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志版:http://rekegiga.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_07.html
敢说周杰伦是台湾目前的一线电影明星,这句话可能要押上一个电影评论者不知道多
少才能建立起来的声誉,幸好我只是个小小部落格上自封的影评人。看到大厅中满满的观
众、听见国片放映厅起久违的哄堂大笑,实在不得不承认周董有其独特的魅力,在演技已
经经过《头文字D》、《满城尽带黄金甲》、《不能说的‧祕密》等片的考验之后,仍然
广为观众所接受。这等号召票房的魅力是目前枱面上所有台湾演员都缺乏的,其实也是重
振国片产业结构中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所以尽管身为影痴、影迷者可能很难接受这样的
说词,但我必须对于周表示将来会持续投入华语电影一事,表示乐观其成。
由朱延平执导的鼠年贺岁大片《功夫灌篮》中,依旧可以看到朱氏电影特有的浮夸风
格,不过比起过去将这样的风格应用在表演与笑料,这次的朱导把注意力集中在打斗以及
球场较劲的特效上,也让整部电影虽然未能有什么艺术成就,但是在观众的接受度上,显
然已经比较能够贴合当代口味。
平心而论,《功夫灌篮》的毛病已经不需要挑剔就可以轻易的指出来:首先,剧本的
构思除了太容易站在《少林足球》的阴影下之外,在笑点的设计上还是脱不了全盘抄袭既
有的笑料,而缺乏改编的心思。其次,影片的高低潮节奏缺乏适当的掌握,将热血的场景
在前半段过分集中的托出,感情的铺陈又在后半节突然每一条线都引了进来,结果造成观
影的情绪在前半段疲乏、后半段错愕。最后,难关的设定太少,解决的方式又太顺利,一
路过关斩将的模式缺乏足够的情感刺激。
相较于台湾导演对于观众口味的刻意背离或是不熟悉,朱延平选择面对观众,却也难
免过分的缺乏自信。我相信《功夫灌篮》的问题出在过分的加料,毕竟在许多小片段里,
朱延平居然流露出令人咋舌的情绪控制能力与幽默感。
比如说周杰伦与曾志伟单独对戏的几个段落,就碰撞出了令人惊喜的火花。虽然一个
是角色千篇一律、以不变应万变的电影生手,一个是举手投足皆能成戏的老戏精,但是凑
在一块儿毫无不协调的感觉。尤其在决赛高潮过后,即使经过冗长、极度令人无奈的后续
交代,周、曾二人的重逢居然连看片看到冷静如我者,都差一点为之动容。除了曾志伟的
长篇独白及特写让他能充分展现表演的力量外,桥段的设计也摆脱了慢动作无声重播的做
法(不过,在本片其他段落倒是应用得过度),用个令人会心的小动作成功的引出令人期待
的结局,可以说是至为成功的手法。
那么回头检视笑点的应用,其实包括对武功祕笈的消遣、无名师弟的无厘头反应、曾
志伟不服输的赌气演出等等,都足以令人为之开怀捧腹。可惜偏偏要加入流传以久的网络
笑话、影射众所周知的体育主播,这些与主要剧情几乎没有关联的桥段,反而落了批评者
的口实,而掩盖了编导真正的创意及用心。
回顾朱延平过去时常为人诟病的缺失,对于这样的问题其实也不难想像。过去的朱延
平曾有过辉煌傲人的票房保证,在不敢失去市场的情况下不断冷饭重炒;现在的朱延平在
票房成绩上可以算是归零再起,却又贪恋于现有的成功素材而怯于取舍。对于观众来说,
《功夫灌篮》的问题不再给得太少,而是说得太多,只要能够删去一、两个笑料,只要能
够翦除一条感情支线,只要少请几个大牌谐星客串、将戏份集中,这部电影能够带给观众
的满足会更多。
所以,在《功夫灌篮》里我们同时看到了骄傲与怯懦。周杰伦特有的傲气与才气,让
他不畏批评,一部接着一部扛起了国片票房的奇蹟;而朱延平的怯懦,让他对于市场越是
尊重,却越为自己推叠了成功的绊脚石。周董能否凭著傲气在演技上闯出新的名堂?朱导
又能否摆脱长期以来的怯懦,真正的突破自己?无论对于这两人的电影成就评价如何、印
象如何,不可否认的是,这两个问题在未来台湾电影史上,应该会具有关键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