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理鼠王》- 时光之砚部落格 ( 小弟用心地剪了十几张
超可爱的雷米剧照
http://blog.yam.com/YenC/article/11298987 希望大家会喜欢:D )
========================================================
雷米的外型近似一只真正的老鼠,却有着非常人类的肢体语言。
不论是叉腰、搓手、遮眼、翻书、拨弄香味的陶醉与被水打湿的
瑟缩,都生动得令人爱不释手。
========================================================
“Anyone can cook, but only the fearless can be great.”
仿佛学会了某种咒语,自从那天在戏院里听见这句话,我便不断下意识覆诵着它。难以理
解的是:明明就是一句有点老套、像从少年漫画里节录的对白,却有着神奇的节奏与魔力
,让人边唸着边微微扬起了嘴角。
而看完这部电影的余韵,也就如同这句话的口感一般。即使少数怀抱着顶级期待的影迷(
如我)觉得似乎少了点什么,但《 料理鼠王(RATATOUILLE)》赋予观众的感动依然香醇
,如一场夏日午后的微醺好梦。它的剧情线也许不若《超人特攻队》那般开得枝叶茂盛、
或像《海底总动员》那样千里飘摇得一气呵成,但藉著无比迷人的角色神韵、出神入化的
动画质感、遥指迪士尼黄金时代的场面奇观,及彼得奥图那画龙点睛的配音演出,皮克斯
(PIXAR)终究再一次擦亮了他们的金字招牌。
所以在今年暑假的片潮接近尾声之际,我们终于遇见了一部可爱的电影,得以满足地喘一
口气。一直以来,皮克斯就像他们片头的那盏跳跳灯:持续保留着百分之八十的优质、再
以动人的新意取代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而做为他们的第八次出击,《料理鼠王》也再一次
验证了:在三维动画这片未知的领域上,只有皮克斯的头灯能够持续地照亮前方。
“人人都可以当厨师,但只有无所畏惧的人能料理出艺术。”
就像在呼应这句话似地,理察寇里斯在他为时代杂志撰写的《料理鼠王》影评里,引述了
导演布莱德柏特的话描述皮克斯:“我们总是先把自己丢入最深的海沟,再开始想办法爬
出来、不要被淹死。这正是我最爱这间动画工作室的地方!”
这群创意鬼才为自己所找的麻烦、同时也是皮克斯最珍贵的特质,便在于他们所选的角色
与题材。在三维动画发展的最初,以“玩具”作为主角让僵硬的动作显得合情合理,是不
难理解的变通。而随着皮克斯的动画师进化又升级,经历了鲨鱼鹈鹕海星小丑鱼、拖车飞
船保时捷法拉利,如今他们终于把脑筋动到了老鼠身上。
只是这回,老鼠的梦想不是变成一个魔法师,而是当上法国料理的大厨。一身灰蓝色的小
老鼠雷米,毫无疑问是《料理鼠王》最迷人的元素。他的外型近似一只真正的老鼠,却有
著非常人类的肢体语言。不论是叉腰、搓手、遮眼、翻书、拨弄香味的陶醉与被水打湿的
瑟缩,都生动得令人爱不释手。
当雷米第一次在厨房大显身手,他先是拔了一小滴水珠洗一洗手;然后在〈Souped Up 〉
的乐声中,香料乳酪鲜奶油漫天飞舞,雷米像跳华尔滋似地在料理台转上转下。随后的段
落里他一度受困玻璃瓶,而在回应小林的问句时那副“还好啦我对烹饪算是略知一二”的
神情,谦虚而无奈地两手一摊,真真令人绝倒。皮克斯的角色动画( Character
Animation )功力依旧是全世界动画师的目标,无怪乎我那位得过国内外许多动画奖、堪
称专业人士的朋友,在看完《料理鼠王》之后也把MSN的暱称改成“ Give me Remy the
mouse !!”
而男主角“细扁面”小林满脸雀斑,一出场尽是羞赧与手足无措。身为食神的儿子,编剧
却没有让他在最后茅塞顿开、反而以灵活的身手在外场发挥所长,真是不落俗套的安排。
虽然一度有点得意忘形,但小林从一开始遇见雷米就能敞开心胸,之后也多次想要说出真
相而不居功,凡此种种都刻画了这个男孩的善良。
但在两位主角之外,《料理鼠王》最精彩的妙棋便是由彼得奥图所配音的评论家伊果。伊
果的身形枯瘦、面容刻薄,他的书房外型根本就是个棺材,连他的打字机都让我想到达斯
维德的黑武士面罩。布莱德柏特以一个小动作凸显伊果对美食的偏执:当他喝了一口葡萄
酒却被呛到,此时他先看了一眼那瓶酒的标签、然后硬是把它吞了下去。显然那是个不错
的年份啊!
