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牙医?中医?中双主修西?

楼主: yehjung (佐)   2017-07-30 22:07:44
※ 引述《inejiii (流动的艳阳)》之铭言:
: 先跟s大问好,其实光看你之前的推文,大概就可以知道你是学长。
: 这篇文很长,高中生可以直接看下面。
: 我回这篇的用意主要是针对,“中医基础理论竟然还有这么多应该要剔除的东西”这句,
: 而这句主要指的就是五行、五色、五味、五脏。
: 先说结论:或许你认为古人都是乱推的,但在临床实用之后可以证明,五行、五色、五味
: 、五脏,这些东西是有一定的逻辑与效果在的。
五行这种不可证伪的东西,逻辑何在?更遑论之后类推比附的东西
临床实用的效果就更不用说了,无法排除安慰剂效应、自然病程等心理学上的缺陷别和我
说他肯定有确切的效果,隔壁参加直销大会买一堆保健食品的阿婆也跟我说他用的很有效

我临床上用的没效是不是又要呛我没唸书呢?
: 医学启蒙之初,必然会跟其孕育的环境有所关联。
: 中医启蒙的源头,从远古三代到春秋战国,免不了沾染当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
: 阴阳的概念起于《周易》,五行的概念起于《尚书》,这跟宗教上没有太大关连,主要是
: 古人“观察实际物质”所得出的自然观。
: 在推出木火土金水的观念后,古人再利用归类法,将其他不那么直观的事物与之连结,例
: 如五谷、五畜,例如疾病,都纳入阴阳五行之中。
: 这些推断,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有些是言之有理,有些是硬要连结。因为有太多归
: 类法推断出的太多假说,可以将之视为学说初起的滥觞。但是必须要说,归类法的核心价
: 值就在于“观察”;在时间流逝过后,留下了非一人一时之作──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 。
: 《内经》阐述了许多人体生理、病因病机、气血脏象、气候推算等。将前述许多假说精简
: ,留下一套整合的学说。
: 这些学说,在经过后人代代的诠释,形成了“中医基础理论”。基本上,中基对内经原文
: 一字不改,并收录其他朝代医书,作为补充和发挥。
: 至于最有争议的阴阳五行,以下节录知音出版社《中医基础理论》精装版第13页:
: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从历史上来分析大体上有两种不同的趋势:
: 一种是由于阴阳五行还不能完全解释宇宙,所以就被改造。将阴阳五行学说蒙上浓厚的神
: 秘主义色彩,要人们听命于鬼神天数。
: 另一种是趋势是,始终与‘自然科学’紧密地连在一起,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阴阳五行
: 学说亦得到了本身的充实和提高。从《黄帝内经》中所确立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来分析,阴
: 阳五行已与人体生理、病理和诊断、治疗等基础理论相互融合,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
: 个重要部分。”
: 于是在《内经》中,五行配属五脏、五色、五味,就这样留传下来。
: 五色可用于望诊,五味可用于问诊、闻诊;五行可解释五脏乃至六腑的生理学说,乃至于
: 阴阳,在中医生理病理中,神出鬼没、无处不在!
: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扩充阴阳,发展出“六经辨证”,也就是太阳、阳明、少
: 阳、太阴、少阴、厥阴的传变。(此三阴三阳在《内经》中就有,但《内经》和《伤寒论
: 》的三阴三阳有着不同的意义。)
: (至于学术内容上和《内经》的关系,争议太多暂且不论)
: 《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 这是五脏的应用。
: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宗《内经》而成《脾胃论》。
: 脾属土,易困于湿(水克土)。若中焦气虚,发热、下陷,须以健脾、阳气升发作为治疗
: 之法。
: 明代‧《景岳全书》中的阴阳观:“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 …”
: 清代‧《傅青主女科》,论女子白带:“白带乃湿盛则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土受伤,
: 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反变成白滑之物。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疏肝之品
: ,使风木(注解:肝气)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注解:脾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则
: 湿气消……”
: 由上可知,阴阳五行并非一人之谈,而是历代医家均在此基础上,都有各自的进一步论述
: 与阐发。
: 弄清楚中医基本理论,能不能治病?
: 先从脾的生理现象来看。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主升清,能生成营卫气血,为后天之本。
: 水谷精微之滑疾剽利者,是为卫气。
: 若脾气健运,则气血畅旺,周身可受到营养濡润。意即若脾气健运,则卫气充实,则可令
: 腠理开阖有度,外邪不易入侵。
: 若脾气虚弱,气血无生化之源,卫气便随之虚衰。则除了容易感外邪,因为表虚失固,营
: 阴不能内守,还容易自汗出。
: 因此若遇到畏风怕冷、容易汗出之患者,首先鉴别诊断其是外感还是内伤?
