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巴尔扎克与小裁缝》-思想感性与社会ꨠ…

楼主: RAIGON (傅红雪)   2007-06-24 02:01:28
有雷。
以下取自以前本人于网志中的文章,还请包涵囧>。
社会与青春之间的联系是,用手将泼洒出来的粪便捞回去。
乡下与都市之间的联系是,小提琴与〈莫札特永远想念毛主席〉。
自然与规则之间的联系是,一只闹钟。
男人与女人之间的联系是,爱情跟节节高的鸟。
感性与思想之间的联系是,巴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等人。
——————
一.《文明及其不满》
从观影的一开始就已经开始想像,如果我身处在那种环境下,我将何为?
姑且先不论可能的身体疲劳以及伤害,光是终日只做同一件事物便已经令我感到恐惧。
我连想到《沙丘之女》。
日本世界级的小说家安部公房,在成名代表作《沙丘之女》中,即描述了男主角远离
令人疏离的都市生活后、在一处满是沙堆的村子里,遭到村民用各种手段限制,逼使
他必须和另外一个走了丈夫的女子一起生活。
他们的生活只能在一个沙坑内——吃食、做爱、便溺。
饮水是久久一次的享受。
日常生活被一粒粒的细沙附着皮肤,发炎红肿发痒破皮,而且没有所谓的假日,每日
凌晨与夜晚都必须要铲沙,否则自己将被埋在沙坑中、死在太阳下的沙里,成为被沙
炙热的尸体,如糖炒栗子。
从城市文明来到这里的罗明与马剑铃,我可以很明显的从他们面无表情的表情中看出
他们存在的焦虑。
都市的生活是由更进步、更紧密、更疏离的社群联系所建立起的环境(environment)。
在都市过惯的人们,被从小接触的环境以及期待所限制住。并且在都市社会期待中,
无形地将自己限制在“干净的都市文明”环境里。
——一切按照规矩来、照规矩做,触目所及皆是高楼大厦、眼中所见若是污了双手或
脸颊的男人就会不舒服、听到稍微大一点破坏公共汽车上秩序平衡的声音就会皱眉,尽管
知道山林田野的美好,也只会期待被收拾干净的观光区。
尽管整天做一样的工作,过一样的日子,也并不特别觉得自己像虫、或是机械——
卡夫卡(Franz Kafka)《变形记》中的虫,跟凤凰山上如同虫般的村民,终究是不同
的。
卡夫卡与安部公房两人在各自的作品中,主题虽然有别,但主角的状态却是被强化过
的,也就是刻意强化他们每天的工作,使读者不得不意识到他们每天都要工作、而且是
一样的工作、偶尔一点变化,但那也仅仅是限于火车误点或者是闹钟没响。
但是凤凰山上的村民却是最原始的虫,每天虽然都做一样的工作、但是那种工作相较于
都市来说,是不洁的、不文明的、十分危险的、恶心的、没有十分严谨的秩序的——
所以罗明与马剑铃在见到“不洁的”、“原始的”、“情绪过度表达的”凤凰山时,他
们只能够慢慢忍耐,因为在这上面还有另外一层更大的力量(Power)在压抑着他们,
不得不从都市生活跳到原始生活、不得不从“精神与思想的崇高价值”的社会中跳到
“唯有饱食才是生命意义”的地方。
罗明与马剑铃两人的“存在的焦虑”的症结点也正是在这边
——他们俩人从一个极端走到另外一个极端。
佛洛依德在《文明及其不满》一书中,强调文明生活的概念是整洁、秩序、压抑与被
约束的,这种情况下,个人与大众由于要跟着社会一同进步,所以不得不压抑自己的
快乐、和本能。
文明人被打倒似乎就代表文明社会的胜利,而且除了文明社会的外在规范外,文明社
会还要求文明人把规范内化,让文明人把自己内心的“可能侵犯他人的欲望”或其他
快乐本能给破坏、使自己产生罪恶意识,并且对文明人潜移默化一种“洁癖”(对美
感、整齐、整洁等等物件的观感)
——虽然,我们可以在文明社会中发现到这种“压抑”的现象,但它却能使文明社会
的规则更为严谨、更有秩序,因而少了许多外在的伤害与妨害,也因此文明社会就变
得是不可或缺,人们无法摆脱也不想摆脱——马剑铃跟罗明,也许就是从一个极端(
文明洁癖)走到另一个极端(乡村的不文明)时,造成了他们的焦虑、并且意识到自
己跟这社会的格格不入,仿佛自己永远会是个局外人,无法在原有的都市社会中被麻
木、或寻找到共鸣——简而言之,就是罗明与马剑铃明确的发现自己将要变成虫、变
成一只自己所不能接受的虫。
除了因外在显著生活文化而导致的存在焦虑外,另外值得一提的还有权力(Power)。
Power的另外一个解释是权力,和力量同字。
权力、力量、与秩序三者互相缠绕、彼此互构。
