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一开始看《投名状》的欲望实在不高,因为总觉得他的预告片太过暴力露骨,特别
是军队强奸民女那里(身为女孩子,我真的很不喜欢这种画面),加上若没看过简介,光
看“预告”,我还真不知道投名状想干嘛。(我真的觉得预告片剪得有点.....烂)
但在广大PTT乡民们的“好雷”洗版下(最近几乎都没有可以点选的内容,因为都是“雷
”XD),今天还是去看了(还一口气看两部,先看【投名状】、再看【美国黑帮】...头
到现在都好胀),说真的,出乎我的意料,虽然电影还是充满了陈可辛惯用的高超煽情手
段,但他电影的语言已不只是单纯的“煽情”,还多了更多细腻的真情与历史和人性转折
的层次感。
=================sorry~~刚刚忘了补雷线...........怕雷别来=======
命运是导致人生悲剧的最大主因,这是陈可辛惯用的电影元素,而这点也在《投名状》中
被使用得淋漓尽致。先是太平天国的十四年动乱,生灵涂炭的时代人民生不如死,在这种
悲惨年代下纳投名状的庞青云、赵二虎和姜午阳三人不谛是为彼此的命运开启了第一个迈
向悲剧的可能。放诸历史上著名的结义例子,下场通常是生离死别(以桃园三结义的刘关
张三人最为著名,而剧中也以“京剧”的方式,以刘关张的扮相隐喻性格错位的庞赵姜)
,庞赵姜三人的投名状更是以滥杀三人作为歃血为盟的仪式主轴,师出已无正名,结义又
如何结在正义的基础上?三人纳下的投名状势必以悲剧收场。
《投名状》中唯一的女角是赵二虎的妻子莲生。莲生本是“扬州瘦马”--从小调教以在
成年时卖给有钱人做妾的女孩子,但青梅竹马的赵二虎却将莲生强抢了来,甚至还为她杀
了个人,最后穷到入山作匪,赵二虎的作为打坏了莲生原本的命运,而这一切赵二虎都未
曾问过莲生的意思,却注定了莲生必须终身待在山寨里,苦等丈夫可能为了抢粮,三、五
个月才回来一次的相聚。因此在庞青云流离失所时才会碰见离家出走的莲生,莲生也才会
在两人重逢时淡淡说出“逃了很多次了,但最后都还是回来了”的无奈言语。莲生与庞青
云初识时的一夜情是相当前卫的选择,那代表莲生第一次为自己生命作主,是她人生中第
一次对于情欲和生命得主动。对赵二虎,莲生有的是“忆”和“义”,却无真情;但对于
庞青云的却是不容于世的真情。莲生的情感与婚姻,注定了她命运中的悲剧。
攻舒城,为的是强调三人的兄弟情义,也为了开启接下来的故事。《投名状》在攻打苏州
城时开启重头戏的第一幕。先三人率领的山字营私打苏州,但攻打苏州城却是朝廷众臣不
乐见的,因为太平天国的重镇就在苏州,打完了苏州就是南京,打完了南京战争就结束了
,而少了战争,这中间的各种暗盘利益就少了许多,也因此攻打苏州城时三人得不到任何
军饷和补给。陈可辛在这里做了很高超的手法,除了电影开头时的时代介绍,点出故事发
生在太平天国动乱期间,而后就没提过、更没针对太平天国作任何描述。但是受困于苏州
城外战壕中的清兵,却说著“圣经约翰福音--耶稣用五张饼和两条鱼喂饱五千人的中国
苏州版”谣言,想着那么久都没攻下苏州城,心想太平军一定是有什么天人法力在照顾他
们。而城内仅用江南建筑惯有的天井和窗櫺,配上昆曲牡丹亭,为苏州城内的太平军带来
更多的神秘。
但为了攻城,庞青云带着姜午阳去和一向视为对手的魁字营交易,而赵二虎则决定私入苏
州城刺杀将领。这一入城才看见苏州的惨况,但敌方将领旁仍是昆曲搬演,唱得还是《牡
丹亭》惊梦一折中的《山桃红》,自明代起昆曲就是文人雅士分劳解忧的一种方式,利用
优雅的昆曲和江苏的水磨声穿插在杀伐死寂的战场上,简简单单不必多花字句就交代了城
里城外的两番光景。
战场上、军队里,只能有一个头儿。而赵二虎私入苏州虽然替弟兄们解了围,却替军队的
管理划下第一个不完美。
赵二虎不识字,他在认识庞青云前就是个土匪头儿,行事作风大咧咧,为的都是替弟兄找
想。但过于直接、不经思考的行事作风却注定他只能当个匪。黑道,最重的就是义气和诚
信,因此对于苏州的战俘他无法赞同庞青云的“战争与政治”考量。
而庞青云说他最初的理念是为民为国,想不再让百姓受欺负,但当年他诈死,从死人堆中
爬起来,显露的是他的投机;为求饭吃而投匪,表现出他能屈能伸,但一抓住机会就怂恿
大家投效朝廷,名义上是为了大家有正当的饭吃,实质上却是为了自己能够东山再起;下
令处死奸淫民女的小兵,是为了竖立将领的威信,也是透露军令无情,这和孙武当着吴王
的面杀了两个吴王的爱妾,只为了确立“军令如山、军令无情”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到最
后为了军队有军饷、有补给,不再被军机处的几个老头儿管得死死的而和魁字营利易交换
(在此真得是单纯离间魁字营和朝廷吗?还是他根本另有打算?),虽说为了粮草和军功
