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走过捷克历史,《甜蜜布拉格》终回现代

楼主: quiff (酒吞童子)   2005-09-08 21:01:59
自从台北电影节某年引进捷克专题后,捷克电影对我来说
就代表了两个名字: 伊利曼佐(Jiri Menzel)与扬霍雷
布克 (Jan Hrebejk)。因为这两名导演的关系,每每影
展时节到来,我只要在手册上看到电影国别来自捷克,便
毫不考虑地决定前往观看。两人的作品虽然旨趣相异,但
相同的是从庶民的观点来描绘生活在政府高压统治下,百
姓们的无奈与笑中带泪的甘苦谈。而那股贴近人民生活的
亲近感与原始活力,正是捷克电影最最迷人之处。
在2000年作品《分道不扬镳》Divided We Fall 入围奥斯
卡最佳外语片,而透过金马影展引介给国内观众后,扬霍
雷布克前后的每一部长片都曾陆续在台北电影节中放映。
再加上1999年的《甜蜜的永远》Cozy Dens (台北电影节
原译名:一屋两家三代情)、2003年的《谁来为卡夫卡塑
像》 Pupendo,在这三部作品中扬霍雷布克与编剧老搭档
Petr Jarchovsky 两人始终以擅长的通俗悲喜剧手法,藉
由一个个插科打诨的小人物与纯真内敛的情感流露中,从
二战时德国占领到苏联共产党遥控的高压统治时期,带领
著观众一步一步走过捷克的苦难史。
(题外话:今年台北电影节放映的另一部捷克片《意外情
人》Zelary ,亦是由Petr Jarchovsky所编剧,恬淡而纯
朴的乡村故事,个人非常喜爱。)
而在新作《甜蜜布拉格》Up and Down 里,扬霍雷布克终
于说尽了捷克的历史故事,丢掉了过往的沉重历史包袱,
来到了现代的捷克。他不再留恋过去,开始关注当下的社
会问题:人蛇集团、非法移民涌入,随之而来新纳粹民族
主义的掘起,还有他一直重视的两代之间的沟通与对立,
以及社会低阶层族群的贫苦生活。
除了在时空背景上有所突破之外,扬霍雷布克更于《甜蜜
布拉格》中作了许多的崭新尝试。以往他多将剧情发展着
重在单一家庭内成员们的故事,而在片中则初次挑战多线
式叙事,将许多剧情线交错缠绕,最后交融成一幅架构庞
大、低调晦暗的现代都会写实画。
在走私难民时不小心出包的人蛇集团,天生怀有兔唇缺陷
、求职不顺的警卫,求子心切、不惜偷抱走他人婴孩的疯
癫妇人,作风蛮横凶暴、出入看守所如家常便饭的偷窃收
赃集团,在由这群不完美的人们所构筑而成的电影里,初
次挑战犯罪题材的扬霍雷布克丝毫不显得生涩别扭,凭借
著一贯的嘻笑怒骂本事让观众在不禁发噱的同时,也随之
深入一探这些小人物的卑微生活。
面对这些刻画真实、历历在目的现代问题,扬霍雷布克并
没有天真的强作解人,在电影的最后,角色们都陷溺在本
身的问题中,继续面对着歧视、求子、两代隔阂等种种难
题而无法自拔。电影只是冷静地将这些人物纪录下来,没
有给予一个完美的Happy Ending,或许这才是对这个纷乱
嘈杂、人人自危的冷漠社会所捕捉下来最写实的剪影。
向来喜爱使用同一批演员班底的扬霍雷布克,在本片中也
大量起用新面孔,唯有同时演出过这四部作品的Jaroslav
Dusek (《甜蜜的永远》中的老师、《分道不扬镳》中的
纳粹党员),客串热爱足球的新纳粹主义者“上校”。有
趣的是,Jaroslav Dusek亦在前述捷克片《意外情人》中
客串饰演一名老师,他怎么不是演老师就是在演纳粹呀?
Jaroslav Dusek图片:http://0rz.net/020Gv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