在电影中,这层层看起来秩序并不特别严谨的权力结构里(相较于《1984》中的可怕
严谨共产世界而言),秃头的毛泽东相片无处不在,就像是一种隐喻、也像是一种提
点,提醒Power的存在,在矿坑的洞口、在市集的墙壁上,此时毛泽东这个人连同他的
像已经变成了一个符号(a symbol),与Power划上等号的符号。
还有一点有趣的现象,“毛泽东像永远是干净的”。
在凤凰山的糟糕环境(以都市观点来看)里,矿坑上的毛像清晰异常。
在小裁缝堕胎的那间医院里,马剑铃独自走在人挤人的走廊。
燠热的空气与吐息,黏结在潮溼的墙上;阴暗而采光不足的狭角、人的轮廓不清不楚、
就好像是一团在蠕动的什么东西。
如果用这几个画面来分析,毛泽东像代表权力的意义,似乎隐藏着另外一个名为秩序
(order)的物件。
这样就像是在象征秩序的清洁,尽管被统治者可能是深陷入不洁的深渊中;又,若上
述所谓成立,那么这似乎也代表着,秩序与清洁之间的必然关连性,以及,秩序本身
能够忽略“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两者究竟清不清洁的这个问题。
如同我们对于文革的粗浅了解,当时不管是台上的、或乡下的,都是处于一团混乱
(chaotic)的局面。
所以毛泽东像隐隐约约就成为了一种反讽。一种搭配作者本人被文革压抑后的抒发反讽。
同时,整出剧的暴力结构(violent struction)大概也被勾勒出来。
那是个扼杀罗明、马剑铃两位青年的青春、使其下乡挖粪挑矿的社会;是个上位者并不
明确出现、却又如影随形(毛泽东像)的监控社会;也是个乡下与都市两地文明差异走
向极端的混乱社会。
——————
二‧知识、思想与感性
由于对存在感到焦虑,目睹自己渐渐变成虫而无法自拔,于是带着青春出现的小裁缝
一下子便攫住了两人的目光。
“你们好安逸喔。”是小裁缝屡次对罗明、马剑铃说出的话语、一种欣赏或一种向往。
因为都市的闹钟很新奇、书本很有趣、尽管小裁缝说“我不识字”与“哪有时间学字”
,但是她家中摆设的用纸、土揉成的飞机模型却带出了她所说的:“在山间看见飞机飞
过,就想像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此一种好奇的青春。
存在的焦虑多了一个支点。
自己的青春也许不会就这样随肩上背的大便流失了。我猜罗明这样想。
马剑铃很害羞不敢多说些什么。
于是罗明野心勃勃地说,“我要改造小裁缝”。马剑铃却是害羞的问了问小裁缝,
“我能不能拿一个飞机走?”。
于此角色的对比十分明显,同时也强化了罗明、马剑铃的文明氛围,似乎隐约透露出,
“原始→文明”的进入过程,也可能是对“人”的理解——“思想与感性”,而不是
只有体力与肉欲。
观影至罗明与马剑铃到市集中,观赏共产党的样板电影时,两人在黑暗中摸索的情形,
我觉得十分有趣。
放映机打出得光不亮,能够浅浅地照出罗明跟马剑铃的身影,而他们周遭的是一群坐着
、只看得见轮廓的人们。
我隐约觉得那些人们是盯着罗明与马剑铃看的。
在黑暗中两人的摸索使我想到俄国剧作家葛罗托斯基(Grotowski)所提出的贫穷剧场
理论(Poor Theatre),强调精神的探索、排斥当时电视剧电影用的特效,以简单的方
式要求演员、使演员在反复的严苛练习中学习僵化表情、避免模仿日常动作的行为,致
使一出剧有如庄严的仪式般,使观众与演员展开潜意识的沟通。
‘ ——例如1962年演出的《卫城》,演员饰演集中营囚犯,在观众之间演出,任意穿
梭,完全无视观众的存在。在此演员代表 了“死亡世界”,他们与观众的“活人世界”
毫不交集。藉著演员对身旁观的疏离、冷漠,也可营造出梦境的印象,使演出进入潜意
识的世界。’※注1
在这幕中,样板电影的知识早就已经是被看烂了的、一成不变的知识。
阐述一些无产阶级或什么的现实、使无产、中下阶级能够同声愤慨讨伐资产阶级。
但却在这时候,来了两位本来是资产阶级的知识青年。
我隐约在这幕中读到被放进的,“对知识的注目与期待”。
而思想由知识孕育出生。
围绕着两人的观众们是沈静的、如同外国剧场休想听见切切私语。
存在的焦虑致使两人的表情是“面无表情”、仪式化的现场,知识文明与原始文明的冲
突在这幕得到短暂的瓦解;却于两人回凤凰山,讲电影给一群不识字的村民听时达到几
乎消融的高峰。
两人运用自己的知识讲述电影,使在场民众们深受感动、落泪哭泣。此处可见文明与原
始“极端”消融的理想模式:“知识↔感性”,不知道是不是作者对于知识的期待之表
现?