伊果的阴沈气质成功带来故事后段的压迫感,也让最后的转折有了力道。但除此之外的配
角群,却是《料理鼠王》稍嫌可惜的弱项。反派大厨史基纳偏向丑角,既缺乏魅力又可爱
不起来;雷米的老鼠家人们声音演出一流,但总觉得少了点立体与厚度;食神古斯多的鬼
魂模样逗趣声音更是精彩,却在片尾高潮之前就功成身退、让人十分舍不得。最可惜的当
然是厨房那一票各有来历的厨师们,《料理鼠王》仅仅在口头上交代了他们的背景,却没
有戏份让他们各自发挥本领。
看得出来,女主角柯蕾特是编剧想用心塑造的人物。从第一场下马威耍狠的气魄到为小林
上课的一连串内容,节奏飞快动作俐落,更同时展现出剧组对烹饪知识的考究、及动画师
对厨房气氛的掌握。但作为如此出色故事中的一环,我总感觉故事后段的柯雷特失去前半
的光芒,少了进一步抢眼的表现。
当然《料理鼠王》最重要的创意来自它的题材设定。电影一破题就解释雷米的嗅觉过人,
而这段开场真让人想起半年前的《香水》。同样在巴黎、同样位居社会底层,《香水》悲
观地述说著就算是天才、只要没经过社会的驯化便无法见容于人世,更遑论被肯定创作的
才能。相对而言《料理鼠王》真是光明而充满了希望,不但阶级能被打破、成见能被去除
,绝顶的感官经验更能融化冰冷的人心。
在看似老套的剧情与价值中,皮克斯总能透过它的剧本传递意在言外的思维。柯蕾特的一
番开场白点出料理界重男轻女的不公平传统;而她对食神推崇至极,却又说了“负责出人
意表是他的工作,我们的工作则是照着食谱来”,是吊诡的艺术家自觉与心境。
雷米想要当一只离巢的鸟儿,父亲却泼冷水教训他“我们的成长不是离开,而是让自己的
聚落变得更强大!”;老哥艾米尔告诫他“如果爸知道你会看人类的文字一定会气死!”
是明喻阶级的藩篱;而雷米反击这一切并相信“改变就是天性”,他的出发点却不在打倒
阶级的压迫,而是不甘心只有“拿取”、没有任何“创造”与“贡献”回馈这世界。
从要靠着吓小孩才有电力可用的怪兽世界、到年老力衰退隐江湖的超人家族,带有荒谬趣
味的主题一直是皮克斯作品的中枢。小老鼠想要变大厨,于是和打杂的男孩沟通合作,是
《料理鼠王》的第一层趣味;小林好几次吼著“我居然在跟一只老鼠讲话我根本就是疯子
!!”,而雷米则反问古斯多的鬼魂“为什么我要听你的话?你只不过是一张插图耶!”
,构成第二层绝妙的对照。
大厨史基纳委托律师调查小林的DNA, 而我如果没有听错的话,律师后来证实了小林与古
斯多是父子,但又提起他送去化验的那根是“老鼠的毛发”。为此我一直期待着后面雷米
爸出场,会告诉他其实当年他也跟古斯多通力合作过。然而这条伏笔却没个下文,不晓得
是编剧们另有用意?还是我自己会错了意?
当然,几乎所有美式动画电影都少不了喜剧质感。而皮克斯最早令我眼睛一亮的作品《怪
兽电力公司》便有着精彩绝顶的、伍迪艾伦式的幽默。到了布莱德柏特手上,《超人特攻
队》与《料理鼠王》不但融合了美式笑点与发人省思,许多段落里的角色样貌之生动,更
让人想要定格剪下来收藏。
钜观而言,《料理鼠王》的叙事环环相扣、流畅而合理,丝毫没有断裂与突兀。而几乎每
隔几分钟就有一小段快节奏场面,从开场的家族大撤离、雷米第一次掉入厨房的逃难、几
场做菜的令人目不暇给,到大厨追逐雷米那段〈The Paper Chase 〉,角色东奔西跑镜头
快速切换,是微观电影语言的出色掌握。
当然在一切视觉表现的背后,是电脑图学质感的更上层楼。曾经我觉得香港制作的《忍者
龟:旋风再起》与太极影音的《国宝总动员》已经在成像(Rendering )方面赶上了国际
第一流水准。但是看到了《料理鼠王》中的老鼠毛发、厨具的金属光泽、半透明的香料罐
子、被水打湿的头发与衣服,我得说皮克斯的技术已臻鬼斧神工,而这颗星球上的其他动
画公司终究再一次落后。
当雷米被瀑布冲入下水道、在汹涌的波涛里碰撞翻腾,那一整个段落无论我多么专注地睁
大眼睛、以半专业的眼光盯住萤幕,我的视觉神经仍旧对大脑回报说:“他们一定是把遥
控摄影机放进地下道、漂流一圈,回来之后再把那只老鼠给画上去的吧....”。那些水滴
、那些波浪,那些透明的浅灰色泡沫,怎么可能真的都是画出来的啊??
