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retch.cc/blog/milstein&article_id=14605079
永远的莉莉亚-不存在的神
悲剧之所以揪动观众的情感,其中之一,是来自于人类对于自然命运的无情的
现实,所产生的无力感的投射作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类谚语在任何的
文明里都存在,用以维系人类社会的秩序。但是,人的命运,事实上是有很大
的随机性在里面的,正因为潜意识里对于这样的随机性的认同,知道许多善良
的人死于非命,许多恶人逍遥法外之事实,因此,当戏剧的主人公被无情的命
运所摆弄而身不由己时,我们感同身受,与之同悲。
戏剧的结尾有很多种,多数人希望看到的是,主人公历经劫难之后,得到一个
完满的解答,或者即使主人公表面上结局是毁灭的,而作者也让观众看到了他
坚持了某种价值,甚至冲破了那些原本束缚他使他痛苦的枷锁而超越。
因此,便可以理解为什么“永远的莉莉亚”之所以令某些人无法接受,因为它
诉说了一个反悲剧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莉莉亚,她的命运是彻底的悲惨,完
全看不到一点正面的成分。而莉莉亚的性格,也并无过人的坚强,反而是极其
平凡的、带着点缺陷的、天真的、甚至有些愚蠢的。
忘记是哪一位作者说过的,要使作品动人,绝对不要同情笔下的主角。导演以
略带记实的拍摄技巧来叙述莉莉亚的故事,令人激赏的是两位演员,饰演莉莉
亚的Oksana Akinshina以及命运也是极度悲惨的瓦洛加(Artyom Bogucharsky
),将一种活在世界角落,卑微、无助、叛逆、悲伤的人物诠释的入木三分。
导演毫不留情的将两位主角逐步推向悲惨命运必然的死亡,在这样的创作思维
之下,整部电影所控诉批判的力道也就非常强烈。对于“真实”的呈现,对人
类美好面之过度耽溺(尤其是电影)有如一桶冰水般,将奶香甜腻的虚假幻影
冲散,而更深一层的,是对于共产主义垮台之后,那一波世界大同的过度歌颂
的当头棒喝。人民并没有因此过的更好,在这个死气沉沉的城市,时间永远都
停留在古代。
神是不存在的,命运是无情残酷的,善恶因果,其实是自欺欺人的。导演
Lukas Moodysson毫不怀疑的破除虚幻,犀利的点出此命题。
电影是沉重的,对于曾经经历过那份被世界遗弃的孤绝之悲的人而言,渲染力
更强,导演能够创造出这样的氛围,必定是灵魂具有某些“绝对的孤绝”的成
分吧。
03/01/2007 Mil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