: 若是内伤造成,是哪个脏腑造成?其是否有脾虚?
: 再来,是什么原因造成脾虚?有没有其他的兼证?是他脏影响的吗?
: 如果都不是,也没什么兼证,则单纯健脾、固表益气、扶正驱邪则可。以玉屏风散为例,
: 以黄耆1、防风1、白术2的比例,
: 黄耆固表益气,防风驱散外邪,白术健脾,从根本解决问题。
: 如果是肝气郁滞,木不疏土,脾气无法升发运化,抑或土雍木郁,湿邪困脾,这些都会有
: 不同的转变、兼证和治法。
: 由上可知,你或许可以不认同阴阳、不认同五行,认为其不全面、不完美;
: 你也可以不用阴阳五行,
: 但你不能否认其在学术上的重要性,或把其当作可以一笔抹煞的过时废物。
你有经历过实习吗?如果你真的遇过病人你会发现病人绝对不是像书上一样那么容易辨证
也绝对不会像你举的例子一样容易辨证,临床上是错综复杂的
报告时每个实习生所推论出来的脏腑辨证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而且重点是还都讲的很合理
每个人开出的方子也都不一样,但总会有个方是比较有效,但有没有效果还是病患吃了才
知道,所以到底能不能在事前就跟我讲说哪个方比较有效?我都有照中基的理论去推演,
可是你却只能回答吃了才知道,不会好就说是你辨证不清、书唸的不够多,我们中医还要
走这种路子吗?
五行推出来的五脏理论严重缺陷就在于没办法做出事前的预测,但事后的解释确是特别
强,每个人都有不同看法但都是post hoc
: 你说有的没的中医师无限上纲,觉得他们在乱吹,可以用真正的中医知识去卫教民众。
: 如果大家都团结一心,确实去卫教民众,我相信谣言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少。
就是有些中医把五行五脏等理论无限上纲,总觉得生理的现象他们可以解释一切
: 拿真正的经典来读,能够历经时代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真材实料千锤百炼,绝对不是像
: 今日有些中医师信口开河。
"能够历经时代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真材实料千锤百炼"
我想你可能不知道在随机对照组实验出来前放血疗法是存在了几千年,也都有理论基础
并不是存在够久的东西都一定是真材实料,风水、算命的历史也够悠久
: 历代医家也是认为先前的学说有其可改进之处,穷经皓首,不断留下新的学说。
: 现在的我们,有更多的资源和工具,可以做更多的观察和研究;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 破除谣言、卫教民众,发挥中医更多的价值,乃是当务之急。
邱鸿钟:“……中医各家只是以自己对经典的心悟理解,来相互驳斥,因而,一种假说不
仅没有被取代,反而又新添了更多的假说。由此可见,实验方法决定了中西医理论体系的
不同进化结果……中医学理论体系两千年来无根本性的变化,并不是因为它完美无瑕,无
须证明,而是因为缺乏一个淘汰机制,即缺乏一个主体之外的检证标准。”
现在的我们有更多资源,所以我们更要抛除某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在没有独立于中医外的
检证标准,新的学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只是让更多中医学子困惑于庞杂的中医理论而身陷迷
途?
: ========================================================
: 高中生看这边:
: 读甲组的好处是,你有多一个选择。
: 但这个选择,对你有吸引力吗?
: 不喜欢、没兴趣又没吸引力的选择,多了又有何益?
: 现今中医的教、考、训、用,跟西医比起来,确实是支离破碎、一盘散沙、烂到极致。
: 要资金没资金,要制度没制度,要paper没paper,要训练却很鸟,人才和真正的好老师又
: 一直流失。
: 蛮多的中医师,看的不是中医未来的发展、价值及远见,而是现在能不能赶快赚到更多的
: 钱。
: 很悲哀,但这却是事实。
: 如果中医师都想短视近利地想赚快钱,埋线减肥、美容丰胸,没有人投入研究与传承,那
: 怎么能期待这门学问不会消失?
: 更上面的高层,想要把中医师当作冲业绩的劳工,连锁诊所一家一家开,套装行程、药膳
: 洗脚,什么都来。
: 赚钱没有错,错的是应该要有更多人来思考,提如提高中医使用率与利用价值?
: 如何传承?
: 如何不只是开业,如何推广“实证、研究与应用”?
: “如何提高中医的利用价值?”
