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点被一开头的镜头吓死了,想说会不会是一部滑板版的去年在马伦巴XD)
虽然说这是部改编自"惊悚小说"的电影,
不过故事情节、内容和画面却既美丽又哀愁地令人心痛。
这是一部关于“成长”的电影,
无庸置疑地包括了成长中的欢乐喜悦悲伤还有最残酷的─“幻灭”,
导演忠实地呈现出青少年次文化和社会边缘人与崎零人的社群,
这是一群被社会所边缘化和放逐的群体,
青少年的次文化在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种反抗社会主流文化而生的变种。
先说说电影中占大部分的时空错置手法吧!
采用时空错置手法(或是对于“梦”的描述),
或是电影中有时音轨和影轨不同步的作法,
代表的就是一种心理的失衡状态,
对青少年来说,心理的失衡便是来自叛逆期所产生的不满,
青少年们多数把这种不满表现在自己的身上─穿着打扮(刺青穿洞)、听的音乐等等,
但这些都仅止于在自我的身上表现出来、向社会宣示的行为,
并没有真正的与外在社会有所接触或“对话”。
电影的主角就符合上面所说的情形,
但是不同的是,因为他误杀了一个警卫,
使得他与社会的关系产生了“对话”,
他不再只是单向的在自己身上宣示对世界的不满与叛逆,
他的反动已经真正地介入了社会现实了,
随之而来的就是“幻灭”。
因为误杀警卫产生害怕被社会制裁、放逐的恐惧,
已经脱离了青少年次文化的小圈圈,
这些幽黯的一面因此造成主角的心理失衡(表现在时空错置的手法上)。
影片一开始主角便一直在"写"下整件事的发生经过,
画面的时空错置对照书写的理性,
就像片中那个女同学(染发那个,我忘了她的名字了XD)对主角说的,
写下来有助于发泄自己的情绪,不管给谁看、或是烧掉。
因此主角藉著书写的过程重新厘清心理的失衡状态,
(几乎到后半部故事时空就渐渐开始恢复顺序了),
藉著书写去正视发生在主角成长过程中的这段插曲,
对他而言,不管是父母亲的离异或是爱情的不顺遂等等,
这些属于青少年的烦恼都远不及介入社会现实(杀人)所带来的震撼,
当主角在面对死亡与犯罪这些血淋淋的真实事件时,
他便已经从青少年的男孩时期逐渐迈入与社会接轨的成年人,
而书写只是协助他理清属于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失衡状态,
就像是一场“通过仪式”的训练,
主角最后终于体会也明白了(我想也是导演要说的),
那个在成长"过程"中无可避免的,佐以淡淡哀伤的“幻灭”吧!
我觉得在摄影上补足了另一个面向,就是属于成长过程中的“美丽”,
但这个“美丽”却是带点孤寂的、颓废的感觉,
和“幻灭”两者是成长过程中一体之两面,相互依存的。
我很喜欢前面有人提到的淋浴那一幕,
当时主角的内心状况之复杂,
但画面却平静又唯美(水滴和光影),
比起先前使用脑海中许多声音对话的方式感觉更有张力。
不过这的确是个10分钟就可以交代完的故事啦XD
1/9晚间那场的观众都很有水准喔!
除了有一场好电影也有一场好的电影院氛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