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南方纪事》和《山藸‧飞鼠‧撒可努》

楼主: fansss (新天堂乐园)   2005-11-09 01:02:45
许多国内制片纷纷认为台湾电影的困境,或许可以借由著“类型片”的出现,
来扭转一般人对于国片的刻板印象,甚至进而培养起观众走进戏院看国片的习
惯,之前非常用心用力做宣传的《宅变》(惊悚片)就是明显的一例。
撇开什么样的电影才能带动电影工业的发展先不谈(也就是先不谈类型),近期
国片中黄玉珊导演的《南方纪事》和张东亮导演的《山藸‧飞鼠‧撒可努》,都
像极了是想利用电影的形式,将商业与文化揉合,让电影好看又不失深度,顺道
唤醒大家对台湾文化(电影)的重视。
《南方纪事》改编自真人真事,企图表现出黄清埕对艺术的执著与贡献,用第三者
的角度以小照大,从家族史切片延伸到台湾史,考据非常严谨用心。而《山藸‧飞
鼠‧撒可努》则是改编自排湾族作家撒可努的同名原著,用原住民的观点,利用都
市与原住民部落的强烈对比,讲述了进入现代化后对于土地的伤害与漠视,人与人
之间的冷漠疏离,也提醒着我们对自我文化的长久忽视…
关于对文化的意识,两部电影的用心自然不在话下(尤其是对出身香港的张东亮导
演来说)。但两部电影那大量的对白,在演员生硬的表演之下,几乎成为电影最严
重的致命伤。在语言上,《南方纪事》里那刻意要忠于史实的澎湖腔,反到成了演
员表演上负担最沉重的一点,于是主角对艺术的执著与热情,也在语言的限制下被
冲淡了许多;而《山藸‧飞鼠‧撒可努》里那夹杂排湾族母语和国语的对白,明显
是为了一般观众而做的调整。采用许多非职业演员的做法,无非希望能自然表现其
生活的状况,作家撒可努的亲自上阵就是一例。但不论是沈世朋饰演的都市人,或
是其他演员几场与他人的对手戏,却都也明显的看出生涩僵硬。这样的表演总让观
众们需要许久的观影时间,才能进入电影营造出来的情境。即便是再丰富有趣的题
材与剧本,在没有合适演员的担扛之下,恐怕其所呈现出来的效果,也只能大打折
扣了。(或许也突显了台湾演员的问题吧!)
电影中大量的对手戏,或是对白,假若没有完整的表演,肯定会乏味的很。
单就这点而言,若没有办法表现出“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譬如文学或戏剧)
相异的独特之处,那么在将改编搬上大萤幕上应该怎么表现(形式问题),
更要审慎的思考与设计。
还有个有趣的地方可以一提,在《山藸‧飞鼠‧撒可努》片末的原住民祭典当中,
沈世朋身穿的衣服明显的不连戏,这实在是挺夸张的错误(至少试映是如此),
不知是没有经费重拍,还是祭典几年才有一次。另外,影片中的两场都市戏
(沈世朋的女儿昏倒v.s撒可努的儿子寻父),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所有路过、
被询问的台北都市人全都冷漠的不发一语,只是沉默的摇摇头,竟然连围观也没有,
影片中还配搭了不少人潮、高楼大厦的空镜头来突显台北的忙碌疏离。这样几乎是有
些丑化性的刻画都市人形象,对于买票进场观赏的都市人来说,不知道看到时会有什
么样感受…
今年的年底,国片算是难得的热闹了起来,《宅变》、《南方纪事》、《经过》、
《恋人》、《等待飞鱼》、《山藸‧飞鼠‧撒可努》…等等,总算是一连串有着多
部国片登上院线,相较于前几年台湾剧情片的超级惨澹,这绝对是值得开心的事情。
作者: hyentai (Hack Everything)   2004-01-09 09:03:00
那时候他们拍摄的时候 我刚好在那边拍纪录片XDDD
作者: bpsp (蓝天)   2004-01-09 13:20:00
同意 觉得演员演技真的不行 故事也应该可以再有深度一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