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雷] 来自硫磺岛的信(Letters From Iwo Jima)

楼主: hio20843 (像个钢铁般的男子)   2007-02-25 16:21:19
虽然说硫磺岛的英雄们与来自硫磺岛的信两者的剧情没有直接相关
但对于是发生在同时同地只不过是不同人的身上的同样一件事
我们可以看到导演借由一些手法来让两片互相搭上点线
片子一开头就从硫磺岛的日方纪念碑开始, 如果有耐心看到前一部片的最后的那一幕
也就是美方的纪念碑上挂满了美军阵亡士兵的军籍牌, 就知道本片是承继著上片要继
续导演想要说的话.
在硫磺岛的英雄们中导演想表达所谓英雄不见得是真正的英雄, 战胜的一方他们真的
有尝到胜利的滋味吗, 或是他们根本就活得比死在战场上的同袍或是敌军还要更痛苦
呢?那么在这部片中导演想要说的又是什么呢?我想或许是要告诉我们, 输的一方,
或是明知自己就是输的一方, 也还是有着可被后世称颂的输法的, 自杀不一定是错的
但也不一定是对的, 端看你是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这样的一件事.
本片的主旨于Sam 的母亲所寄的一封信中揭示:做对的事是对的.
什么事情是对的, 人人的心中都有着一把尺, 而在这部片中由日军将士们对死, 尤其
是对于自杀这一件事的态度来演绎这一道理. 栗林在来硫磺岛前我想他对于此行就心
里有底了, 因为片子中有提到本来该被派至此处的将领因为不想被派到硫磺岛所以栗
林才代替前往, 而在栗林尚未到达硫磺岛时的那封旁白口述的信的内容很明显已经表
达他已有为国捐躯的准备了. 即便他有着败战的打算, 但他仍然还是努力的布局, 甚
至不惜与其他的军官们有着意见的冲突, 他知道要守住或是获胜的机会很小, 所以他
要下属们开始挖掘坑道, 企图以空间换取时间而非之前的指令是把所有的人们调到滩
头与美方决一死战阻止美军登陆, 他一心期待的就是能够撑到总部能够给予支援, 不
过在听到己方的舰队几近全灭我想他已不抱希望, 而总部的唯一支援居然只是由栗林
故乡的小朋友们献上一首歌给他, 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原本的军官而言这种拉长时间的
对抗与游击的战略是缺乏著大日本帝国精神的, 一个具有武士精神的士兵就是该冲上
阵与敌人一决生死, 栗林是受过西式的军事教育的人, 他并不是不爱国, 我们看到他
在饯别晚会上甚至与朋友们说很清楚了他是以国家为重友谊要摆在一旁. 只是他对于
死的态度很明显与只受过日式军事教育的军官是截然不同的, 天皇万岁在片中出现两
次, 一次是栗林带头喊的, 一次是西乡的指挥官喊的, 但却带有完全不同的涵义, 栗
林所要表达的是他对于日本这国家无上的忠诚, 但死也要死的像个光荣的士兵, 而西
乡的指挥官是在穷途末路下所喊的, 他们是还有生路, 但那却违背着他们的武士精神
, 任务失败就是以死谢罪, 在这样的一种民族意识下死不是为了自己, 而是为了一种
意识形态. 在其他的细节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冲突, 在美军登陆时栗林一直
等到滩头挤满美军时才下令开火, 我们可以注意到他一旁下令的军官那尴尬的表情,
这是他们不惯做的事. 在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日方对美方开火的镜头与在硫磺岛的英
雄们中的是一模一样, 另外在伊藤要对西乡及清水行刑时栗林也即时的阻止. 这样的
情节从栗林下飞机就开始一直不曾中断过. 他最后的一次身先士卒让他受了重伤, 他
要求手下要对他进行给予败战将领的惩罚, 却又很讽刺的被美军所救(!?)最后只好用
身上象征西方的受赠手枪来自裁. 但他的意志并没有输, 依旧认为是死在自己的国土
上.
另外一位有着西方的想法的就是西竹一, 一位奥运金牌得主也是为国而上战场, 他与
栗林的理念是相合的, 也一直遵守着栗林的指令做事, 也有与伊藤产生与栗林一样小
小的冲突. 如果他没有西方或甚至是再多一点的柔性思考. Sam 就不可能有活命的机
会, 导演也就不能用家书来揭示本片的主旨了. 虽然竹一为了救Sam 而让自己没药可
以医治, 但他一点也不怨悔, 他知道自己没有救. 但一个部队不能没有指挥官, 他选
择让自己留下来, 要属下们与其他人会合. 从他的出场就十分的潇洒, 骑着岛上唯一
的一匹马, 戴着爱马天王星马鬃的项链, 到了最后也是十分潇洒的说了想要自己享受
坑道这个很令人苦笑的谎言.