到此,姑且先不论被提出的,毫无文化的生产队队长与卑躬屈膝的知识青年四眼,两者
之间的对比性。
在知识的塑造上(罗明后来对小裁缝的攻略),小裁缝拥有的是名为“感性”的白纸,
放到《高老头》、《包法利夫人》、《基度山恩仇记》、《红与黑》上,慢慢的吸收巴
尔扎克(Honoré de Balzac)、福楼拜(Gustave Flaubert)、大仲马(Alexandre
Dumas père)、斯汤达尔(Stendhal)等人的感性墨汁。
于是小裁缝与罗明之间越来越亲密。
除此之外,小裁缝还拥有了思想(搭配知识而为)。
此处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
“存在的焦虑”——对罗明与马剑铃来说,是一种脱离原本生存范围的焦虑,那是
“实际生活”以及“精神生活”的直接脱离。
但对于小裁缝来说,“思想”(病因)造成了她本身对于现状有了“疏离感”——也
即是能够以不满或怀疑等等的角度,来重新看待自己所处的环境与生活,并且使自身
与这个社会环境的剥离感越来越重。
而与凤凰山这个社会的剥离之“病征”,有两者:一是“好奇的实践”、二是“迈向
理解感性的初步”。
“好奇的实践”——表示了与封闭环境的告别、挣脱;罗明与小裁缝的肉体交缠以及
小裁缝的堕胎,都是一种对于“封闭——怀孕——圆圈”的破坏,导演隐隐约约在作
品中用了这种情节暗示了封闭的破坏与不圆满,于是剥离、告别、挣脱。
“迈向理解感性的初步”——本身对于都市人安逸的期盼,加上“女人的美是无价之
宝”等言语,可见她的意识已经远离了原始生活的“唯有饱食才是生活意义”的想法。
思想、感性的构成(小裁缝)对于凤凰山社会的意义就是“反叛”。
(反叛的概念在剧中不断出现,包括了堕胎时候的紧张、私下对老裁缝小裁缝讲小说
的紧张、偷小说的紧张、窥视女子洗澡时的紧张,这些“紧张”出现的原因就是一种
对于“秩序”的反叛,只是有大有小。而整出电影的节奏、运镜也几乎是在一种压抑
的状态底下,因为这故事的题材本身在这故事的设定中,可以说是一种反叛。)
反叛对于小裁缝来说是一种茫然、她茫茫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儿,只是要出山外
闯一闯。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把反叛的概念分延出去,可以得到“背离”这个概念)
自己的爷爷、和情人罗明、以及暗恋她的马剑铃。
这种反叛究竟是正面还是缺点?
由于导演并没有交代任何小裁缝的去向,留了一个斗大的空白让读者去填补,所以我
在这边也不可能对于这个反叛做个精确的价值评判。
可是我们还是可以得到一个在本电影的简单结构,
知识构成了思想,
→拥有思想的现代都市社会文明人(罗明、马剑铃),在不得不(暴力的秩序的暴力)
与原始社会(凤凰山)接触时,只能够很吃重的吞下“存在的焦虑”,是对原始社会
的格格不入。
→代表天真好奇的存在,小裁缝出现,成为罗明与马剑铃的生活重心
→知识的教导使罗明与小裁缝建立爱情、也使小裁缝逐渐拥有了思想、也理解感性
→拥有了思想后反思生活,而对自身所处的原始社会(凤凰山)的剥离与反叛
→思想与感性的双重构成致使小裁缝的反叛成为实际行动、离开了原始社会。
从这结构可以看出,思想、感性与社会,这三个本剧的重要元素,彼此互相影响、干涉。
思想导致小裁缝对现状的反思、感性赋予浪漫意义使小裁缝愿意赌、社会则是从头到尾
的背景。
这三个元素彼此消长的情况,致使本剧成为一个看似浪漫、实则有坚实现实基础的作品。
——————
三.回归感性的焦虑
画面突然跳到二十多年后的199X年。
马剑铃在法国的乐团工作,一日,看新闻突然看见三峡大坝的兴建报导。
“——兴建完成时,这些地方将被水淹没....”
