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牙医?中医?中双主修西?

楼主: inejiii (流动的艳阳)   2017-07-30 14:27:41
※ 引述《ststcool (怪怪酷)》之铭言:
: 已毕业的甲班老人也来回顾一下.
: 这一路走来着实很折腾
: 不要怪医学系同学/师长为什么不了解甲组的学制.
: 不要怪民间为什么对中医争议如此之甚,即使对中医友善者仍抱有如此多错误的想像与

: 待.
: 因为只有实际走来才能发现.这几十年来的学制,竟然问题如此之大.
: 几十年来到现在,医学系一直都是台湾最热门的科系之一.
: 而会去走中国医大/长庚的双主修医学系.主要是几种高中生:
: 分数上不了私医/牙:
: 这比例真的非常少,因为至少中山医/国防医分数非常接近,互有胜负.也高于几个私

: .
: 对于未来有不安全感:
: 像是小弟在下.为了怕台湾医疗崩坏,于是当年宁愿多一年换多一个选择(叹),也是资

: 不足,不知道中国医学系可双主修中医系
: 对中医有兴趣:
: 嗯,这比例也不少,但与其说真的很有兴趣,不如说是不排斥.除非家里是中医诊所,

: 然没有人高中就对中医师很了解.真的非走中医不可,会去念单修或是后中.
: 在上很多中医的课程时,有时候会真的很惊讶.中医基础理论竟然还有这么多应该要踢

: 的东西
: 前面有个GiveUstar大提到很多理论是乱推的,但是证型/投药/结果.是很不错的.
: 个人相当同意这些话.
: 任何一地方的原始医学,本来就会跟信仰文化与精神世界挂钩.中医很不错的地方在于

: 数千年的延续性.独立于现代医学体系之外,切入点着眼点都不同
: 中医是个宝库.拥有无数的假说和Trial
: 比如说前一阵子,对岸那个得到诺贝尔医学奖,那个青蒿素治疟疾的idea,据说来自于

: 个记述
: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篇十六“治寒热诸疟方”
: 但这跟中医基础理论根本毫无关系可言.
: 充其量就是,一个炼金术士葛先生,在那个烽火连天死人满地的时代.偶然观察这招有

: .于是随手写在他的著作里.(证型/投药/结果).至于此青蒿是不是现在的青蒿还是其

: 的植物.不知道.
: 葛先生是不是赛到的,很可能是.因为肘后备急方里关于疟疾意味不明的建议实在太多

: 谁知道疟疾是不是自己好的
: 屠呦呦是不是赛到的.很可能是,但是她系统性的验证.终于让这个古书里的方子被现

: 医学接受,因为有了再现性.所以走出了暧昧.才有了价值.
: 台湾的中医医学,主要学院派在中国医大(大概就是现代医学/台大的概念)和长庚
: 为什么这个系让人读的这么火大呢.
: 主要真的是有没有心去办学写教材的问题.
: 比如什么五色/五味/五脏/五行
: 这种不精确的概念,编写教材时放在中医学史即可.
: 肾—黑色—咸.随便看个节目或是网络文章,众多中医师各自解释根本无限上纲到外太

: 了
: 于是有说等于没说.黑木耳黑芝麻是黑.那蛤蛎壳是不是黑色的?葡萄是不是买黑色的?
: 墨汁是不是黑色的? 五行说水克火,但是旺火也可以克衰水?都你讲就好拉.
: 在教学上名词的定义也不精确.常常有一名词多用的情形.
: 其他像是中医眼科学环境学等更是槽点满满,懒得吐了.
: 但是有没有好的?当然很多.像是“卫气” 这个概念,是不是乱推的.当然是阿
: 但是古代在没有显微镜的前提.竟然能有这么接近现代医学的推测.
: 古代医家真的很了不起——但是这个了不起,不是拿来自high的.
: 又不是我们想出来的.因为在民国后的106年内.中医几个名家顶多有一些临床心得和

: 籍爬梳.
: 台湾的中医,并无法把这门学问,往前推进.
: 中国医大中医系请的老师做了一些研究.但是进入了西医临床后回过头来看,破绽太多

: 模太小.难以登大雅之堂.
: 于是这样不上不下的也过了几十年.其中毕业生有自信的都出去开业.
: 直到今日中国医大并不具备有中医界的龙头地位与治疗指引的诠释权.更别提新的技术

