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retch.cc/blog/milstein/22932045
谎言对决短评
要分析好莱坞电影,大概十之八九可以如此反向推敲:
他想告诉我们什么故事?这个故事的背后有什么值得讨论的?
因为制作人拿着剧本和公司高层meeting时,多半就是用这样的起始点来说服
他们投入资金。而Body of Lies的制片就是导演Ridley Scott自己,因此更确
定的是,这剧本、摄影师、灯光、剪接……这票班底,既是身为制片的他自己
找的,也理应是他最能掌控的。因此就观众的角度来讲,这部电影可以十分肯
定的贴上“Ridley Scott”认证标签,品质不会太差。
“谎言对决”(Body of Lies)想告诉我们什么故事?这个故事的背后有什么
值得讨论的?
故事在描述美国和恐怖组织对抗的故事。
但是,他并无意太深入探讨美国与恐怖之间的复杂纠葛。
即使如此,仍然看到了Ridley Scott之所以能为大导的本事,在这个议题上的
火侯控制,既不涉入太深弄了个尾大不掉收不了场;却又不致在这个议题上一
片空白,而是适如其份的点出,给了一点思考,但还不致太深,然后将重心巧
妙的转移掉到其他地方。
Body of Lies是在描述一个美国和恐怖组织对抗的故事,这个故事背后要讲的
是“信任”。
更往故事细节看,Russell饰演的Ed Hoffman是中情局高层,掌握著国家资源
,他运用他手下的棋子-Leonardo饰演Roger Ferris-来进行这场战争,试图
逮到恐怖组织的首脑,为了需要的援助,而引入了约旦情报局Mark Strong饰
演的局长Hani的介入此案。美国与约旦两造,便在掌控情报/隐匿情报/分享
情报的取舍上进行不稳定、缺乏互信的合作。
整个故事的重心,并不在恐怖战争这件事情,而是在讲这个现代反恐战争中的
,人与人之间之没有互信基础,人被工具化情况下,关于“信任”这件事情。
Ferris是Hoffman的工具,Hoffman是国家的工具,Hoffman虽然有家庭,但他
被电影表现的更像是家庭中那么名为好父亲好丈夫的工具。重视信任的是Hani
,但是他的信任其实也游走在模糊的边缘上,说到底仍是被用来达成其目的的
手段,因此,不论是美国的Hoffman,还是约旦的Honi,其实都不信任人,只
是一个开门见山,一个则隐藏在斯文背后,被夹在中间的Ferris,既是工具,
也利用别人为工具,又有残存一点信任,因此是电影中内在冲突最强烈的角色
。而导演其实又各自赋予Hoffman和Honi一点点信任的“残余”供观众想像,
使他们不致沦为性格扁平的角色。
三个演员的表现是最关键的,让这部电影的重心可以顺利的放在他们的肩膀上
。(有太多太多的失败组可以对照,其中有基努李维、李察吉尔等名字列在其
中)。Hoffman立场鲜明,不转弯,不装模作样,直接丑话亮在前进行交涉;
直接挑明着他“结果导向”的立场,他说:“谁管什么信仰,谁管他们信不信
任”;Honi深沉而令人畏惧,需要付出信任,但是容忍不下欺骗。这两个人仅
仅只有一场对手戏,却擦出闪耀的火花,其他的,则是依靠中间的Ferris来完
成两人的交手。也就是说,光谱两端的Honi和Hoffman,依靠中间的缓冲Ferris
,不断不断的擦枪,就算两人直接交涉就那一场戏,则以足够让走火,而中间
的Ferris自始至终都在冲突。整部电影始终处在高张力之下,原因就出于三人
之间源自“信/不信”的冲突。
原本对Robert De Niro和Al Pacino合演的Righteous Kill期待甚高,错过一次
去看的时间后,当时得到的网络恶评就已让我却步。但是,这部电影却得到了
当初希望得到的:精采的演员表现,精采的彼此交锋。电影的对手戏不是Russell
和Leonardo,而是Russell Crowe和Mark Strong之间。(不过,最后试玩片后
,老板们即使这么认为,也还是会决定用Leonardo和Russell作宣传主轴,要
是我也会这样做)
至于电影技术面,则完全在Ridley的掌控之中,对Ridley而言,故事线再复杂
,他都能够像烹小鲜一样从厨房端出一道好菜给你。节奏的掌控,故事的起伏
,人物的性格,主线副线的经营,主角配角的比重,每次看他的电影就有一种
很罩的感觉。要爆破有爆破,要紧张有紧张,真的是他想怎样就怎样,绝对到
位。
这部电影不是那种拍了想要摆进影史经典的那种,是一个典型的制作优良,各
方面平均表现杰出,诉诸商业胃口,却又不失平俗的好电影。
10/09/2008 Mil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