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 卧虎藏龙:特效回忆录 蓝祖蔚

楼主: newline (漫长的等待与相遇)   2007-06-29 16:57:43
http://blog.yam.com/tonyblue/article/10382719
卧虎藏龙:特效回忆录
tonyblue - 电影论述 | 2007-06-07 23:08:19
年少要痴狂,想做的事就要放手去做,日后,才不会后悔!
接到李行导演的电话,通常就意谓着要开始忙了,因为李导演想到什么就会拿起电话下指
令,忙归忙,最后,我却总是收获最多的人。
公元2000年的十二月初,回锅接任金马奖主席的李行导演打了通电话给我:“祖蔚,李安
带了《卧虎藏龙》的几位外国工作班底回来参加金马奖,李安认为他们都是《卧虎藏龙》
的功臣,难得来台北,可不可以为他们办一场座谈会,把他们的实务经验说给台湾影人听
,李安是有心人,能够回馈台湾的时候,他一定都会做。”李导演打这通电话给我是很无
奈的,李安有心,李行也愿意配合,可是那一年金马奖人力不足,也没钱办座谈,台北那
些号称电影专业科系的学校也不愿接办,李行导演只好打电话给我,请我派记者前往采访
这几位幕后工作者,“让他们的经验、智慧和才情,透过你们的报导让台湾读者知道。”
李导演说服了我。
那时候,我是自由时报影剧版面的负责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带着记者去做了采访,一
口气采访了《卧虎藏龙》的剪辑师Tim Squyers、音效师Eugene Geaty和特效师Jonathan
Styrlund三人,“这么技术性的电影专业内容,报纸适合刊登吗?”记者问我,其实我也
不知道,我只相信,人都到了台北,不问,就一定没有资料留存,问了,经验才可能传承
,“先做了访问再说喽!”
那一年,剪辑师Tim Squyers、音效师Eugene Geaty和特效师Jonathan Styrlund三人都上
台领了金马奖,可是版面很挤,长篇大论的专访根本挤不上去,毕竟多数人都习惯在金马
奖盛会上看星光大道的明星衣着以及得奖或失意影人的心情,没有人关心技术层面的。
过了一个月之后的一月二十一日,就在美国金球奖和奥斯卡奖颁奖前夕,趁著美国影坛要
再度热炒《卧虎藏龙》的相关新闻时,我终于推出了前后两天的两个全版《卧虎藏龙》幕
后全制作实录的独家专访,一位电影科系的老师告诉我:“我要学生把这两个版都留下来
,一定要反复研读,这是多珍贵的经验啊。”
文章到底好不好?有没有参考价值?或许是见仁见智的,但是那个年代的报纸容许刊登这
么深度专访的内容,却是今天的媒体同业很难想像的宽容年代,但是我一直相信,报纸如
果没有让人值得剪下来收藏的文章,其实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的废纸而已,今天打开旧档
案,找到了由我执笔的这篇《卧虎藏龙》特效师Jonathan Styrlund的专访,想起了七年
前自己的疯狂傻劲,眼眶竟然有了一点湿凉。
我不知道,时隔七年之后,还有多少人会来研究《卧虎藏龙》?这篇文章能有多少价值?
但是,我还是再做了一次整理,就算是纪念自己的中年痴狂吧!
问:《骇客任务》的特效也是你们公司做的,和《卧虎藏龙》的做法有何不同?
答:预算就很不一样,《卧虎藏龙》预算很低,但是李安很有诚意,也很有野心,他来找
我们的时候,刚巧我们手上没有大案子,他也开门见山说他没有很多的钱做特效,但希望
能做出一点不一样的东西,让大家可以看得很刺激很过瘾,我们也没有做过类似中国武侠
电影的特效,加上李安风评不错,所以呢我就说好啊,我们一起来试试。
也正因为预算少,不能有太多的应变方案,我们必需很小心很仔细想好每一个流程,所以
我们花了很多时间来做前制的准备工作。
问:你们是怎么和李安合作的?