: 展.
: 要不是搞了个负责医制度.中国医大住院医师与诊所代训并不热门.
: 山头林立.中医小门派非常多.有些特别诡异的气功也不时听闻.有疗效卓著的有声名

: 藉的.
: 牛骥同皁,这都拖慢了学习的脚步,而且浪费了金钱.
: 外人雾里看花.多少骗徒以中医之名拿着宇宙能量水天仙液横行无法可管.
: 几十年前,中医师学习必须先读一堆东西,再慢慢去除掉其中的垃圾.今天仍然无甚长

: .
: 中医系需要的是删去法.把不好用的,不合时宜的.争议的暂且搁置.
: 着重在把脉/针灸/内科/整复的”基本功”
: 因为学习基础时找不到方向.所以痛苦.
: 读到快毕业熟悉了看到业界如此乱搞更看不到未来.
: 还记得以前去美国见习GI Oncology时,VS分享她的研究.那时有种推动世界的兴奋感
: 也许这样走下去.有无数人无数次重复这样的过程.
: 有一天真的可以做到”make cancer history”
: 甲班很累,非常累,但是如果累得有价值.今天不会这么多人出来呸
: 谁不是怀着雄心壮志去念的呢?
: 至于政策上的朝三暮四,各种夹杀隐形歧视长官无能主任不挺.虽然当下火大.但反而

: 小问题了.
: 给直接end的你/妳:快去读牙医!
先跟s大问好,其实光看你之前的推文,大概就可以知道你是学长。
这篇文很长,高中生可以直接看下面。
我回这篇的用意主要是针对,“中医基础理论竟然还有这么多应该要剔除的东西”这句,
而这句主要指的就是五行、五色、五味、五脏。
先说结论:或许你认为古人都是乱推的,但在临床实用之后可以证明,五行、五色、五味
、五脏,这些东西是有一定的逻辑与效果在的。
医学启蒙之初,必然会跟其孕育的环境有所关联。
中医启蒙的源头,从远古三代到春秋战国,免不了沾染当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
阴阳的概念起于《周易》,五行的概念起于《尚书》,这跟宗教上没有太大关连,主要是
古人“观察实际物质”所得出的自然观。
在推出木火土金水的观念后,古人再利用归类法,将其他不那么直观的事物与之连结,例
如五谷、五畜,例如疾病,都纳入阴阳五行之中。
这些推断,有些是对的,有些是错的;有些是言之有理,有些是硬要连结。因为有太多归
类法推断出的太多假说,可以将之视为学说初起的滥觞。但是必须要说,归类法的核心价
值就在于“观察”;在时间流逝过后,留下了非一人一时之作──中医经典《黄帝内经》

