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志有图完整版:http://www.wretch.cc/blog/belleaya/16282556
※ 其实这篇已经写好很久了,是看了原著小说后再看电影的一些体会囉!非影评~
这篇文会比较偏“创作”的角度来观赏,可能会有点文诌诌就是了。
※ 有雷!
=============================== 本文开始 ==================================
古典科幻文学大师威尔斯(H. G. Wells,1866 - 1946)的科幻名著“The War of
the Worlds”在改编为史帝芬史匹柏2005年的钜作 “世界大战”,但这已不是第一次改
编,早期的电影版、影集已在当代引起了轰动。
威尔斯的小说究竟有什么魅力,能够树立科幻文学界的第一个指标呢?我们将先从他
的这本小说中所蕴含的各种隐喻,来谈“人”与地球的关系。
◎ 关于《世界大战》作者──H.G.威尔斯
古典科幻作家威尔斯最为出名的科幻小说,是曾经改编为电影的《时光机器》、
《隐形人》以及《世界大战》。
威尔斯是英国小说家、科普作家、新闻工作者、社会学家和史学家,涉猎之广与博学
多闻是他撰写小说的一大助力 ;其中影响相当深刻的,则是他的成长过程,许多作品中
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伪善、贪婪社会的痛恨。威尔斯的作品有许多是以地球或宇宙浩劫为
题材,而威尔斯亦是此类科幻小说之先趋,在他之后即形成一个相当庞大的传统。虽然他
的著作包含各领域,科幻只是他作品中的一小部份,不过他的科幻小说已经包含许多“未
来”的前瞻因子。
威尔斯亦曾撰写核子战争毁灭世界的长篇小说,而真正的原子弹诞生于该书出版后的
三十年!
谈到科幻文学的发展,西方的科幻文学可说是渊远流长,至今已经有两个世纪的历
史。自十九世纪以来,科幻文学可说是由一位科幻之母,以及两位科幻之父所奠定。科
幻之母是玛丽雪莱(著有《科学怪人》),而科幻之父则是硬科幻之父:卢勒‧凡尔纳(著
有《海底两万哩格》、《地心游记》)以及软科幻之父:威尔斯。
什么是硬科幻、软科幻?简单的说,硬科幻是强调科学原理的印证,可说是两分科学
、一分幻想;相比之下,软科幻就是一分科学,两分幻想。
而说威尔斯建立了软科幻的雏型是毋庸置疑的──除了时空探险之外,外星人入侵的
题材在当代亦是开创性的想法,后来的小说家可说是由这些雏型去加以演变。
《世界大战》在原书中便是描述火星人入侵地球──与后期充满大量的地球人与外星
人大战场面、美帝主义的外星入侵题材不同,以一个小家庭的观点出发的《世界大战》著
重于逃难过程中,以微观的角度取代宏观,更使故事在科幻之余,还能带有较多的人文观
念。
◎ 导演史匹柏的拍片动机
金奖大导演史帝芬史匹柏自大学时期便是威尔斯的忠实读者,尤以《世界大战》为最
;为了挑战人类内心最深层的恐惧,为了探讨人类遭逢突如其来的外星人毁灭性攻击时,
会陷入如何不堪的惨状,又将如何自保,史匹柏构思了近二十年才完成剧本。“我想拍摄
这部电影很多年了。”史匹柏说:“我试图以更冷静的视角去观察,如果外星人真的入侵
,即将毁灭的世界究竟是什么样子。”
史匹柏将《世界大战》称为自己退休前的代表作品。在谈话性的节目“Movie Fone”
中,男主角汤姆克鲁斯与史匹柏互相担任访问者,在节目中,史匹柏便表示:虽然《世界
大战》在数十年前已经拍摄过电影与影集,不过这出电影并非是重拍,而是完完全全根据
原版小说拍摄。 不过较大的改变,是将原先小说故事场景自英国“搬”到美国的小镇,
人物当然亦有更动,但不变的是“人性”黑暗面的描述与呈现。
史匹柏的执导功力是值得赞赏的。在分镜图的制作中,最为人推崇的两位大师,一位
是日本的黑泽明,另一位就是史匹柏。电影的前置作业 ,史匹柏总是掌握得非常好;身
兼制片的阿汤哥在访问中便表示,跟史匹柏合作,绝对不会感到急忙,因为工作进度掌握
得很好。也因此,这部科幻钜作才能够将蕴含许多“隐喻”的小说实实在在的搬上萤幕。
◎ 世纪大哉问
“究竟有没有外星人?”这个问题是许许多多人感到怀疑、或有兴趣的──当然相
当简单的推论,便是:这个宇宙太大,一定会有某处有外星人;也不乏有人“看”到飞碟
,发现某些人在某处发现某些疑似飞碟的残骸。
当然以目前地球人的科技并无法有效的前往其他星系探索,唯有被动的发送电波,以
及派遣无人探测船,期盼被“外星人”遇到。其中电波的讯号是由一串0与1,共2173个数
字,也就是两个质数相乘──“如果”外星人接受到讯号,又有能力分析并分解该数列,
则可以将0与1排列为一矩阵,内容正好形成一张人类的简图,以及地球在银河系的位置。
到此,不免令人怀疑,“假若”外星人真的收到讯号,又有能力可以前来地球──“
外星人会怎么做?”
