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iltothequiff.com/?p=1158
(原刊于LOOK电影杂志2007年九月号)
悬案,尤其是连续凶杀案件,有时便如同纠结难破的百年数学谜题,
留待无数后人前扑后继地埋首书案,在蛛网尘封的数字迷宫间狂热疾
走,俯拾寻觅灵光一现的残迹碎片,苦思其中破解之道、直至疯癫白
头。费马最后定理高挂了三百年才终于觅得解答,而在近代犯罪史上
所有悬案中居首的开膛手杰克可也不遑多让,其真凶身份至今百余年
来仍悬宕未决,探讨刑案内容的相关书籍多达一百五十多种,以此案
件为本的小说、电影、剧作更是不胜枚举。
连以“女法医”系列闻名的犯罪小说家派翠西亚康薇尔都技痒难耐,
结合自己法医工作经验、运用当时未曾发明的现代办案科技而试图挑
战这桩百年悬案,大笔一挥写就了《开膛手杰克结案报告》一书,没
想到书中大胆推测却招致大批舆论杀到,逼得她还得在两份英国报纸
上刊登全版广告为自己辩护,不管推论正确与否都已让她惹得一身腥。
若说杀人老祖宗开膛手杰克是悬案之王,紧接着排行第二的便非“黄
道带”Zodiac莫属了。细数黄道带的当年犯案事蹟,作案手法既不特
别凶残、受害人数也不特别多,在犯罪史上茹毛饮血、奸尸弑母者多
不胜数,比黄道带惊世骇俗的凶手所在多有,为何反倒是他特别声名
远播呢?
首先是他至今近四十年来尚未落网(亦可能是已逝世);再来是迥异
于大部份行迹诡秘的连续杀人犯,他们多半只求低调度日、以免招致
警方调查而惹祸上门,黄道带则跟其老祖宗开膛手杰克一样热爱被名
气所环绕,让惊恐慌乱袭卷整个世间的同时、自己又安然逍遥法外。
既满足受注目的渴望、亦仍能保有其匿名性,更能嘲笑警方办案不力
,享受玩弄他人于股掌间的至高无上权力,并从中玩味超脱世俗规则
之上的个人优越感。
这即是后世所谓的“剧场型犯罪”。这类犯人多半将与警方周旋一事
视作一场斗智游戏,更热爱透过媒体舆论来直接与警方、甚至社会大
众隔空喊话。其元祖开膛手杰克便曾向报社致信来嘲弄宣称已逮住真
凶的警方,而日本于1984年发生的森永‧固力果事件中在食物产品里
下毒勒赎的怪人21面相,跟媒体通信之频繁差点没成了笔友,不仅特
地写信告知社会大众说要出国游玩云云,甚至曾直接把氰化物寄到大
阪电台以示所言非假,其作风之嚣张狂妄十足令人发指。
透过报纸印刷或电波传导之后,文字的威力甚至大过了真枪实弹,只
要一句轻描淡写的威胁便足以吓得社会上人心惶惶,亦可借此误导警
方办案方向,逗得他们在死巷迷宫中团团转而落得徒劳无功。而透过
公众媒体广为传播之后,更可逼迫警方将办案过程浮上台面,赤裸裸
地公诸于世人面前以供检视,让整个社会好似形成了巨大的舞台,得
以让警匪双方公开交手对决,“剧场型犯罪”一词便是由此而生。
而黄道带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除书写了多封公开信送至旧金山报社
要求刊登之外,更直接打电话到电视节目来跟律师对话。手写的潦草
字体再加上从电视喇叭里传出的低沉嗓音,两相加乘之下在当时人民
心中自然塑造起一个凶手面貌,仿佛真实存在却又触不到、摸不著,
反而将心中那份恐惧无限扩大,随个人解读幻化出无穷形体容貌而逐
渐妖魔化;黄道带更固定在公开信末附上密码文字,许多密码内容至
今尚未被成功破解,更为黄道带的传奇色彩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虽然黄道带手下丧命的受害者至今证实的只有五人、另有两名幸存,
但在他无数封恐吓信接连发布后,其威名扑天盖地之下可是让六○末
、七○初的美国西岸百姓皆感惶惶不安,再加上模仿犯与假线索层出
不穷,让当时警方为了辨清真伪而搞得焦头烂额。更有甚者,在九○
年代还出现了一名黄道带的仰慕者Heriberto Seda,模仿他的剧场型
犯罪手法、利用公开信与十二星座符号在纽约四出犯案。但不像黄带
道一样成功脱身,这位纽约后辈传人最终还是落网伏法了。
黄道带影响力之深远也连带传至了电影工业,当黄道带仍在外头肆虐
张狂的同时,1971年便接连推出了两部与黄道带相关的电影,分别是
《The Zodiac Killer》以及《紧急追捕令》Dirty Harry,后者更让
克林伊斯威特就此奠定了“肮脏哈利”的银幕铁汉形象。而来到了下
一个全新世纪,虽有一部2005年相同题材的《极道杀手》抢先一步推
出,但这份解开黄道带真实身份的棒子还是交到了当代悬疑电影第一
把交椅──大卫芬奇的手上。
这位广告及音乐录影带出身的导演经历过剧情长片处女作《异形三》
的出师不利后,1995年的《火线追缉令》便以全球超过三亿美金票房
一鸣惊人,就此奠定了他的惊悚大师地位。不仅片中犯人凶残行径比
