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剧魅影,万恶城市,哈利波特一。顶上这三部电影的共通点在于,姑且不论改编的成功
与否,它们都忠于原始题材到一定程度,以致于感觉比较像是单纯用电影这个媒介呈现原
作,而不是透过电影捕捉原作的精神再用全新的方式传达。这样的改编方式或许对原始素
材的爱好者来说感觉相当亲近,但却容易给对原始材料不甚熟悉的观众一种冰冷的疏离感
。因为这样的电影是建立在对原始作品的热爱上,故对原始素材的了解将会大大影响观影
上的乐趣(听过Alan Moore的League Of Extraordinay Gentlemen系列漫画吗?意义一样
)。就某种程度来说,梦幻女郎也是属于这样的电影,本身感觉就是一出舞台剧而缺乏特
别突出的故事。但相较于前三者,它明显幸运的多。藉著演员与制作团队的全力投入,梦
幻女郎仍然可以抓住那些对原作缺乏认知或热情观众的心。
Bill Condon在我心中一直是个平稳但不突出的导演,擅长营造气氛但不太擅长说故事。
但在这里,他展先出让人瞠目结舌的场面调度,搭配上华丽的运镜与灯光,让整部电影充
满了生命力。即使对原始素材的热爱明显可见,他仍记得这是一部电影,于是用尽各种技
巧让电影看起来不只是一段又一段MV。随便从梦幻女郎里抽一段与歌剧魅影做比较,两者
之间的优劣便清晰可见(写到这又想起歌剧魅影里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骇人听闻的克子哭墓段落)。或许是有参予前两年大受好评的芝加哥制作(他是芝
加哥的编剧)经验,他把歌舞在多半时候成功融入叙事里,而不会让两者感觉彼此不协调
。虽然电影本身步调掌握的不是很好(毕竟是拍沉稳剧情片为主的导演),但以不甚长的
导演生涯来说,这样的表现绝对值得喝采。
三个主角也同样表现出色。事实上,就是因为演员对这些音乐的投入,让梦幻女郎成为这
么令人印象深刻的观影经验。Beyonce的Deena虽然发挥空间不大,但丰富的肢体语言与最
后段落的表现仍然展现出她本身做为一个演员的可塑性; Anika Noni Rose在电影里虽感
觉没有太大的个性或存在感,该她发挥的时候仍有衬职表现;Eddie Murphy是我比较不喜
欢的一环。他的表现的确不俗,但太多时候感觉只是在演Eddie Murphy,而不是James
"Thunder" Early; Jamie Foxx的表现则好上许多,本身的歌喉加上演技让观众即使意识
到角色本身的肤浅,仍不至于失去兴趣;Keith Robinson则相当让我惊艳。比起Eddie
Murphy,我更觉得他有提名最佳男配角的空间。其他演员表现都不错,虽然角色实在没有
太多可发挥。
事实上,这部电影也是靠着 Jennifer Hudson的表现才有机会如此动人。Hudson无论是对
角色或音乐都有百分之百的投入。 It's All Over里那份接近把心掏出来的激情,以及慢
版的One Night Only声音的张力让人听得喘不过气。她的声音或许不是最精炼的呈现,但
那份真挚与情感大大弥补了技巧上的小缺点,也让她的高音虽然粗暴,却让人无法不去聆
听。至于在演戏上,她也展现出整部电影角色中最多的个性与深度,最佳女配角可以说是
当之无愧。
我非常喜欢这部片子的制作。或许它没有芝加哥来得多变也没有红磨坊来得华丽,但那份
典雅的细致让它仍然独树一格,并更精确捕捉到时代的感觉。呈现的方式也帮了大忙,让
电影始终不会让人感到重复,从片头至片尾仍保有新鲜感。其他像服装、灯光、视觉(一
段黑暗中的无数闪光美到让人窒息)、音效等元素都是首屈一指。
要说梦幻女郎的问题,主要是在于故事题材实在不甚突出。的确,Condon的剧本颇为可信
,整个从兴起到结束的过程也感觉真实可信,但这仍弥补不了本身题材的侷限性。另外,
电影后半段没有办法维持前半段的紧凑,感觉前后的速度有落差。如果可以把电影中几段
比较不是那么吸引人的歌曲裁掉,把后半段做点删节,少了20分钟左右的片长绝对可以让
梦幻女郎更完美。
但无论怎样,这仍然是一部很让人享受的电影。如果导演都能够多用点心,不只是满足自
己对题材的热爱,而能像Condon一样在忠于素材同时,仍努力带出原始素材的优点,并透
过电影的方式去呈现,而非照本宣科的一字不漏转述,那我想我们可以拥有更多一样美,
一样梦幻的好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