: 我相信现在吵个不停的“负责医制度”目的之一有想让更多的中医师留在医院,而非大家
: 纷纷流入开业诊所;但其名额不足,又要绑开业资格,盲目推行便是中医新一代的悲歌。
: 这是门容易被看不起,难以受到好品质教学,高层兴趣缺缺没有关爱眼神,大老常常袖手
: 旁观甚至捅你一刀,研读养成又很艰困的学问。
: 要读古书,要审慎思考,要消化吸收……这些这些,都不是跟着学校老师的脚步就可以的
: 。
: 更何况,中医的同一个字因为朝代和不同医家的诠释可能有诸多不同意思,这都是非常烦
: 的事情。
: 要自己想去读,要自己愿意读。
: 所以,想想未来可能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于医牙)、薪资(普遍低于医牙)、学习困难度(普
: 遍高于医牙)、利用率(大幅低于医牙)、出路(普遍小于医牙)…………
: 您还是想读吗?
: 如果想,欢迎您。
: 如果不能接受,重考班、医学系、其他的出路更是敞开大门欢迎您XDD
: 一点浅见,欢迎指教。
作者: turtleeggs   2017-07-30 22:45:00
之前发现肺是造血器官时#1Org89oh 就有人在那嚷嚷中医五千年前就知道了多猛多猛的 讨论不到一天就被自删了喂狗 "ptt medstudent 造血"第三个结果还找得到残迹http://0rz.tw/zvzJR
作者: inejiii (流动的艳阳)   2017-07-30 23:38:00
我有实习过,我有报告过,我有PBL过,我更写了一堆病因病机四要素。病人当然不会照书生病,我只是举个最简单的证型,难不成要把PBL教案拿出来写吗?五行在事前预测上能做多少我不清楚,但它在治法上的贡献货真价实。我要阐述的重点是,不应将之视为应全部抹灭的东西。
作者: randy01 (兰地)   2017-07-31 00:12:00
黑入肾,所以喝墨水可以补肾,请问这对治法上的贡献是?
作者: inejiii (流动的艳阳)   2017-07-31 00:23:00
楼上的,你在哪本中医古籍中看到喝墨水可以补肾?秀下限也太夸张了吧http://i.imgur.com/s7YZfap.jpg明代知名医家李中梓http://i.imgur.com/qqrX7Or.jpg
作者: randy01 (兰地)   2017-07-31 00:55:00
一个只能解释治法的符号系统从教科书拿掉根本不会怎样放在中医史就很不错了拿到临床真的画蛇添足,顶多做报告充版面你贴的那些东西,五行废话通通拿掉,请问会怎样嘛
作者: turtleeggs   2017-07-31 09:43:00
中医真的很多这种义和团思维的人 搞不清楚问题的核心
作者: inejiii (流动的艳阳)   2017-07-31 10:44:00
Sorry,我不知道你的“应该也是天花乱坠,事后解释的很爽五行的病因病机最大的缺陷就是都是事后诸葛、拍马屁理论,充斥着满满的后此谬误”是怎么来的。没有看过别人的东西之前就下此判断,好像不是求学该有的态度。你觉得五行可以不用,并不代表别人也不想用、不会用,至少有几位学校老师是真的给了我受用一生的观念。其实我在前面的推文回文也已经说了很多了。我真的觉得楼上几位不愿意好好翻开一些历代医家的书,思考他们为何如此诠释,只会一味批评五行有多不可取,应该是平常也没在读古书,只是看看学校或医院的教法,就如此厌恶、视之为渣滓。你要这样想也是你的自由,我只是想表达不是全部中医同道都有此看法。你要说五行是个有缺陷的学说我接受,但你说画蛇添足和废话,我就觉得是楼上几位才搞不清楚状况。义和团这个帽子太大我受不起,该说的我都说了,我也言尽于此。
作者: Rubio5566 (卢比欧)   2017-07-31 11:01:00
推这篇
作者: Hallermann (没执照只好嘴砲)   2017-07-31 11:35:00
你爱怎么推就怎么推,病人吃了药觉得好像有改善就会继续挂号回诊,回诊个几次觉得没用就跑走了。反正也没guideline,爱怎么开药就怎么开药,门诊能经营的下去就对了,就业界的现实面中医就是这样啊~
作者: inejiii (流动的艳阳)   2017-07-31 11:45:00
看来这个版上一直觉得是乱推的还是占大多数,training失败至此,真心觉得很遗憾。
作者: Hallermann (没执照只好嘴砲)   2017-07-31 12:10:00
说穿了,这种推导不过就是射箭画靶,然后还煞有其事的把飞行路径弄出来,让你觉得,哇~真是完美的推论。
作者: Uber (Uber)   2017-07-31 19:53:00
战力好强,加战风水、算命www
作者: inejiii (流动的艳阳)   2017-08-02 23:45:00
http://i.imgur.com/eaAdvEb.jpg《张仲景医学源流》傅延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