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六楼后座

楼主: jimulder (That's life.)   2007-09-17 02:03:06
※ [本文转录自 HK-movie 看板]
作者: jimulder (Get a life.) 看板: HK-movie
标题: [心得] 六楼后座
时间: Mon Sep 17 02:02:52 2007
原文刊载于《金桔粒的电影相对论》
http://blog.pixnet.net/jimulder/post/8888012
最近看了一些港片,有好几部都印象深刻。如上上礼拜看了二部以澳门为背景的《伊莎
贝拉》和《八年级,青春未满》。上礼拜看了《男人四十》(张学友手上的《万历十五
年》是我最喜欢的书之一),而这礼拜则是看了《六楼后座》,青年导演黄真真对于青
春消灭所下的奇幻注解。
总觉得香港电影里头,有一种快节奏的细火慢炖。香港人拍电影是出了名的快。之前看
杨力州导演的纪录片《过境》,有名工作人员说香港一天可以拍一百多颗镜头,美国三
、四十颗镜头差不多。当时还是场记的李芸婵加了二句:“蔡明亮(一天)四个,侯孝贤
一个。”当然不是说谁动作快谁厉害。高度资本主义下的电影工业虽然拍出了很多烂片
,却也拍出了《无间道》、《门徒》或《放逐》等经典作品。而且这种快节奏的说故事
方法,多少也形塑出一种“谨慎里带着一丝忙乱,华丽中杂夹着部份草率”的港式电影
美学。
《六楼后座》颇有《八年级,青春未满》的味道(但《六楼后座》出品的年代较《八年
级》早个三年)。《八年级,青春未满》更贴近年青人的真实生活一些,以澳门为背景
的城市街景也衬出风格迥异的异国风味。而《六楼后座》不论在角色设定、故事概念、
生活空间与剧情铺陈上,都带着一些商业电影的设计。只是画虎不成反类犬,在导演失
控的执行下,成了一部卡在中间,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作品。
《六楼后座》描写六个年青人,为了躲避大人世界的束缚,在某栋大楼的六楼租了一间
房间,天天饮酒取乐玩"Truth and Dare"(应该是台版的“国王游戏”加“真心话大冒
冒),游戏规则就是拿个酒瓶当轮盘或是抽签,被抽中的人要选择“诚实”或“大胆”
,然后按照命令者的话去做他所要求的事。
不过这种游戏大抵只有二种人玩的起,一种是很熟的朋友,一种是完全不认识的人。认
识一半或半生不熟的玩起来最尴尬,最好也不要有情侣涉入(但倒是看过不少因为玩过
这个游戏而变成情侣的,哈哈)。
在六楼后座里,没有大人的漠视和社会压力,只有喝不完的酒和开不完的玩笑,像个青
年乌托邦。只是看似无忧无虑的背后,其实都潜藏着自个的问题。某日,在一个荒唐游
戏的导引下,六位朋友决定各自写下自己的愿望,塞进酒瓶中。并且承诺只要一年之内
没有完成愿望,就要处罚吃大便。许愿之际大伙都是雄心壮志,信心满满。怎知在岁月
的蹉跎之后,每个人似乎又故态复萌,眼见着吃大便的日子慢慢靠近,年青人们将开始
面临自己无知的未来和心魔……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隐喻,就是六楼后座里的一面破墙,墙后还有另外一个小空间,可供
年轻人无拘无束地释放自己。我们总是需要出口来储存梦想,即使父母反对、社会不容
,只要有个空间可供做梦,也已足够。只是那梦境的出口何时会被封起来,以及我们何
时会被迫踏入体制,进入这个社会,亦是支持自己的梦想,大无畏地走下去,都是未定
之天。
其实,这解压的空间不只是年青人的专利,进入体制后的大人们也渴望出口。《六呎风
云》里头,Nate的父亲Natheneil也有个类似的空间,让他远离家庭、亲情与事业的压
力,无悠无虑地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或像纪杯笔下《夜夜夜麻》的牌桌,关掉窗户的幽
暗房间好像停止了时间,四个男人聚在一块打麻将天南地北的胡言乱语。仅管短暂、仅
管对现实的问题无济于事,但那逃避体制后稍纵即逝的惬意却是所有现代人所梦寐以求
的。
我喜欢《六楼后座》演员们可爱的演出,但导演黄真真凌乱的说故事技巧却让这些可爱
的演出大打折扣。饰演Candy的卢巧音非常抢眼,其中一场恶搞《英雄》的湖边大战更
是让人笑到翻过去,逗趣的表情和错纵复杂的男女关系都,让她的演出比第一女主角林
嘉欣显眼许多。
林嘉欣所饰演的Karena在里头的角色就显得忽轻忽重,反而看不出重要性。当与其他室
友相处时,Karena总被边缘化,只有应腔答腔的份,到她的主戏时才抢眼。虽然我喜欢
她爱上看不到的男人那段,但前头完全没有情感上与心理上的铺陈,解释为何林嘉欣会
爱上一个只听过声音而素昧平生的男子(难道是因为她是作家,想像力富丰吗?)后来
的发展也是吉光片羽的虚应功夫,好像梦中情人Jason的功能只在于片尾帮她出书而已
。仅管林嘉欣的演技持平,听到Jason家中有小孩的那段哭得颇令人动容,但缺乏情感
脉络的哭戏总打不进人心,只能单纯以粉丝的立场一心怜悯地疼惜著……(好吧,我承
认我是林嘉欣控:P)
电影的节奏算得上明快,但幕与幕之间的转场十分不优,似乎只是为了硬凑而加上去,
fade in/fade out用的太火,失去了风格,剪接也卡卡的。跟主题同样是“青春”的
《八年级,青春未满》比较起来,《八》片多些真实的人味与情感。或许是因为《八年
级》走美术感足的写实风格,而《六楼后座》则呈现一种算计后的美术,华丽却没有个
性,无法让人物角色融入到电影里头。
不过我还很喜欢片尾,导演打游击式地突访剧组人员:“青春是什么?”而每个工作人
员的回答都很可爱,果然拍电影就是要保持一颗赤子之心。最后一幕是一位老伯伯在街
头卖唱,歌声动人,旋律令人心碎。虽然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是放在片尾,想着六楼
后座的青春回忆,还是余韵犹存。
作者: pttmu   2007-09-17 04:05:00
不是国王游戏,是真心话大冒险吧!
作者: frafoa (妮妮薇)   2007-09-17 06:45:00
里面叫诚实或大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