此外更令我衷心叹服的,是皮克斯这次在“食物质感”上的用心。浓汤与葡萄酒早已是基
本功,那条焦脆丰满的法国面包、那片淋在羊排上的酱汁、那块闪闪发亮的法式杂菜煲,
不只色彩生动就连口感跟香味都栩栩如生。银幕上两次用简单的视觉印象描写食物的滋味
,也让人记起《幻想曲》用影像具现化音乐的创意。
故事的场景设定在巴黎,而《料理鼠王》也以温暖而美极的夜景衬托雷米来到梦幻之都的
感动。除了多次出现在画面中的艾菲尔铁塔,片中的巴黎印象还来自塞纳河畔的石板路、
阶梯与游船。但比起《海底总动员》横越大海的各种水相、《超人特攻队》幅员辽阔的动
作场景,《料理鼠王》的空间仅限于几个室内环境及部分户外镜头,无疑是含蓄得多。
但在片尾一整窝老鼠掌厨的场面里,我看到的是超越皮克斯以往作品的奇观。当雷米在料
理台上来回督军、指挥若定地分派任务,他对每一道菜的细节加以叮咛,而他的家人们也
配合著精密分工。这里的热闹与震撼,让我忍不住想起迪士尼那几部宛如歌舞剧的经典。
那可真是美国二维动画的全盛时期哪!
事实上,《料理鼠王》的巴黎气氛除了来自微醺的路灯照耀,还要把一大片功劳归予配乐
家麦可吉亚奇诺。他是电视影集《LOST》的配乐者,而《料理鼠王》与它前头的短片《
LIFTED》也都交由他负责。还记得第一次在网络上看《LIFTED》的时候,一听到主角在空
中飘浮的那段悬疑音效,我还想说“这根本就抄袭《LOST》嘛!”
在整部《料理鼠王》里头,吉亚其诺的音乐揉合了法式香颂与都会爵士,把巴黎的夜景投
射进室内成了酒红色空气。小小的厨师一展长才,食神的餐厅卷土重来,而入夜后的巴黎
因此温暖而温柔,在女伶的歌声中显得益发醉人。
但整部电影最动人的一刻,来自伊果在片尾的真情诉说。那是《料理鼠王》最精彩的文字
段落,也点出了创作者与评论者的微妙关系:“对作品毫不留情的批评与嘲讽,是一件写
起来好玩、读起来更有趣的工作。但我们评论者必须面对的残酷真相是:即使是一则再平
庸不过的创作,它的价值都还大过了我们笔下尖酸刻薄的文字。”
我相信每一个有书写电影观感、甚至加以品评的习惯的观众,在看完这部电影之后都多少
被点醒了什么。从来我都不敢称自己的文章是“影评”,因为一方面自认为底子不够,二
方面更心知肚明:这些声音不可能传到创作者的耳朵。既然毫无影响力,又何来评论与打
分数的高姿态?
因此看完了《料理鼠王》,我更羡慕的其实是雷米他透过创作、而能够打动人心。食神餐
厅的那两道厨房门,便如同网络世界的匿名性质;我们因此不论背景、毋关身份,每个人
都有机会把心底的感想加以包装、端盘上桌。而我一直以来仅仅期望着:自己看完电影的
感想能跟大家有所重叠,也许我先一步用文字记下了它,于是在此获得你的共鸣与认同。
而如果我的文章能够得寸进尺、带着你回到戏院中,回想起那在一片漆黑里被一句对白、
一个镜头、一段乐音或一个笑容击中的瞬间,那便是我最大的感动。
在一整个晚上的忙碌过后,小老鼠雷米向大家道了晚安、独自来到河畔望着艾菲尔铁塔,
享受一夜酣甜的好梦。百年花都的灯光和谐闪烁,而《料理鼠王》的余韵饱满而鲜甜。在
错过了去年的《CARS》之后,我终于记起对皮克斯无尽的向往,也再一次细细地品尝了西
方动画的美味。
红酒的口感热情如Tango,奶油的滋味温柔如香颂; 刚出炉的面包是吉他Solo,而巴黎的
夜色如梦、是小提琴月下的独奏。下一回当那盏跳跳灯出现在片头,我必定会再次走进戏
院、满心期待地坐在柔软的椅子上,回味着每一次被皮克斯感动的瞬间,“and hungry
for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