◎ 外来物种
暂且将外星人摆一边,而先从人类本身的行为来看。
工业时代以来,人类每到一处新环境,便是大量开发,将资源销耗殆尽──多少物种
因为人类过度的开发而灭绝?而至今开始想到要保护物种,倒不是将环境还给牠们,而是
建立一个园区限制住牠们。无论动植物,有太多例子可以看到人类的自私:为了反抗政府
限制他们开采,便放火烧山威胁;为了省去污水处理的钱,偷偷埋暗管将污水排入河川;
砍伐森林开僻为农地,扑杀原先居住在林地中的物种……
人类本身是如此,何以冀望将来如有外来物种“到访”地球后,能与人类和平共存?
尤其是当“他们”打算要来之前,一定是经过观察,知道人类本身是如此危险的物种,就
像人到了草原中,不会先杀死兔子、小鹿,而是先一枪打死狮子、老虎般──当“他们”
一到来就展开杀戮,其实是不需怀疑的。因此,有些人看完电影,自以为是的大发谠论:
“谁说外星人一来就一定要杀人?”住在地球的人们应该自我反思,是不是自己已经对
地球其他生物做了同样的事?
◎ 噬菌体(Bacteriophage)与三脚机器
图:噬菌体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belleaya&b=37&f=1445292820.jpg&p=63
图:
http://www.wretch.cc/album/show.php?i=belleaya&b=37&f=1445292818.jpg&p=61
在威尔斯的《世界大战》中,外星人并非利用飞碟入侵,而是先将大量三脚机器埋在
地底,待时机成熟后,才借由某种方式(闪电)进入三脚机器,一次大举进攻。如此安排是
有其道理的──就像噬菌体,它懂得蛰伏在细菌中,并在细菌细胞中复制更多噬菌体,是
以待细菌破裂后,方可让更多噬菌体释放出。
威尔斯的小说中并未讲明是否有此含意,然而最早先的电影版,外星机器人的确是有
点儿噬菌体的影子在,虽然头部是巨大的圆形,不过下方的足部仍然有种“暗喻”的意
味;而史匹柏拍摄的《世界大战》中,三脚机器仍然带有一些噬菌体的型态。
从小说情节中,可以猜测:外星人是先将无人的三脚机器发射至太空,利用撞击,直
接射入地球的地底(早先日本人探勘火星也曾经利用太阳的引力,算出轨道,让探测船自
己飞向火星撞击,然而事后是失败的)。直到“一段时间”之后,牠们才远道而来,透过
闪电降临,一举进攻地球;甚至可以说,牠们早就有意将地球当作自己的“殖民地”,只
是备而不用,直到人类出现、工业革命之后大肆破坏,牠们不得已只好先派一批驾驶员前
来“扫荡”一番。
在1982年上映、直到九○年代才造成一股热潮的经典科幻电影《突变第三型 The
Thing》中,外星人是将本身的细胞置入人体,并可在体内复制另一个一模一样的异形人(
片中亦可复制狗)。牠们选择的相同是蛰伏,不可否认,许许多多生物都知道蛰伏,知道
等待,知道一点点的蚕食更胜鲸吞。(也就是说慢性与急性相比,慢性的似乎更高明些,
比方有一种疱疹病毒躲在人类的三叉神经,难以消灭,等到抵抗力较差时,这种病毒就会
跑出来,造成所谓的臭嘴角)
人类当然也有这种“智慧”:懂得在河中埋暗管,一点点的排放废水,只要政府不
抓,就表示这种规定被放宽;懂得将公有林地的树木环状剥皮,让它们自然枯死之后,
或是盗采、或是方便他们种植果树。从某些角度来看,人类不也是地球的病毒、噬菌体
吗?(这句骇客任务里面史密斯也有讲)
◎ 人性与道德
太平盛世,可以门不闭户,丰饶时期,饿肚子还有好心人愿意帮助、提供食宿──只
限于“太平盛世”与“丰饶”时!不可否认,人性就是如此。
古云“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在乱世,人人自顾不暇,何求他人之帮助?在闹饥荒
时,又怎么要求他人给予他仅有的那些口粮?