再接着就是西乡了, 他只不过是一个被迫征召无奈离家的男人, 从他的信以及他的行
为我们可以看出他有多么的讨厌战争, 他懦弱, 他办事总是不力, 岛上的其他平民们
已经撤离, 但他这个披着军服的小老百姓却得无奈的拿着步枪打着不准的靶子, 他代
表的是在战争下那些被迫要面对战争的平民们, 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下他对自己还未出
世的孩子的诺言看起来就更令人欷嘘感叹, 他根本就是一介平民, 丝毫不具有任何的
武士背景, 他对自己生命的态度就是要为了不违自己那小小的诺言不管什么方法也要
活下去, 憨人有憨福, 他很幸运的有栗林一次又一次巧合的拯救, 又益加幸运的一次
又一次的穿过美军的火网, 本来一直打算要投降来求生的他在看到清水的死状后可谓
是已经绝望了, 但最后栗林还是帮了他一把, 叫他留在坑里, 栗林的作法已不把他看
成是一个士兵, 而是一个平民, 我们可以看到最后他出现在山丘上拿的不是步枪而是
一把铲子, 他已经从一个假士兵回到一个平民了, 身份的转换也暗示着他不会死. 最
后在被抬到伤兵处, 他侧头看到的是日暮的海景, 太阳是日本的象征, 日落代表日本
输了, 这时候有一台军车慢慢的开进镜头中央, 在本片中, 汽车出现了四次, 第一次
是栗林在写信给儿子时说美国的车子很多很多, 过马路要十分小心, 这或许也暗示著
进攻硫磺岛的美军的人是多么的多, 他要生存或胜利是多么的难, 第二次是在栗林与
其他士官讨论战略的时候他提到, 以汽车来代表美国技术的先进, 要硬碰硬是不可能
有机会求胜, 第三次是栗林在饯别宴后开着车的蒙太奇中出现, 他写信告诉儿子他有
多么的寂寞, 即使是获赠手枪也不能平复这样的一种感觉. 在这里汽车代表的是一种
离家的感觉, 不管是在美国或是硫磺岛, 他都离家十分的遥远, 家乡传来的歌声或许
更添寂寥. 在最后的军车则是代表美军攻下了硫磺岛, 取代了慢慢沉入远方海平线的
大日本帝国. 也暗示太平洋战争即将告一段落.
与西乡一直在一起四处奔逃的清水也值得一提, 他与西乡还有栗林在片中都有提及过
去的片段. 他一直被认为是来监视叛国的宪兵, 但他其实根本就不愿提及他的过去,
日本人的民族性是极其矛盾的, 具有非常极端的两种面向, 而软弱的清水根本就不适
合作为一位要踩着人民的宪兵, 一时心软就让他被派往前线, 一个连狗都不敢杀的人
更别提要上阵杀敌, 所以在片后补述他的过去为他的不开枪杀西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
理由. 折钵山的仅存两人几乎是一样的幸运, 他甚至在逃跑时躲掉了后方开枪杀逃兵
的一弹. 但他丝毫料想不到战俘不见得是能够生存下来的, 不是每个军官都像是西竹
一样的具有人道关怀的精神. 他唯一得到的就只是那么的一口水与一颗致命的子弹而
已. 当然, 在硫磺岛的英雄们一片中我们也有看到日方残忍的对待美军的战俘, 在这
一方面双方都是一样的差劲.
大多数的日军除了自杀的以外都是想着怎么样能够活久一点, 但是伊藤却是截然不同
的求死不得. 他与栗林的理念不合, 甚至因为要对西乡处刑被阻止而忿忿不平. 他愚
蠢的固执甚至不得部下的心, 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背着诡雷躺在尸体之中, 但却没有
战车或任何美军经他而过, 他要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心慢慢被销磨殆尽, 最后也没有自
杀, 反而成了战俘, 对帝国的愚忠弄得自己最后不成人样.
