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roodo.com/strays/archives/13119545.html
将电影比做"梦境",来阅读Inception,
假设看电影是进入作梦状态,而梦境是现实的投射,
那么Inception反映了什么现实?
Inception是一部以"电影制造"为母题的电影(尤其在反身指涉本片的成型),
有意将故事情节设定为一组呼应好莱坞电影生产的比喻关系:
李奥纳多饰演的主角Cobb,是导演兼编剧Christopher Nolan的化身,
Inception是Cobb/Nolan所构造的幻梦一场。
片中那可以让多人进入同一梦境的神奇机器,
就是摄影机与投影机等制造与播放电影的机器设备。
借由机器的中介作用,观众可以进入Cobb/Nolan的非现实世界中
观看Inception的过程,也就是进入集体进入同一场梦境的状态。
接受了这样的基调设定,
其他角色在比喻架构里的位置也就相当清楚了:
Arthur是Cobb的事业伙伴,代表导演Nolan电影事业的伴侣
(同时也是Nolan之妻)Emma
Thomas,她参与了Nolan每一部作品的"制片"工作。
擅长模仿与伪装的Eames,可以变身为她/他人,
仿佛拥有千张面具,显然他代表的是电影的"演出者"。
Ariadne在计画团队中负责打造梦境空间的任务,
她代表了电影的"视觉设计",其中包含场景,道具,美术等作业群。
化学家Yusuf为团队提供特制化合物,
他代表负责"特效"场面的专业技术群。
商人Saito是Inception任务的委托者,
他象征在电影工业的筹备开拍作业阶段中,
对电影是否能成形握有决定性生杀大权的"金主/投资者"。
Cobb与Saito之间处于一种既合作又敌对的矛盾关系,
反映了导演与制片和投资者之间的利益连带
企业家之子Fischer是商人Saito/投资者指定的任务目标,
因此在电影工业体系中Fischer代表观众
投资者欲从观众/消费者/市场身上获利,
而导演必须创造出足以说服、满足观众的作品。
Cobb之妻Mal象征导演自身在创作Inception的过程中,
经常溢出常轨的、非理性的、不受控制的灵感直觉与欲望。
情节中Cobb与Mal两人花了50年所构筑的巨大幻想世界,
指涉Inception在Nolan脑中这十年来的构思形体,
其中散布著各种未成形或已成形的灵感与想法,
是一个可以一直无止尽构筑下去的世界。
然而一个故事要变成一个商业电影,
创作者往往必须要压抑非理性的部份,
回到现实世界周旋于投资者之间、考量市场与观众的接受度、
探索现有技术是否可能达成构思要求等等。
片中出现一节节车厢串连起来的电车,奔驰在铁轨上使轨钉产生震动的景象,
暗喻电影胶卷正在机器上运转作用的状况,
这是Cobb要Mal体验卧轨死亡的片段,使两者埋下日后分离的种子,
可以解释为导演心态上准备迎接现实的电影开拍。
所以观众眼见的Mal并不是真的"Mal"(即创作时不可理性掌握的思维),
那是经过Cobb的脑而折射展现的Mal。
毕竟Mal就是指被舍弃掉的、无法具象化现形的部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