答:这是一次很完美的合作经验。李安以前很少动用过电影特效,对我们而言是很难得的
一次机会。我们就先请他说清楚他到底想要做什么,再根据他的需求来打预算,李安只要
说得出他要的效果,我们就会提供专业的解决方案。
工作愉快的主要原因就是李安很清楚他自己要什么,不只是因为他在纽约住了一段日子,
说得一口流利英语,大家沟通没有困难,更重要的是他可以把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情节的来
龙去脉都交代得情清楚楚。
例如拍动作戏的时候,通常导演只会说演员从甲跳到乙再跳到丙,但是李安不只是做位置
交代而已,他还会清楚地说为什么会从从甲跳到乙再跳到丙,每一个动作都有心理条件,
每一个动作都有原因,工作人员明白这种心理和肉体逻辑,就不会瞎忙了。
李安在中国拍片,特效人员基本上则是待在洛杉矶的,中美两地有十六小时时差,我们只
能趁他收工后,起个大早或是熬到深夜打国际电话,透过三方通话的方式沟通各项执行细
节,李安相信一开始就去做“对”的事会比误打误撞走了一大圈错误的路,白忙一场来的
有效率,节省时间也省钱,所以他再忙再累,也会固定和我们通电话,因为他很清楚自己
要什么,这种电话会议效果奇佳,一点不浪费时间,比大多数的工作人员都算计得格外精
准,能跟这样的导演合作,实在是最愉快不过的事了。
问:你们在拍片前如何筹备的?
答:我们到中国拍戏之前他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两个场景的戏,要我们准备好所要必要的设
备和器材,例如他说他一定要拍出旧北京的模样,甚至连摄影机的拍摄角度都想好了,我
们的工作就是要重建已经不复存在的旧北京模样,做法则是在搭建了北京城外的一些小房
舍的迷你模型屋,然后到现场参欢北京城的现况,实地感受一下城与人的关系,正巧也有
人提供了一些北京城的旧照片,另外再翻查古籍,更清楚了历史重建的必要条件。有了大
致蓝图之后,李安也来参与意见,例如他想再把摄影机的镜位压低一点,拉近与观众的距
离,我们也建议加进一点人烟雾气的效果,就会使得特效更栩栩如生。
问:你们花了多少时间来筹备的?
答:光是北京那场短短几秒钟的戏就花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才做好,因为工程很琐碎,这样
做一点,那边修一点,最后再整合起来就得三四个月的时间。
以前,大家都以为好莱坞做特效一定很贵,其实不然,《卧虎藏龙》就很便宜,因为李安
要什么特效,事先说得一清二楚,不会捉瞎尝试错误,我们一开始就参予筹备,共同发展
拍摄方法,不必兜圈子,当然就很省。这也是我对台湾电影工作者的建议,想做特效就要
先在拍摄之前想清楚,告诉特效人员他要什么,共同研发出有效拍法,拍摄现场也全力执
行原先计画,而且千万要记住:变动得越少,就不会多花冤枉钱,就怕导演做了半天后说
一句我不喜欢,就又要重新起炉灶,那就惨了。
问:最困难的特效场面是什么?
答:两场都是炫耀武术的戏,一场是我们叫做“猴戏”的武打场面,为什么叫“猴戏”?
因为那就是周润发和章子佁在竹林里打来打下,上上下下穿梭,就像树林里的猴子;另外
一场则是用轻功穿越水塘。
困难的所在是因为拍这些戏时,演员和工作人员都面临了肉体极限,无法一气呵成,只能
跳拍,而且我们拍摄的场景一直在变,本来是在黄山拍了的水塘轻功戏的一部分,两个星
期之后又到另外一个地方继续拍,要把不同景色的场景结合在 一起就是极大的挑战,还
好,李安早就告诉过我们他要什么样的效果,我们到了现场后发觉与原先的纸上作业不同
,执行起来有困难,就开始去想要怎样才能达成目的,但因目标清晰,所以执行起来还算
顺畅。
问:与李安合作的最大特色是什么?
