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楚浮的《柔肤》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楼主: prc (小波的大玩偶-:D)   2010-11-17 05:36:41
http://belaludwig.pixnet.net/blog/post/21392379
在此以前的两三年间,我有点受到Hitchcock的有关默片概念的影
响:在一部影片中,对话愈少愈好,这就是La peau douce(柔肤
;又译软香温玉)以及Fahrenheit 451(华氏451度)大量采用视
觉画面的原因。但自此以后,当我回到法国时,我在拍La Mariee
etait en noir(黑衣新娘)一片时得到了补偿,在该片中我让男
人们大量地说话,而且从此以后,我就非常高兴地让影片中的人
物充分地去表达而再也不怕它们有机会时喋喋不休了……
-Truffaut,《70年电影月刊》第150期
以上是Truffaut在接受关于Domicile Conjugal(家庭生活)采访
时,对于自己的创作过程的回溯。而有些评论的确也指出,他在Les
400 Coups(四百击)以后的成绩大体而言并不亮丽,一直到了70年代
的Domicile Conjugal以及La nuit americaine(日以作夜)才有所起
色,后者甚至夺下当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尽管正如Truffaut所说的
,我们理应支持任何导演的创作理念;但也许是因为Truffaut本身是
私生子,中学又未完成学业早早就辍学在外谋生计,生活的辛苦使得
他也曾直言不讳他会在意观众的感受以及票房;再者他的创作手法的
确也是雅俗共赏的路线,且La peau douce的确也是他的作品中比较不
受后人重视的。
笔者在观影经验中的确也觉得这部作品不若他其他的杰作,有种
温和的感动人的质素;而笔者在最近的创作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
,恰巧想到Truffaut的这段话,仔细想想才了解问题症结所在。因此
打算在这里试图对该问题做出初步的澄清,也算是当作顺便厘清自己
的思路。
任何看过La peau douce的影迷一定都可以理解上述引文Truffaut
所意指为何:在该片中他的确大量地采用了许多Hitchcock式的手法:
例如开场赶飞机的桥段、中间主角参加聚会而无法和女主角碰面的段
落、以及最后男主角遭妻子枪杀的过程。然而,这些手法的挪用适当
吗?如果不适当的话,那么问题究竟是出在哪里?笔者经过思考后目
前的结论大致如下:两人对于爱情题材处理的气质禀性根本完全不同

众所皆知,Hitchcock对于女性的观感和Truffaut简直南辕北辙。
无论是他对他妻子有如母亲般的依赖,以及在他过世以后有新闻指出
Hitchcock可能性骚扰女演员的事,这些都不是Truffaut看待女性的方
式。Truffaut其实是一个非常中性的人,甚至可以说只是刚好他的身
体是男性而已,从这样的想法我们才比较能理解他为何不但总是能充
分发挥出女性演员天生具有的气质,以及他和众多女性工作人员的良
好互动,甚至为何他的影片总是有种中庸而温和的美感。
更进一步地,我们可以发现Hitchcock对女性的观点其实也同样地
反应在萤幕上:笔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Marnie(艳贼)中有一个接
吻的段落,其画面构图方式其实根本就是完全在服务男性观众,因为
画面的焦点完全聚集在被软禁的女主角。至于故事题材更是不用说了
,证据根本不胜枚举。
也因此尽管两人都非常喜欢默剧,甚至Truffaut到晚期已经增加
了剧本的对话但仍也不忘穿插默剧风格的段落,但挪用Hitchcock的手
法失当仍然使得他的部分作品留下了缺憾:他的作品不像Hitchcock的
作品中,往往需要一种性和窒息混杂的感觉,因此需要许多明确的默
剧视觉手法构成作品基调。悬疑感透过视觉传递是最有效的,但Truffaut
的作品对爱情题材的描述往往是温和的,因此默剧手法固然可以挪用
,而且这些手法也型塑了Truffaut电影中特殊的幽默感;但如果完全
以此为基调,其风格上的冲突是可以想见的。
可能被提出的疑问是:难道爱情题材就不能完全以视觉作为铺陈
的基调吗?当然可以,只是这种手法所导致的效果可能不会是Truffaut
所想要的。一方面以对白为主建构爱情剧的手法已经根深蒂固,使得
以视觉传递讯息为主的手法尽管在今日仍然相对不受观众青睐;另一
方面如果就算真要以视觉及画面作为主要传达剧情方式的手法,如果
又要刻意避开可能会导致悬疑的感觉,那究竟还有什么手法是适合于
Truffaut的风格的?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目前还没有想到适当的解法。目前常见的手
法之一,就是以长镜头让画面相当程度地还原在经验过程中的真实时
间感,且因此多半不加上配乐以加强真实感。但行文至此,对于Truffaut
熟悉的影迷一定可以马上意识到:这份真实感不是Truffaut所要追求
的,他在和Hitchcock的对话录中,常常强调如何透过画面传达讯息,
尽管这些画面根本不会发生在真实生活中。而且他本人也提过,对于
他而言不太使用配乐的导演是非常勇敢的,因为这必须仰赖画面完全
支撑起剧情和气氛;他对Georges Delerue这位杰出的配乐家倚赖之深
也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可不可能存在着一种手法:既是完全以画面传递剧情为主,
但同时也不会悬疑式的、也不是还原真实时间式的?笔者目前还没想
到,这可能是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本来就相当程度地依赖日常语言
(但笔者想要特别强调的是:那些还原真实时间的手法并不因此不真
实甚至不动人,因为我们在独处时其实常常不说话,只是这种真实太
残忍,有时会残忍到让人无法接受);但其实也有可能是笔者的想像
力有限,也许存在着其他杰出的导演,早已或即将解决了这个问题。
作者: irres ( )   2009-01-17 20:54:00
推好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