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人民与官僚的角力—“宝岛曼波”跳出什 …

楼主: honkwun (反皮草 拒绝血腥时尚)   2007-09-14 23:38:29
http://blog.roodo.com/benla/archives/3942313.html
人民与官僚的角力—“宝岛曼波”跳出什么样的感动 文/管中祥
记者可以改变什么?媒体可以改变什么?这或许是许多有志于媒体工作,特别是记者工作
的朋友,入行前所期待的问题。
不过,现实总是和想像有些落差,许多人步入媒体职场,志气尚未消磨,却已被内部复杂
的权力关系给刺破,即使有再多残余的理想,大多也只能忍气吞声的“等待机会”。
主流媒体的确有她的困境,但其实,实践理想的方式,有时是在主流媒体之外。
陈卉怡,是九二一震灾发生后才成立的“中寮乡亲报”的记者,原本只是采访中寮乡清水
村12邻的居民消息,但在震灾发生的一年后重回现场时,惊讶的发现,灾后的情景和灾难
发生时并没有太大的差别,重建的进度慢如牛步,南投县中寮乡清水村12邻因震灾必须迁
离家园的20户居民,更像被遗忘的一群,迁村过程受到地方政府百般无理的对待。
面对不公义的社会,陈卉怡并不只是单纯的报导者,还燃起议题、介入议题,协助灾民成
立了“迁邻委员会”,由人民作为重建的施为主体,挑战颟顸与巨大的政治体系,展开一
连串的抗争行动。而这一切,就都被“在中寮相遇”的导演黄淑梅,在“宝岛曼波”中给
深刻的纪录了下。
不只是陈卉怡与黄淑梅的长期陪伴,东海大学建筑系团队与专业监工也加入了这场长期抗
战。在地的民众虽然遭遇一连串的挫折,但却展现出最质朴的力量。原本对公共事务较少
主动表达意见的在地民众,在一场场家园保卫战的洗练下,逐渐习惯透过讨论,凝聚共识
,伸张权利,对抗官府。从期待到幻灭,从幻灭到重生,从不懂到懂,从陌生到熟悉,从
生手变专家。这就是活生生的公民培力,而这样的力量展现,相对于“就像牛一样,推一
下才会走一步”的政府,显得十分荒谬。
影片中描述的情景虽然特殊却不陌生,十分写实的地描述台湾公共工程常见的问题,就如
同在乐生保留运动中所显露的一样,政客的多变嘴脸与尽是糖衣的承诺,以及对灾民不理
不睬的地方政府;技术的官僚的专业暴力与行政作业的互踼皮球;为了小营小利的偷工减
料,以及,施工便利与效率而忽略在地的价值的“现代化”思维,一一在影片中纪实还原
,原来,人祸真的比天灾还可怕。
就如同在片中陈玉峰教授所质疑的:“国家的意义何在?”的确,国家的存在不应是在满
足公务体系的“专业”技能与文书游戏,更不是满足政客不切实际且多变的创意,很可惜
的,这些故事却不断在台湾上演。
当然,灾区居民动人的力量,不只是在地民众的喜悦,透过“宝岛曼波”纪录片的制作与
传布,让更多人能共同分享扎扎实实的台湾生命力。淑梅导演花了七年多的时间长期的蹲
点,细致地描述灾民们的受困于天灾人祸的窘境,如何苦中作乐地,如何在地重生,如何
培力成长,如何对抗官府,如何重建家园;而导演的手上的摄影机不仅纪录了灾民日常生
活的点点滴滴,也成了官场现形的照妖镜,冷静却坚定的批判官僚的怠墯与颟顸,这就是
媒体的力量!
这部片子片长142分钟,却深刻地告诉们台湾民间社会的生命力有多强,台湾的官僚系统
有多糟。更重要的是,142分钟之后,您可能还会感叹时间的流逝竟是如此快速,因为,
你会发现导演成熟的影像叙事能力,诚恳且成功的引导你回到被遗忘的灾区现场,或许,
此时,你已熄灭的感动与热情,会被重新燃起。
台北场—2007.9.15(六)晚上7:00~10:00 台北诚品敦南店 (仁爱圆环)B2视听室
9.16(日)下午14:00-16:22 乐生疗养院(蓬莱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