答:理念清楚。电影还没拍,他就已经知道他要什么,这不是一般导演做得到的,就算我
们替好莱坞拍摄花大钱的A级电影也是经常边拍边想,所以我们能够很早就参与筹备,发
展我们必要的设备和方法,然后李安在拍会运用到特效的关键戏份时也会带我们去中国,
一待就是三四个星期,不像我们做部分好莱坞电影时,都到了剪接台上了,看过底片后再
来想该如何用特效来补救和强化电影。
问: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答:我们在现场观察到场景和拍摄角度后,就可以根据我们的需求提供建议给导演,请他
参考我们的意见来决定他的拍法,例如水塘的那场戏,刚开始的做法是两个演员一起吊钢
丝一起飞,但是我们认为这样拍后制很困难,于是我们就要求一次飞一个人,最后我们会
把他们合在一起,看起来还是像两个一同时在飞一样,这样对大家都省事(一次飞两个人
的吊钢丝作业也比一位单飞复杂而且困难),否则到了后制工程才发现画面不够或是角度
不对,想要重拍或是补救都太不可能了,这就是特效人员到现场看拍片也参与拍片的最大
不同。
问:我们都知道侠客们飞簷走壁的技法都是吊钢丝的成品,但是为什么电影中完全看不到
那些钢丝线?
答:这完全是电脑剪接的技巧,拍摄时演员身上的钢丝线都很细但是也都看得清楚的,但
是同一格画面里就一定会有部分空景是看不到钢丝的,我们就剪取那些画面一点一点地贴
上去盖上去,看起来就完全没有线的痕迹了。
另外,我们也会要求演员不上钢丝,在蓝幕前做出各种动作,搭配一些静态照片做背景叠
印上去做合成,透过电脑加一点云彩上去,就这样时而动态画面,时而静态画面,可以修
得天衣无缝,你完全看不出是用合成接上去的。
问:以前的特效就是特效,属于技术面上的东西,但是“卧”的特效不只是银幕奇观,它
还点出了浓浓的诗意,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答:你问到了最基本的关键。
电影特效基本上有两种功能,一种是纯粹视觉上的,让影迷一看就会:“哇!”地一声叫
出来,因为很刺激,很过瘾;另外一种则是帮助导演来说故事,让角色的性格或是剧情的
发展更周延,更有魅力。这一个功能对我而是更重要的,因为只是让观众狂叫,显然是不
够的,让剧情更迷人,更有咀嚼回味的空间,也因为李安把所有的人物关系都说得很清楚
,大家明白他要表达的意境,所以做起特效的时候就会深入他的创意内涵,做更有效的表
达。
问:《卧虎藏龙》带给美国电影市场的刺激会是什么?
答:首先,会让更多美国人知道不是只要好莱坞才会拍好电影,全球各地都可能拍出好电
影,1999年是《美丽人生》,2000年轮到中国人拍的《卧虎藏龙》而已。其次是美国人以
前只看好莱坞电影,现在则会越来越习惯看不讲英语而是加打英文字幕的电影。
电影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骇客任务》中的中国武术场景吸引了不少年轻影迷去讨论和
学习中国武术,但是《卧虎藏龙》不只是热闹炫奇的中国武侠,也有爱情和文化的缩影,
根本就是一部老少咸宜的电影,可以吸引更宽广的人来注意中华文化。
作者: ifwp (保持单纯即富有)   2007-02-11 01:33:00
楼上是看过最孬的大烂嘘
作者: usera (usera)   2007-05-27 19:35:00
卧虎藏龙是大烂片
作者: Chen98   2007-06-29 18:25:00
推一个
作者: pooryuyin (pooryuyin)   2007-06-29 18:41:00
作者: mindsteam (24fps狸猫任务)   2007-06-29 19:48:00
作者: ines1969 (ines)   2007-06-29 20:52:00
可是章子怡和周润发的"猴戏" 可以看到周润发衣服上的
作者: ines1969 (ines)   2007-06-29 20:53:00
的钢丝痕迹....
作者: earthrise (yes)   2007-06-29 23:52:00
大推好文好片
作者: JamesCaesar (首席百人隊長)   2007-06-30 02:31:00
先推老师
作者: Zarathustra8 (德州.巴黎.Tzara)   2007-06-30 09:45:00
不晓得大家这样转录他人文章是否征询同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