电视画面带到凤凰山。
马剑铃目不转睛的看着这个报导,那个拥有他青春的地方。
电视画面的模糊、呈现一种如同布希亚(Jean Baudrillard)所论述的,比现实更让人
感到现实的超现实建构。
于是,他要去找小裁缝。
他买了一罐香水。像钻石外型。
回到凤凰山人事已非。
他并没有找到小裁缝。
那个地方今年是最后一次放水船纪念祖先。
水船上会写着先人的名字,于是马剑铃跳下水,想要找寻小裁缝家人的名字。
但是马剑铃却不知道小裁缝的名字是什么。
剧中没有说过、没有提过、即使小裁缝露的比拥有名字的写真女星还多,我们/罗明、
马剑铃,都还是不知道她的名字。
所以他没有找到小裁缝。
与罗明再见面。
罗明取了太太、有了小孩。太太庸俗的口吻跟台词、小孩简单的制式念白。让我不禁想
到,罗明的感性去哪里了?
眼镜与西装的理性包裹着思想、知识,但是没有感性。
巴尔扎克去了哪里?
马剑铃的小提琴使一般人认为,只有感性。
社会仍然是两人所处的背景。只是各缺其一。
最后一段、两人夜间对饮,罗明缓缓道来。
他在离开凤凰山后,四处去找小裁缝。听说她往深圳,他便往深圳跑、听说她到了香港
,他便往香港跑。
只可惜都找不到她。
罗明哽咽。
罗明仍然有感性、而且很浓、甚至从未消失。
马剑铃在去凤凰山找小裁缝未果后,拍了一些凤凰山即将淹没的风景。还有那可能已要
九十岁的队长。
他的牙齿寥寥可数、搭配那一只二十多年前的闹钟、一起慢了二十分钟。
马剑铃说︰“队长,你的钟慢了啊...是的,我这是瑞士表,比较准。”
从这句话,我突然觉得马剑铃很明确的知道他自己要干什么。
他并不是只有感性。
在理性与感性的模糊之间、两者的交融之间、“社会”(Society)这个大背景便显得
令人怅惘。
让小裁缝从此不知所踪的重要因素,就是社会。
社会快速变迁。
二十多年前谁预料的到将来会有三峡大坝?
“我知道你也很爱小裁缝、只是,我们的方式不大一样。”罗明缓缓的说。
“...........”马剑铃一贯沉默。
‘ 在水中,
马剑铃在凤凰山的那间屋子里拉小提琴。
罗明与小裁缝并肩而坐。马剑铃在他们周围一边拉琴、一边走动。
淹在水中,
桌上的钻石型香水被水波撞击,晃动了一下。
气泡带着二氧化碳从嘴里冒出,往水面浮去。
阳光是穿透水面、直直打入水底的,
社会带着时间往前进直直跑去并且不留任何实体物品只恩赏似的赐予了曾经活过的
人们一点赖以为生的空气般的回忆’
作者: sugarbowl   0000-00-00 00:00:00
推 很喜这部电影!
作者: FoxQ (狐狸Q)   2007-02-18 15:41:00
作者: Appassionata (宝口卡口卡兽)   2007-06-24 02:23:00
推一个
作者: iamsosorry   2007-06-24 02:43:00
目前只看了四页不过写的很棒!
作者: bringlucky (喂 谁跟你说诚泰要解散)   2007-06-24 12:52:00
只看过书...还是推
作者: leonidss (瞬间)   2007-06-24 17:29:00
我有看完 推三个 推推推
作者: mankaro (薰衣草森林)   2007-06-24 18:28:00
push
作者: lookforsky (Oreo)   2007-06-25 02:11:00
这是部很值得一看的电影,推影评写的很棒:)
作者: kisswatch (a winning streak)   2007-06-26 07:54:00
作者: linhaha (林哈哈)   2007-09-26 21:4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