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从《灵魂的重量》看《迷幻公园》

楼主: psylibra (帮帮我爱神)   2008-02-03 22:04:49
 不久人世的数学教授(与其妻子),曾有毒瘾的单亲妈妈(与因车
 祸丧命的丈夫和孩子),信主后改过自新的前科犯(与其妻子)。
 西恩潘,娜欧蜜华兹,班尼西欧岱托罗。
 电影中从一桩“偶发事件”岔出许多浮世片段。每个人面对生活遽
 变时的张惶与不安,对于命运的好奇和掌控能力,不甘服输的冒险
 反抗;彼此接合,逐渐逼近现实条件所能允许的平均变异极限,又
 复一一收编,回归同一套游戏规则。佛陀的五指山。故虽是一连串
 的巧合,仍感觉剧情的步步铺陈有所依循。
 回来看《迷幻公园》的电影节奏,则更极致。影像的节奏,剧情的
 节奏(你说,这能算是剧情吗?)。命运之手(导演?)似乎没作
 出太多复杂的安排,反而聚焦环绕着几乎可以说是“惟一”的年轻
 男主角,反复书写的动作(独白),片段呈现场景,回溯一个事件
 的前后始末。(你说,其他人物表现太过平板,连主角也自始自终
 改变不大?)。
 《灵魂的重量》也有内心独白。西恩潘饰一位与死神打了照面的教
 授,他在几个主角之中,拥有较高的社经地位,似乎也因此较能主
 控自己的命运(相对于依赖毒瘾的单亲妈妈,与视信仰为手段工具
 的罪犯),但人生的规则真是这样设计的吗?如此单纯简易而推及
 四海皆准?以量制价,带着生存优势的产值而不用付出代价?  
 “挺身而出”主动介入他人生活的教授(这让我想到美国政府),
 (差点)成为杀人凶手。最后躺在病床上一席尚存,生而复死后回
 望一生,荒诞的命运剧场,也只是独自荒凉。决心改过的出狱男子
 ,下一秒的无心之过,残境中可不可能出现救赎?或者心理的究责
 仍旧难逃自我审判。
 《灵》的各个角色所面对的漫长的心理煎熬,在《迷》片中难以看
 清;转而变成相对简短的反射动作,相对压抑的情感表达,以及更
 加不熟练的生命处境。意外事件也没有因此变得更棘手或是,更不
 棘手。只是无从比较的孤独清冷。有许多因素层层叠起男孩的孤独
 ,构成一种复合的情绪,隔出一块不知为何的荒芜中心。那是异性
 恋女友无能理解,同性友人也未及时参与,唯陌生人恰巧亲临、警
 探凭借目光逐渐拼凑推知的,一幕幕玩笑现场。多么荒诞。内心对
 白相互争辩,现实中却没有勇气拿着已拨出的话筒,向人陈述那突
 然。无论是离家的父亲,隔阂的母亲,似乎都无法代为负载这样的
 秘密,化解这瞬间凝结的人生尴尬。
 只有一个突然出现的不起眼的女孩。她不滑板,只骑车。冷冷的,
 寂静的电影(某些人生片段,我们会不会也希望它如同某些无声的
 画面,最好还能无端消失?)。女孩让男孩扶著后座向前骑去,她
 不知道男孩的秘密,但她深信一种面对生活难题的解法。整部影片
 ,男孩像未曾准备好进入这个世界(其实谁又准备好了进入迷幻公
 园?男孩的朋友说),还不知道如何看待这世上的各种戏剧效果,
 他对一切事物抱持平等的疏离态度,也就不用顾虑谁的亲近与否。
 没有比较,没有真假。也因为冷淡,得以将一切雾化处理,仿佛同
 时擦去所有能够伤人的尖锐棱角。 
 所有的谎言,也许只是一种暂时舒服的方式,一种可以减缓疯狂的
 防护,也是对救赎和开解的渴望。谎言之前,故事已然开始。迷幻
 公园,Paranoid Park,每天有多少人生包袱渴望在这里被卸下被
 遗忘,多少肉体/灵魂向往不同以往的、完美的另一次滑翔;男孩
 为了不一样生活的心情来到此秘密储藏所,被迫学习与秘密共处,
 却将发觉这诸多人生的秘密有时甜蜜,但更多是苦涩挣扎。 
 我难免会想,那电影结束之后。意外现场的血迹和新闻过期了,详
 细书写的笔迹都烧成了灰烬,那些恋情记忆被后来的其他覆蓋,之
 后呢?还向往不一样的生活还是已经不再需要一座迷幻公园。还在
 意滑板是否看来很娘?或者生活已经不是教室课堂和街头的问题。
 而我觉得整部片最吸引我的地方,是男孩来回海边的那一段路程,
 还有坐在椅子上背对着海写信的那些画面,风吹过蔓生的长草,感
 觉还有许多故事未完。或者被默默记载,或者随着潮汐亘古的的规
 律,悄悄留给下一个走到海边的心灵了……
作者: TheVerve (TheVerve)   2008-02-03 22:24:00
21 GRAM很好看呀
作者: way7344 (way7343)   2008-02-03 22:45:00
21克好看,不过也是...一样的...不舒服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