这部片很适合与帝国毁灭一片对照, 在帝国毁灭中描述的是德国在二战时柏林要被俄
军攻陷时纳粹高级将领以及希特勒还有其他在柏林的居民如何应对. 两片的背景一样
, 都是二战, 两片国家都是同一阵线的, 柏林可以对照硫磺岛, 栗林对照希特勒, 俄
军对照美军, 都是在危急存亡之秋, 两国的人民都有着类似精神领袖的人物, 都是为
了该人物而战, 为了该人物而活, 最重要的是两部片都处理片中的人物对死的态度,
两片的军国主义都很重, 在帝国毁灭中希特勒的下属在面对不可挽回的颓势中已知不
得不投降, 但希特勒就如同本片中的日本军官一样, 宁可自杀也不愿投降或逃走, 他
说这才是一个德国人, 一个真正的纳粹军官, 与本片如出一辙. 纳粹的士兵也处死逃
亡的人, 在希特勒自杀后大多数的人, 连首相一家, 也全部自杀. 只剩下希特勒的秘
书想逃出去. 在不同的地方却发生几乎一样的事情, 这样的民族意识是一种文化的自
我优越感. 虽然会让人觉得不值, 却也让人不由得敬佩可以为了一种信念而放弃自己
的生命.
最后, 相较于硫磺岛的英雄们, 英雄也就是突出的个人, 在个人主义较强的国家会特
别明显, 导演质疑了在这种文化环境下所谓的英雄到底是不是个英雄, 英雄的价值又
在哪里. 来自硫磺岛的信则是强调了整个群体, 你不依著整个群体走不是英雄, 反倒
是异端, 该死. 生命该如何超脱所处的框架是一个严肃且复杂的课题. 导演在此并没
有很直接的给予这两种面相做直接的评断, 或许他是就事实来陈述, 也可能有些隐而
未现的部分来表达他的想法. 不过他在两片中都同时对双方都有着褒贬的部分. 或许
是要留一个开放的答案让我们去思考该怎么在个人以及群体中寻求一个属于自己正确
的方向去做.
就如同剧中人物所说的:Sam 的妈妈跟我妈妈所说的是一样的, 我一直以为他们是野
蛮人, 但其实我们都是一样的. 不管处在何处, 对生命的态度做正确的选择永远是一
件正确的事.
作者: Tectonics ( )   2007-01-05 19:44:00
作者: mmm333 (单身一辈子吧)   2007-02-25 17:57:00
好文
作者: Chiharu0613 (千春)   2007-02-25 18:38:00
推~写得真好
作者: heaphy ((σ′▽‵)> 秋天到了!)   2007-02-25 19:00:00
推!写的真的很棒!
作者: winker (☆口☆ )   2007-02-25 19:32:00
好仔细的文章 一定要推~~!!
作者: Price (Price)   2007-02-25 19:38:00
大推!
作者: illyt   2007-02-25 19:55:00
客观的好文,大推!
作者: ILLwill (illwill)   2007-02-25 20:07:00
很不错的分析,虽然还没看
作者: chibitsuyo (...........)   2007-02-25 21:21:00
推~好文
作者: sdbb (帮我泡杯卡布奇诺)   2007-02-25 22:08:00
这篇赞!
作者: mrwrong (风起)   2007-02-25 23:23:00
鞭辟入里~诚属可贵之好文!!
作者: telecine   2007-02-26 00:18:00
我认为电影对自杀要表达是不认同 因为这种对于生命的
作者: telecine   2007-02-26 00:19:00
对待 展现出战争的变态和泯灭人性 不论是哪种角色的自杀
作者: telecine   2007-02-26 00:20:00
都想要讲的是 毁灭生命的手段 不但是人家杀你 连自己也杀
作者: Seydlitz (TakeMeHome,CountryRoad )   2007-02-26 01:24:00
有关汽车的四点中的第一点个人感觉有点不通XD
作者: realmiddle (KMT没资格骂)   2007-02-26 02:39:00
好文推一个!!
作者: FW190   2007-02-26 09:48:00
好文,不过关于帝国毁灭的部分有个小错,全家自杀的不是首相
作者: FW190   2007-02-26 09:49:00
是宣传部长戈培尔
作者: agroupee   2007-02-26 13:27:00
推....大好文.....很有感觉
作者: orzisme (EM)   2007-02-28 21:46:00
推好文
作者: mummybear (米小熊)   2007-03-01 15:10:00
写得好..
作者: ooxxoox (我是小圈叉:3)   2007-03-02 01:59:00
好文好文!!!
作者: mine1105 (zz咖)   2007-03-11 00:43:00
好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