诸现实杀戮还更要令人触目惊心,电影里以基督教的“七宗罪”为楔
子、大量引用索多玛等圣经典故,并让凶手以传道救世者之姿现身,
其对罪衍的诸番激烈辩驳更是惊世骇俗,彻底戳破社会和平假象、直
指城市罪恶光景,揭开了修罗夜叉群起的现世地狱图。
大卫芬奇之后推出的《致命游戏》、《斗阵俱乐部》均是不可多得的
杰出作品,虽然不能算是正统警匪推理类型,却也都或多或少带着悬
疑惊悚色彩。依过往辉煌经历推断,悬疑高手大卫芬奇正是接手《索
命黄道带》的不二人选,他精通所有让观众提心吊胆的惊悚戏剧手法
,惊惧氛围之铺陈更是他的拿手好戏;然而他既然能让观众背脊发凉
打颤,自然也擅长反其道而行,而这正是大卫芬奇在《索命黄道带》
里所选择的处理手法。
借由恶名昭彰的经典杀人犯“黄道带”,大卫芬奇这位悬疑大师彻底
地于惊悚类型电影里进行一场全盘大颠覆,解构了所有惊悚的基本元
素。凭《火线追缉令》起家的大卫芬奇刻意在本片中作了明显的区隔
,将所有过往最在行的高超本领全都弃而不用,他不让你心惊胆跳、
不铺陈诡谲迷离的氛围情境,也不让你享受抽丝剥茧的解谜快感,更
几乎没有警匪对决跟追逐枪战,悬疑电影的一切享受与乐趣都被他彻
底剥夺;取而代之的,大卫芬奇反倒是回归了警察办案最写实也最平
凡无奇的一面,用反高潮的处理手法、最朴实的镜头语汇来描述这桩
悬宕多年的疑案。
现实中的警探办起案来并不如推理小说与悬疑电影中描绘的那般惊心
动魄,他们多半是凭借大量优势警力与搜索盘问来逐步缩紧侦查网,
借由手头上搜集到的线索来推断出凶嫌真相。警察可不是杀人如麻的
杀手,他们被赋予的任务是办案,比起在街头上与犯人双方摆好阵势
对峙、真枪实弹的互相扫射,钢笔与笔记本才会是他们最常依赖的武
器。警探们信奉的是七字真言:GOYAKOD(Get Off Your Ass & Knock
on Doors),亦即把尊臀从椅子上挪起来,挨家挨户地去敲门打听消
息,这才是办案的最高守则。正如同日本推理作品中老警察们常挂在
嘴边的,“警察是靠双腿来办案”,越厉害的警探、他的鞋底便磨损
得越快。
大卫芬奇在本片中便是选择回归至写实路线,近乎偏执地去耐心堆砌
黄道带案件的细节铺陈,并精心重现出七○年代的生活风格与起居文
化,让电影呈现出报导文学式的类纪录片风格。片中出现大量人名、
犯案过程与推敲猜测,线索之多之繁简直令观者背得晕头转向,而主
人公们更鲜少得以跟黄道带当面交手,多数场景都是在对话与讨论案
情中渡过;然而这正是警探办案的真实写照、分毫不假。
观众若是期待一部高潮迭起的传统悬疑推理片,看《索命黄道带》时
难免略嫌气闷。但若能静下心来,耐著性子走进大卫芬奇巧手还原的
犯案原貌,绝对能享受到原汁原味、再真实不过的办案快感。
大部份犯罪悬疑作品多将重心放在侦探与凶手间一追一逃的对决上,
然而犯罪、尤其是凶杀案,从来不只是追捕到犯人、关进大牢后便拍
拍屁股了事,深受影响的人也绝不止被害者家属而已。就广义面来说
,所有曾生活在恐惧阴影、甚至憎恨之下的人们,都能称之为受害者。
对台湾人民而言,时间点最接近也影响最深远的例子便是1997年的陈
进兴逃亡案。当高天民在石牌与警方激烈枪战,而陈进兴逃亡期间与
警方数度擦身而过又安然逃脱,直至最后闯入南非武官官邸劫持人质
与警方对峙,这半年多来无数台湾人民的生活起居都被这帮匪徒所纠
缠牵扯,从每天打开电视关注案情进度,到父母早晚叮嘱出门安危,
深怕亲友晚归时与匪徒狭路相逢,绑架、强奸甚至被卷入枪战遭误伤
等新闻频传,让整个社会上都闹得人心惶惶。虽然犯案内容大不相同
,但当时美国西岸受黄道带所影响波及的程度,也正像极了1997年台
湾的我们,都在烟硝枪口上成了隐而不见的受害者。
黄道带横行无阻的时代,大卫芬奇正是一名居住在西岸湾区的十岁少
年,终日生活在黄道带的夺命威胁中,而受到当年亲身遭遇所影响,
他在《索命黄道带》中也正企图述说著此类故事。片中三名主人公或
是办案的警探、或是接到黄道带公开信的报社记者,虽然不曾真正身
受其害,他们的人生却也都间接毁在黄道带沾满血污的双手上了。大
卫芬奇让镜头紧紧跟着主人公们,捕捉他们的生活如何变了个模样,
像著了魔般为凶案而疯癫痴狂,就此走上没有尽头的人生岔路,从此
只为侦破凶案而活。
而当他们以全部人生为赌注而卷入凶案谜题的同时,他们的双眼也开
始模糊不清,只愿意相信自己所相信的真理,而不再想找到真正无疑
的唯一解答,发了狂也似地想说服世人接受不完整的证据。最终,他
们都成了黄道带淌血刀口下的受害者,化作行尸走肉的枯萎空壳。光
就此点来说,《索命黄道带》与《顶尖对决》、韩片《杀人回忆》一
般,骨子里描述的都是同样的偏执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