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居风暴》- 时光之砚部落格 PTT2个人板 Inkstone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50271505
==================================================================
今年初,当《分居风暴》再以探囊取物之姿拿下金球奖和奥斯卡时,这已经
是它的第七十几座奖了。这是个朴实无华、却光芒四射的故事。如果让我圈
选,则不只是外语片、或原著剧本而已,这就是本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影片。
==================================================================
关于“人”的故事总是最难写的。因为在真实世界里,没有纯粹的恶人,但人心千折百转
,必定有明亮也有黑暗。我们都懂得原谅,或乐观,或以和为贵;我们也都懂得理解,和
慈悲,和退一步海阔天空。然总有些人生时刻,当我们被逼至角落,明知在场的各位都非
恶人、却退无可退,只能被自私和固执拖进更深的僵局。
所以关于“人”的迷宫和出路,也是最难解的。
自去年二月,在柏林影展拿下了最佳影片“金熊奖”和最佳男女主角“银熊奖”后,来自
伊朗的《分居风暴/A Separation》便开始横扫世界各地的“外语片”奖项。当台湾的观
众听到“伊朗”二字,脑中大概会浮现破败、黄沙、头巾和可兰经、被战火穿透的砂楼吧
!但其实,这部来自世界上(目前)离战争最近的国家的电影,片中的市景家装却跟我们
熟悉的“都会”、“现代”相差无几;它的故事更是近在你我生活中,可以被当代每个地
球住民所了解的。也是这样的穿透力,那不论宗教不论文明、直指人性共通的困境的目光
,让它势如破竹。
纳德(Nader)和希敏(Simin)是一对住在德黑兰的中产阶级夫妻。为了不让十一岁的女
儿“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希敏申请了移民,但纳德迟迟不肯动身,他的理由是:放不
下患有阿兹海默症的老父。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分居风暴》便展现了它的聪慧:在希敏
诉请离婚的法庭上,自法官的视点看去,纳德与希敏各陈己见、时而交锋,那怨怼和难处
清晰可闻,这一整段的氛味、节奏和自然,如此能量浑聚,甚至一镜到底,让人赞叹得哑
口无言。希敏的理智(和痛得下心),纳德的固执(与做不了决定),勾起了你我生活中
和他人相处的熟悉,这是编导对人际盘算/人情心态的深刻掌握。这也让你明白了:面对
这部电影,要仔细聆听,要用力思考,还不保证在最后能得到答案。
离婚不成的希敏决定搬回娘家去。而白天得上班的纳德,只好雇人到家里来照顾年迈的父
亲,这位帮佣便是罗芝(Razieh)。她每天得在清晨带着幼女、转搭好几班公共汽车前来,虽
然拖着病体,却有非工作不可的苦衷。结果,为了一起不经意(却严重)的过失,纳德在
一阵大吵后将罗芝推出门外、致她摔落了楼梯;事后,罗芝的丈夫胡嘉(Hodjat)决定控
告纳德杀人。因为他的妻子流产了。
对纳德而言,自认有理说不清,对罗芝而言更是有“苦”而太委屈。这场风暴便随着诉讼
进行,以纳德一家为主、罗芝一家为辅,细细拆数着难以理清的结。过程中,观众是唯一
的全知者,而各角色凭着己知己念、自身信仰的正义据理互争,他们都有不得已和其情可
原之处,也都有掩盖部分事实、自私自保的心机。随着线索渐现,你我的同理心在各个角
色间流动着,最终只能承认:这道难题,没有理想的解答,只有每个人都受伤的结局。而
我喜欢影评人罗杰艾柏特在此的注解:人的情感(human feelings)是无法被法律条文、
或宗教戒律所度量的。
在这故事背后,当然有丰富的解读面向。譬如家庭教养,那对政治/文化环境的不信任,
反应在希敏对女儿谭美(Termeh)未来的担忧上,即使有明亮干净的厅堂、高科技家电(
这也是前所说的,有别于台湾观众的错误想像),应当是享受资源的中上阶层了,仍有想
离开伊朗的窒碍感。而绊住他们的老父照护问题,则是任何“进步”的社会中都难有好解
答的;反观罗芝一家,承受着经济弱势者的困顿,让她应得的同情/不忍又更多了。这故
事也在她身上体现了:“宗教制约”既是过于拘谨的束缚,又会在某些时候扮演深层良心
的守卫者。
我也喜欢这故事安排的:两造家庭各有一个独生女,两个女孩的眼神都特别利,毫无畏惧
地直视、观察和评断这一切,仿佛两阵营背后的创作者目光。此同时,孩子也是大人内心
无上价值的体现:纳德让谭美替他决定最后的命运(将良心寄托于孩子的信念),罗芝则
为女儿的幸福而不惜推翻好不容易挣来的解套。这是对人性的洞穿,更是赞扬。
在“分居”这名字的背后,还有更幽微的婚姻课题。在风暴里,火线上的纳德执著于用力
抗辩(而不愿认错或和解),相较之下希敏的冷静与实际,初看是对真相的不那么在乎,
实则是基于对枕边人的了解而扮演的踩煞车/互补的角色吧!若我说“成家和责任不会彻
底改变一个人”,恐怕有很多长辈朋友要不同意了;但如果我说:“婚姻生活可以把两人
从小建立的价值观、那些棱棱角角通通都磨平”,那覆议的人一定更少。在面对决策时,
夫妻往往因为个性的差异,而有相左或甚至相冲突的应对(并拿理当“对外”的砲火攻击
彼此)。究竟捍卫自尊和意气用事的界线在哪里?为了孩子与为了自己的差别又在哪里?
这几道人性真相的交界处,是多少家庭痛苦的来源。而其中也有了戏,如一面面的镜。
为了争一口气,或名誉清白,或为了信仰和良心,你能承受折磨与生活的颠簸到何程度?
不论故事或真实人生里,都没有答案。当场景又回到离婚法庭,那不可说的结局伴随着钢
琴音响起,你才发现这整部片是没有配乐的。不靠戏剧化的口吻或情绪铺陈,却能抓住你
的注意力到这种程度,这就是功力。今年初,当《分居风暴》再以探囊取物之姿拿下金球
奖和奥斯卡时,这已经是它的第七十几座奖了。这是个朴实无华、却光芒四射的故事。如
果让我圈选,则不只是外语片、或原著剧本而已,这就是本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