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心灵撞击出的‧最清澈的声音—医生 Doc …

楼主: artemismoon (pure)   2006-10-11 03:37:44
初遇‧钟孟宏:
第一次接触钟导演的作品,是在由他执导的陈绮贞MV:《躺在你的衣柜》。
黑白的意象,没有太多情爱的描写,反而借由一位天生奇矮的男子与人际的互动中
,拓展出奇异却又深远的空间。有人说黑与白之间,其实有着更多模糊不清的地带,
每一个渐层的灰中,都是情感的交织。这样黑白的影像运用延续到钟导演的第一部纪录片
《医生》中,有了更深刻的见解。
诠释‧纪录片:
一般人对于“纪录片”的定义,不外乎用“冷静超然”的影像语言,去记录正在发生
或重现的某事件,或是某对象物的活动过程。然而长度从数分钟到数小时都有的纪录片中
,如何取舍每一个当下的镜头,凝聚出最精炼的影片节奏,那便是一项困难的课题。尤其
借由镜头堆叠后所产生的意象,也在在影响了观者所接收到的讯息,因此“诠释”对于纪
录片而言,是很重要的。不仅仅是观者关影后对于纪录片的“诠释”,也是拍摄者自我对
于作品的“诠释”,当然,更是被纪录者在拍摄结束后回头省思的“诠释”。
纪录片工作者与艺术家的不同:
接续前言,纪录片工作者本身在纪录片的角色,可能仅是中介者,有权选择自我的涉
入程度。同时也可能以“作者”的身份,放入更多自我的观点,跳脱了中介的立场。然而
纪录者透过镜头观察被纪录者的一举一动,说要完全没有情感的波动,这也未免太强人所
难了。正如钟导演说的,他在拍摄《医生》的过程中,常常因被纪录者的情绪而跟着泪流
满面。但我们在《医生》的片段中,却显少见到这些情绪横流的影像,反之,却是更内敛
蕴含的表现手法。这便又回到了“涉入”程度的问题。纪录者想给观众的,是一部如何的
纪录片?!如果让观众看了泪流不止成为了唯一的目的,那么便失去了纪录片的本质。
所以,忠实纪录却又慎选影像,变成了影响纪录片导向的重要过程。《医生》中主要
分为了三条线进行:
1.昱和的成长片段:
从一个连刷牙都要看书的小男孩开始勾勒“昱和”的影像:为了父亲放弃当教皇的梦想
,是昱和的贴心;巧扮灰姑娘的坏心后母,是昱和的淘气。当然还有那令人莞尔的“自我
陵墓设计”;对宫本武藏的崇拜;以及对生死的迷惘及好奇。真的可以在死亡的前一刻脱
逃成功吗?!除了昱和,没有人可以给这个答案。然而这样一个机灵敏感的孩子,却由一
条童军绳飘零了他的生命。钟导演其实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文字,却借由温医师提供的这
些真实片段,在我们心中清晰的勾勒出昱和诚如他名字般灿烂而温暖的样貌。
2. 秘鲁男孩Sebastian的治癌过程:
Sebastian原本并没有在钟导演的拍摄计画里,却因机缘巧合,反而成为《医
生》中重要的支线之一。对于Sebastian的最深印象,便是每个存在他故事中的神气活现
和点点智慧。也正因此,当Sebastian的母亲低头悲泣,诉说著Sebastian曾因痛到无法忍
受而想一死了之的念头时,对照起Sebastian腼腆却又灵气的笑容,令人心酸。
同时,两个同年龄的孩子,昱和是身体健康的生活在一温暖的家庭,Sebastian却
为了治病离乡背井。两个孩子都超龄的必须面对生死的课题,昱和渴望得知其中的奥秘而
跃跃欲试;而Sebastian却是不得不的站在死亡之前,努力的和病魔对抗。尽管两个孩子
最终都失去了年轻的生命,但其对照是非常明显且残忍的。生与死,的确就只是这么一线
之隔啊……。
3. 温医师的访谈:
温医师在《医生》中并没有太多情绪的流露。就算谈到昱和的死亡,表情
也依旧平静,只是从他的语气中,可以听得出浓浓的哀伤。同时扮演“医生”和“父亲”
两个角色,他努力治愈Sebastian,却没有发现昱和的微妙心情。回忆小时偷钱的那一幕
没有太多处理,只是温医师一人淡淡的说著,大多数谈论昱和的事也是如此。然而那样悲
伤至极的情绪,却一丝丝透过萤幕不断凝结,非常真切。
回头再来看纪录片工作者与艺术家的不同,其实便更显而易见。大体而言,艺术家是
自由很多的。要挥洒,要内敛,就算把所有的情感的放肆在作品上,也都是被允许的。
但是纪录片工作者就无法这么潇洒了。毕竟纪录片面对的的是“真实的事件”,多一分
自我的情感流露,都可能影响观者从这部纪录片中接收到的讯息,所以纪录片工作者需要
用更冷静的态度去创作。艺术品可以给人爆炸的一瞬间冲击或是感动,然而纪录片的情感
是逐渐累积,再于观者心中缓缓扩散。
而以《医生》中所谈论的真实,我想能分为三个部分:
1.物理上的真实:
简单的来说,是眼见的真实。然而人们却也常常不愿相信。这也需谈论到“心理
认同”的问题。也就是因为心理无法对于这样的“真实”产生认可,所以尽管外观世界是
如此呈现,却打从心里不这么认为。就像温医师第一次知道昱和的死讯,昱和冰冷的尸体
是“物理上的真实”,但是温医师却不愿意相信,所以这样的“真实”便只停留在物理层
面。
2. 心理上的真实:
这里便是指“认同感”。牵扯到个人的信仰,价值观,或是对于某事深信不疑。例如
温医师认为昱和只是换个方式活在他们身边,因为昱和活在温医师的心里,所以“昱和始
终活着”这便是温医师心理上的真实。
3.诠释后的真实:
诠释后的真实指的是当物理上的真实和心理上的真实经过诠释后找了平衡点,这
便是“诠释后的真实”。当温医师静下来思考过后,接受昱和已经失去肉体的生命,而以
精神的方式活在他们心里,这就是对温医师而言“诠释后的真实”。
然而一般在纪录片中,“物理上的真实”绝对是必备且优先被讨论的。而“心理上的真
实”却是纪录片中情感丰沛与否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一部能感动人并且能从多面向来探
讨事件本身的纪录片,必定是做到物理、心理与诠释后的真实兼备。
《医生》虽然并不是部所谓“高潮迭起”或是“毫无冷场”的片,但是若要以这样的角度
对《医生》有所期待,相信也难以投入其中,或是和作者及被纪录者有所情感交流了。
钟导演曾说,他试图用黑白的影像避免干扰观者太多的情绪,然而我想《医生》中所内酝
的浓烈情感,早已超出了色彩的范围,在我心中满满的炸开。
作者: moulinrouge (归来桃花源)   0000-00-00 00:00:00
好文 大推
作者: sobec   0000-00-00 00:00:00
push
作者: rach09 (rach09)   0000-00-00 00:00:00
大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