,苏州屠城乃战场兵家上的必杀之恶,是那个年代为将领的必做抉择,但在此若庞青云的
算计城府不够深沉,又何必急着在魁字营前拿下南京,甚至阻止兵变而向赵二虎下跪、求
其莫离(庞青云的下跪会不会有几分是为了二虎的妻子莲生?),种种转折都显示出庞青
云对于权力的欲望的追逐开始具象化、壮大化、狰狞化。在《投名状》中,赵二虎是最单
纯的情义表征,而庞青云表现的则是更复杂的人性挣扎。若加上夹在二人中间的莲生,三
人则如同和在一起,剪不开理还乱的“风尘三侠”乱世版,一场名利与爱情的悲剧角力战
。
相较之下,姜午阳则变成“投名状”的实行者。教他兄弟义理的是二哥赵二虎,但教他军
令原则、打仗手法的却是救命恩人庞青云。一个是人格养成的兄长,一个是现实生活的导
师,当二者里念相冲突时,那个年代、那番情景,姜午阳只能选择“现实”(尽管他内心
是挣扎的),为了解决这个挣扎,导演就用最简单的手法,让午阳看见庞青云和莲生的幽
会。男人的冲突通常都离不开名利和女人,为了解除兄弟间的冲突,姜午阳变成了投名状
的执行者,他很单纯,认为杀了莲生、杀了两个兄长间的冲突,兄弟就不会被乱了。姜午
阳的作法成全了乱世间最单纯的兄弟情义,却显示出自己的任性以及女人在乱世中可有可
无的凄凉。
莲生在看见午阳冲入卧房内找她时,心中便有了数(那个年代除了丈夫外,其他男人是不
可以随便进入女子的卧房的)。但她并没有直接吐露出心声,仅用了最简单,最卑微的方
式向午阳呐喊。“我明年还要换红色的窗纱呢!你知道吗?红色的和绿色的我都喜欢,今
年用这个,明年换那个。打了十四年了,我没死是我命大,我运气好,你不可以杀我。你
从小是跟着我的,你不可以杀我。”就这么简单的台词,重复出现在莲生的嘴里,红色或
绿色,或许是指青云和二虎,也或许只是莲生对于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但打了十四年仗
,由二虎破坏她原本以接受或可能期待的未来,好不容易的安稳舒适,不但得不到被祝福
的爱情,还必须成为投名状下的牺牲者。莲生的出场和台词其实少得可怜,但从她逃离山
寨、跑过一个个贞节牌坊,只为了看庞青云一面;又见她在离开战场时听见庞青云许诺的
婚姻;以及对于爱情无法成全的挫败,和死前反复的呢喃,可以当年乱世女子无奈的生命
缩影,也看见导演的细腻与编剧的巧思。
莲生,不必多用画墨,只需淡淡几笔,就对投名状有了更精彩的勾勒和点缀。
陈可辛导演的《投名状》的确让人眼睛一亮,而大量的大地色和深黑色,以及雨水和泥泞
的使用,都显露出乱世战场该有的视觉呈现。画面不必绚丽斑斓,写实、深沉也同样能给
观众精彩的视觉享受。但在整部电影里,我还是有点意见想说。
首先,是赵二虎和姜午阳的“发型”。清朝满州人的律法下,男人是要剃发留辫的,但二
人的前脑勺儿却总是像留满胡渣的下巴,不够光洁。若说是先前在山寨里,生活条件不好
,或是大家开始对清廷不满,如同太平天国一般决定不再剃发留辫,因此前脑勺儿故意不
剃干净还说得过去。但在后来纳了投名状,决定投效清廷了,成为了正规军后总该将头发
处理好吧?但刘德华饰演的赵二虎,发型却像是墨攻里的革离后脑杓而加了条憋扭的辫子
,金城武饰演的姜午阳的头发更是“集体”都茂盛得不像话,只有李连杰的发型从头到尾
都“符合史实”。我不知道这是为了维持两个大帅哥的风采而决定如此,还是导演另有考
量?说真的,看见海报上的刘德华,我完全想不到这是由《刺马》改编的、发生在“清朝
”的野史故事。
此外,在三人间的谈吐、山寨弟兄的谈话、午阳的回忆,有时显得过度文饰,让对白显得
太像“对白”(由编剧设定好的),而非自然写实的对话,因此在电影院观赏时,某些对
话不免造成我些许分心(或说不入戏)。
而在剧情上,姜午阳在行刺庞青云时仍旧显得太过矫揉造作。无论是在剧情的安排上,还
是姜午阳选择最后抉择的心情转变下,都有点不太顺(由先前对庞青云的崇敬直转急下,
变成必杀之的投名状背叛者)。当时是庞青云的两江总督就任大典,突然冒出个刺客刺杀
两江总督,周围都没人前来帮忙、前来护驾?纵使庞青云本就是清廷决定要私下铲除的,
只因他太不懂为官的规矩,但清廷安排火枪手的暗杀行动应该是黑箱作业,盘面上那些两
江总督的人马总该还是要帮着“现任”的总督吧?但就在大雨中,决心执行投名状的姜午
阳却像极了《英雄》中的李连杰,有勇无谋地平地窜出(就算是庞指名要和姜决斗,这还
是太矫情了,电影一定要这样才有得拍?那前面带点浪漫色彩却又能突显真实的战争画面
岂不是白费了?),而就任大典走道两旁站着的侍卫更像是多余的摆饰品。《投名状》贯
彻了陈可辛导演一贯的煽情风格,也突破了他一贯的煽情原则,但却在电影最后留下个有
点狗血的刺杀,为免有点可惜。
===========================错字修改、文字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