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黛妃与女皇

楼主: Seydlitz (TakeMeHome,CountryRoad )   2007-04-17 14:02:48
本来没什么时间去看这片
不过后来知道光点有放这部片
手边正好有贵宾券
就去看了
会有一点沉闷 但感觉得出来是一部很用心在拍的电影
片中当事人大部份都还在世 两相对照更觉有趣
*******************************************
以下有雷
图文版http://0rz.tw/c12A7
黛妃与女皇:传统的变与不变
很多事情并不能在发生的当下就立即看到一个确定的结果,随着时间的过去,很
多后续效应才会慢慢显示出来,所以隔一段时间再回头看看事情本身其实会是个好主
意。在西元2007年时回顾西元1997年发生的事情,经过十年的沉淀,可以让我们对事
情的轮廓与内涵有更清楚的了解。
  西元1997年英国有三件大事,在2007年看来都会有特别的意义在:Tony Blair当
选英国首相、香港脱离英国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有戴安娜王妃因车祸死亡。当然
,既然电影演得是黛妃与女皇,自然就跟香港没什么关系了。
  自从西元1981年戴安娜王妃在号称‘童话般的婚礼’中嫁给查尔斯王子之后,她
就成为最受当时世人瞩目的女性之一;由于平民作风与皇室惯例互相冲突而造成争议
性,戴安娜在西元1996年离婚之后,虽然失去了皇室成员的资格,但她仍顶着王妃的
光环参与了许多人道活动,因此也格外受到人民的爱戴。所以当她因车祸去世之后,
第一时间即造成英国全国之震撼,其冲击不仅仅是正对皇室,也是对准刚上任不久的
布莱尔。
本片的重心,就以黛妃的死为中心点,围绕着登基加冕已长达45年的英国女皇和
上任刚满3个月的首相布莱尔之相互周旋交锋,但更深一层的着墨,则是女皇心境的转
变,那是皇室光荣传统与现代民主政治的拉锯。
从邱吉尔开始,女皇努力地扮演好大英帝国守护者的角色,尽管没有实权,但这
是数百年来的国家传统,也许不时会有一些要求废除王室的呼声,但总是不成气候的
。所以当黛妃进入王室时,她享受到了身为王室一份子的尊荣;当黛妃刻意打破某些
传统时,她得到了人民的敬爱,而这些荣耀不但没有随着她离开王室而有所减损,更
凸显了王室的沉默保守。也因此当黛妃殒命之后,民意之冲击就让王室传统显得摇摇
欲坠;身为新民意领导者的布莱尔,一方面要维持民选首相的尊严,不能完全听任王
室意见,另一方面他也必须维系英国传统,也许不合时宜,但这是他权力的来源。当
他开口请求女皇授权组阁时,某种程度上代表他认同了此一体制,并且亲身遵循;若
权力来源崩解,他的权力自然会消退。所以在这个当下,他必须小心翼翼,既要维护
体制,也要说出他该说的话。
  女皇登基四十余载,第一次遇到如此状况,谨守王室传统规范是最正常不过的反
应;但人民失去了景仰的对象,民意如流水,自然而然地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王室。
王室的所有仪节,甚至是女皇身为丈母娘的心情反应,全都被拿来进行最无情的检视
,连代表王宫主人在宫内与否的王室旗帜之升降都成为民意发泄情绪的理由。就在双
面夹攻下,女皇慢慢了解她登基已久,似乎与民众渐行渐远,若是继续紧抱仪节,也
许就会永远失去人民的支持,就像那头公鹿,尽管拥有美丽硕大的鹿角,但终究难逃
一死。虽然没有实权,但名义上她还是一国之主,必须对她的人民有所交待,抚平人
民心中的伤痛,而非任由自己的情绪反应去扩大伤痕。
十年过去了,民意的确如流水。女皇还是当初的女皇,但布莱尔已不是当初意气
风发之布莱尔;女皇仍保有日不落国的传统荣耀,布莱尔却饱尝民意的无情轮转。片
中末了女皇对布莱尔说的话,现在看来格外讽刺。
作者: biatoy (记得微笑,没有困难。)   2007-02-23 15:19:00
我也推这一部是皇室宣传片 根本不用怕被告
作者: iamhappyla   2007-04-18 17:08:00
这片哪里闷了? 根本就是热闹非常的皇室宣传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