不要唱高调!任何人在面对自己生死存亡的时期,都可以不顾一切自保,法律毫无价
值,甚至道德、宗教、信仰在他眼中,都可以变得没有意义;对错已然没有固定的答案,
别人手上的食物可以抢、可疑的闯入者可以杀,他们为了谁?为了自己,为了家人啊!(
另一部电影《空军一号》中的总统最后决定释放芮狄克将军,也是因为家人受到挟持而不
得不这么做)
在《世界大战》逃难情节中,有几段剧情便是针对“人性”:为了开车逃离小镇,阿
汤哥饰演的雷费洛直接将他人的车子开走;为了抢夺那一辆会动的车子,群众效应之下,
围殴、甚而杀人;军队的运输船为了躲避三脚机器人,亦不在乎岸上的人,直接离岸;为
了自己的女儿安全,雷费洛将歇斯底里的哈兰‧奥格威(提姆罗宾斯饰演)杀死。这几段电
影情节,虽是在电影中呈现,但细想之后,这“人性”却又是如此真实到令人为之一寒。
◎ 邦无道,危行言孙
孔子说得好:“邦有道,危行危言;邦无道,危行言孙。”
天下太平时,行之以“理”,有“理”可行遍天下;然而身在乱世,情况则截然不
同,他人的“无理”都可以变成“有理”。因此,孔子所言之“危行言孙”,孙即是逊,
越是低姿态,越是存活之道。如同电影中抢到车子的人,又接着被枪杀,倒也是有此一
喻意。
而电影中,奥格威不是收留了雷费洛与他女儿瑞秋吗?暂不论他的出发点是如何,但
他毕竟是收留了,换了的却是被雷给杀死──能够责怪雷的狠心吗?他是为了自己的女儿
啊!然而,这正是人性。
在看过电影后,是否应该思考:人性的本质为何?因为人性,我们做了多少不可挽回
的事?即便不在乱世,有多少次以理由说服自己做(或不做)某些事?“我是为了参加社团
才翘课”、“我是因为忙,才不运动”、“我不上她,别人也会上”、“我杀了你,是因
为你一定会找我报仇”……人们会将所为“合理化”,当外在的法律已不再有束缚力,道
德是否成为空洞的名词?
◎ 人定胜天?
古人云“人定胜天”,这是多么狂傲的一句话!
人类自豪于自己的成就,秦始皇合并六国,君临天下,建造了万里长城以示君威;拿
破伦叱吒欧洲、纳粹席卷欧亚,乃至于美俄冷战与太空竞赛──地球上真正肉眼可见能够
前往太空的,只有人类啊!人类自称“万物之灵”,看似多么的实至名归!
人类真是地球之主宰吗?人类至今对疾病预防与治疗仍然是表皮功夫,别说是爱滋
病,单是小小感冒,仍然没有根治之药(当然就人体而言,感冒反倒是好事,西药遏止感
冒反而有害)。而日渐异常的气候又代表了什么?
◎ 新世界观
在《世界大战》小说的结局中,威尔斯不是让人类战胜外星人,而是外星人被地球上
的细菌打败──他们的防护罩被侵蚀,接着生病乃至死亡。
这种结局让许多人愕然,电影上映后甚至因为结局是如此,白白被灌上了“烂片”的
名号。然而,就电影而言,人类战胜外星、大量战争特效以及大量美帝主义的外星片,只
要有ID4就足够了!《世界大战》的结局,到底仍算是最好的──人类打不赢外星人,
细菌却瘫痪他们,人类生存在地球上,是以无数的牺牲才能让人类与细菌、与地球的环境
共存。(关于病毒可以参考一本书《石油用完了怎么办?》)
电影之后不免深思,人类真的可以如此之自大自满么?当有一个更高智慧的生物入侵
地球,我们真的有能力“反抗”?或是先被我们自己给打败?然而更深一层的思考,人类
居于地球,宏观而言,地球上的一切其实是生命的共同体──如同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
将宇宙形容为一个生命、且是处于幼年的生命──单就中文名来看,外星人的“世界”,
与“人的世界”,最后出现了“菌物界”;将外星与地球各设定为一个世界,倒也是说得
通的!人类和地球其他生物甚至可以说是“共生”,当然这个共生不同于生物学上的共生
,而是一种巧妙的平衡。因此,《世界大战》的结局,仔细玩味,是否也带有这么一点隐
喻呢?
反观现代许多人,别说是正视这个地球、这个生命共同体,眼界只限于党派、只限于
小团体,排除异端,却看不到整体,无法放眼世界、放眼未来。科幻背后的人文意义,唯
有将视野拓宽,方能从中领会其喻义。
(文:belleay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