个故事拿捏的相当好,
但是这不是他的功劳,是编剧严浩的功劳。
我一直觉得徐克不会编剧,他的电影要好看,就一定要跟一个很厉害的编剧合作,
才能擦出真正的火花。
但是徐克又是片场中的独裁者,他的要求,编剧也不能拒绝,
而他向来这也要管那也要管最后编剧导演都变成别人像是挂名的,
他一个制作才是真正的地下导演。
所以我每次看徐克的片子,好看我一定会称赞徐克,
难看我一定会批评徐克,因为即使导演挂别人的名字上去,
大家都知道这部电影好不好看都是徐克要负最大责任。
但是这次的阿城棋王线真的擦出火花了。
王一生这个故事的编剧,就是参与电影演出,演戏里面那个阿城,
也是这部电影的导演。
阿城就是跟王一生很妈吉的那个艺术学院的毕业生。
他的台词我相信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过了多久都还是会深深记得:
"王一生!!!你妈正看着你啊!!!"
这个故事位于树王跟孩子王的中间点,
隐约还有树王那时候对文革的激烈批判,
但是也渐渐浮现出孩子王故事中那种渐渐新生,朝气将现的雀跃感。
王一生这么名字是文革时期太多太多成千上万个受害者的写照:
枉一生。
这个人是奇才,他可以一个打九个,斗盲棋,
还打赢省冠军省亚军省季军,他的功力甚至跟老道士并驾齐驱。
文革斗倒了老道士,斗不倒新棋王。
本来他就像文革太多怀才不遇,被没有才干只有红卫兵思想的党员批斗,郁郁终老,
终其一生,争那夹缝中的一粒米,
在无奈的时候下下棋,开开心。
但是他有朋友,他的朋友是一群新生的中国人。
他们不再受批斗与过往所阻碍,
他们的友情也不是任何东西可以破坏的,
就算是文化大革命也不行。
也许还是要走后门,毕竟中国人走了几千年的后门,
高脚卵终究还是要把传家之宝的象棋送给总书记。
但是他们的友情争取到了在这个如同监狱的生活中,
最珍贵的一场棋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
不管外头有多少个女知青,都挡不了这样子的盛会/
上头说他没资格参加象棋,只能打篮球的枉一生,
终于用象棋争回了一口气,而他的妈妈,那个他钟爱也钟爱他的神州大地,
那个仍然无声叹息的古老的中国,一切都看在眼里。
严浩很厉害,因为他把这个电影的部分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写出来,
透过"阿城"看到的,参与到的一幕幕,去堆叠出对文革那遥远的深恶痛觉,
还有对未来中国人的自由与新生,那种期待与欣喜。
他是一个很了解阿城,也很了解"棋王"这个故事的人。
徐克这部分也搞得有声有色,
盲棋对战这场大戏,他把自己独特的武侠风格带进来,
这是徐克电影最宝贵的资产,也是徐克江湖味融入后最激励人心的原因。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1XfFBCxDpc
老道士最后那番话,
道尽故事最终想要传达的振奋精神,
并且替这个奇妙的故事添上浓浓的徐式江湖味道,
让人热泪盈眶,拍手称好。
最后王一生下的那一手"车六平四",
批判力道竟然又浮现,直指六四!!!!!
最后我提一下大小两个棋王手牵手离开的这个地方。
没有人死了,或者说没有人离开。
小棋王是台湾资本主义走到了那个时候的高峰之后,
所产生的一种回归原点的反思与反省,
王一生是中国那几十年所经历过的荒谬,
终于要结束的一种感叹。
也许电影要传达的讯息是,
那个年代(也是我们这个年代),
台湾有台湾的荒谬,中国有中国的荒谬,两岸三地有两岸三地的荒谬,
而总有一天,荒谬将会慢慢消失,
而反省的力量将会慢慢的在每个人的心中呐喊。
而那个时候,大小两位棋王的任务就结束了,
所以他们就可以手牵着手笑着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