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 后《卧虎藏龙》时代的张艺谋 (2)

楼主: reke (当不成孩子王)   2007-03-10 15:08:35
华丽的致敬
现在,终于可以进入正题,来谈张艺谋的“《卧虎藏龙》后三部曲”了。
关于张的影响焦虑这点,现在才来写文章讨论根本谈不上创见,事实上明眼人在当初
《英雄》上片时早就会有这种感觉,连影剧新闻记者都知道该问问张导是不是意图与李导
一争高下。当时张艺谋是否认这点的,他自行分析两片的不同是“《英雄》本身有历史元
素,两片题材不同无法比较”,看也知道这种话遁词的成份多。以《英雄》的宣传来看,
观众只会当它是部武侠动作片,绝不会当作历史史诗片,说白了,找李连杰演主角的,不
开打还要看什么?到了最近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才可以说武打的元素被减到极少,
历史成为主轴(吊诡的是,片中历史几乎跟架空没什么两样),但是周润发和周杰伦对打
的戏处理得比后头黄金甲兵攻城战还要细腻。无论用了多少说词辩解,张艺谋在武打场面
费下多少苦心,不肯绕过《卧虎藏龙》的意志是昭然若揭的。
乍看之下,除去武戏不多的《黄金甲》不讲,《英雄》和《十面埋伏》在武打的意境
塑造上也不亚于《卧虎藏龙》。然而多看几眼,难免让人觉得《卧》片在里头阴魂不散。
看《英雄》里红装的章子怡对张曼玉死缠烂打,对手换成周润发或杨紫琼似乎也差不多;
李连杰和甄子丹在湖面上精采演出,整个感觉却活像在《卧》片开场一个镜头的演绎扩写
。更不用说《十面埋伏》里的竹林激战,根本已经有向《卧虎藏龙》致敬的意味。平心而
论,不能说这些镜头、动作的设计与李安相较有任何逊色之处,然而做为一个后起者,无
论是负责创作的张艺谋或是负责再创作的观众,铁定无法满足于这种成就的复制。在影响
的焦虑下,《英雄》、《十面埋伏》与《满城尽带黄金甲》,若无法跳跃式的超越《卧虎
藏龙》的格局,那么势必要利用更多元素的结合,证明其有站在现有基础上发展进步的能
力。
不用我再赘言,已经有太多影评观察到张艺谋的作法:学摄影出身的他,试图利用这
项专长来单点突破。于是镜头上极为华丽的色彩构图出现了,《英雄》里在衣着、布景上
染出大块纯色,《黄金甲》里绘出通红的内宫。强烈的视觉刺激让色彩变成画面上另一个
角色,独立在其他的元素之外。发展出的极致就是《黄金甲》中的决战场面,小小宫庭内
殿挤进双方千军万马,看起来气势恢宏。实际上大量的临时演员连一个比较细腻的战斗动
作镜头都没有,他们本身独立出来的时候没有意义,除了以一挡百的周杰伦以外,唯二的
演员叫做“黑色”跟“金色”。
张艺谋的苦心经营的确找到一个发展的出口。我并不是要说《卧虎藏龙》在这方面毫
无建树,该片也有注意在不同的比武擂台染上不同的色系,所以才有灰扑扑的大漠、白惨
惨的北京城夜色和绿苍苍的竹林。然而最大的差别就是,《卧虎藏龙》里的颜色只是背景
舞台,虽然在构筑武侠镜头的美学中不可或缺,但并不站在第一线。而张艺谋的大片里,
观众可以也必须去意识到配色的存在。我想没有人在看《英雄》的时候会不去思考红蓝绿
白黑的意义,也没有人无法在看《黄金甲》的同时躲开那刺目耀眼后的苍凉感。即使《十
面埋伏》中的颜色存在比较低调,但在华丽的高彩度与强烈的对比助澜下,还是抢去不少
戏份。
然而,这般虑心积虑的经营未必得到好评,我虽然认可这是一个可以发展的出口,但
并不表示发展的结果必然走向进步或成功。很遗憾地,三部曲以来,张艺谋的处理方式显
得每下愈况,走火入魔,这点后文还会详加评比。看到后来,我们实在缅怀像是过去《秋
菊打官司》那样朴质的画面构图,四两拨千金的故事叙述,在平淡里反而引人无限回味。
像《黄金甲》这般用饱满(或者该说壅塞)的构图配上空洞的故事内容,除了欲盖弥彰之
外,一点也没有什么可以挖掘的韵味。
从影响的焦虑来解释,我想观众可以比较同情张艺谋的失败。在黑暗的电影院里我们
为张牙舞爪的色块感到压迫时,一定成份是分担了李安压在张艺谋身上的重量。越来越浓
烈舖张的填色方式,证明张艺谋自己都强烈不满于那道无法跨越的“《卧虎藏龙》障碍”
,而且很悲剧地,从《英雄》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一再加强的挑战力量最后都被转化
成向前人致敬的牲礼。周杰伦在祭坛上向周润发说他明知起义失败还是要做,实在很讽刺
性的送给张艺谋自己一个大玩笑。
未完待续
作者: sunev (Veritas)   2007-03-13 08:11:00
错字 "虑"心积虑
作者: yiancc (JaNet)   2007-08-05 12:50:00
第五段写得很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