《内经》阐述了许多人体生理、病因病机、气血脏象、气候推算等。将前述许多假说精简
,留下一套整合的学说。
这些学说,在经过后人代代的诠释,形成了“中医基础理论”。基本上,中基对内经原文
一字不改,并收录其他朝代医书,作为补充和发挥。
至于最有争议的阴阳五行,以下节录知音出版社《中医基础理论》精装版第13页:
“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从历史上来分析大体上有两种不同的趋势:
一种是由于阴阳五行还不能完全解释宇宙,所以就被改造。将阴阳五行学说蒙上浓厚的神
秘主义色彩,要人们听命于鬼神天数。
另一种是趋势是,始终与‘自然科学’紧密地连在一起,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阴阳五行
学说亦得到了本身的充实和提高。从《黄帝内经》中所确立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来分析,阴
阳五行已与人体生理、病理和诊断、治疗等基础理论相互融合,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
个重要部分。”
于是在《内经》中,五行配属五脏、五色、五味,就这样留传下来。
五色可用于望诊,五味可用于问诊、闻诊;五行可解释五脏乃至六腑的生理学说,乃至于
阴阳,在中医生理病理中,神出鬼没、无处不在!
医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扩充阴阳,发展出“六经辨证”,也就是太阳、阳明、少
阳、太阴、少阴、厥阴的传变。(此三阴三阳在《内经》中就有,但《内经》和《伤寒论
》的三阴三阳有着不同的意义。)
(至于学术内容上和《内经》的关系,争议太多暂且不论)
《金匮要略》:“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这是五脏的应用。
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宗《内经》而成《脾胃论》。
脾属土,易困于湿(水克土)。若中焦气虚,发热、下陷,须以健脾、阳气升发作为治疗
之法。
明代‧《景岳全书》中的阴阳观:“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
…”
清代‧《傅青主女科》,论女子白带:“白带乃湿盛则火衰,肝郁而气弱,则脾土受伤,
湿土之气下陷,是以脾精不守……反变成白滑之物。治法宜大补脾胃之气,稍佐疏肝之品
,使风木(注解:肝气)不闭塞于地中,则地气(注解:脾气)自升腾于天上,脾气健则
湿气消……”
由上可知,阴阳五行并非一人之谈,而是历代医家均在此基础上,都有各自的进一步论述
与阐发。
弄清楚中医基本理论,能不能治病?
先从脾的生理现象来看。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主升清,能生成营卫气血,为后天之本。
水谷精微之滑疾剽利者,是为卫气。
若脾气健运,则气血畅旺,周身可受到营养濡润。意即若脾气健运,则卫气充实,则可令
腠理开阖有度,外邪不易入侵。
若脾气虚弱,气血无生化之源,卫气便随之虚衰。则除了容易感外邪,因为表虚失固,营
阴不能内守,还容易自汗出。
因此若遇到畏风怕冷、容易汗出之患者,首先鉴别诊断其是外感还是内伤?
若是内伤造成,是哪个脏腑造成?其是否有脾虚?
再来,是什么原因造成脾虚?有没有其他的兼证?是他脏影响的吗?
如果都不是,也没什么兼证,则单纯健脾、固表益气、扶正驱邪则可。以玉屏风散为例,
以黄耆1、防风1、白术2的比例,
黄耆固表益气,防风驱散外邪,白术健脾,从根本解决问题。
如果是肝气郁滞,木不疏土,脾气无法升发运化,抑或土雍木郁,湿邪困脾,这些都会有
不同的转变、兼证和治法。
由上可知,你或许可以不认同阴阳、不认同五行,认为其不全面、不完美;
你也可以不用阴阳五行,
但你不能否认其在学术上的重要性,或把其当作可以一笔抹煞的过时废物。
你说有的没的中医师无限上纲,觉得他们在乱吹,可以用真正的中医知识去卫教民众。
如果大家都团结一心,确实去卫教民众,我相信谣言生存的空间会越来越少。
拿真正的经典来读,能够历经时代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真材实料千锤百炼,绝对不是像
今日有些中医师信口开河。
历代医家也是认为先前的学说有其可改进之处,穷经皓首,不断留下新的学说。
现在的我们,有更多的资源和工具,可以做更多的观察和研究;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破除谣言、卫教民众,发挥中医更多的价值,乃是当务之急。
========================================================
高中生看这边:
读甲组的好处是,你有多一个选择。
但这个选择,对你有吸引力吗?
不喜欢、没兴趣又没吸引力的选择,多了又有何益?
现今中医的教、考、训、用,跟西医比起来,确实是支离破碎、一盘散沙、烂到极致。
要资金没资金,要制度没制度,要paper没paper,要训练却很鸟,人才和真正的好老师又
一直流失。
蛮多的中医师,看的不是中医未来的发展、价值及远见,而是现在能不能赶快赚到更多的
钱。
很悲哀,但这却是事实。
如果中医师都想短视近利地想赚快钱,埋线减肥、美容丰胸,没有人投入研究与传承,那
怎么能期待这门学问不会消失?
更上面的高层,想要把中医师当作冲业绩的劳工,连锁诊所一家一家开,套装行程、药膳
洗脚,什么都来。
赚钱没有错,错的是应该要有更多人来思考,提如提高中医使用率与利用价值?
如何传承?
如何不只是开业,如何推广“实证、研究与应用”?
“如何提高中医的利用价值?”
我相信现在吵个不停的“负责医制度”目的之一有想让更多的中医师留在医院,而非大家
纷纷流入开业诊所;但其名额不足,又要绑开业资格,盲目推行便是中医新一代的悲歌。
这是门容易被看不起,难以受到好品质教学,高层兴趣缺缺没有关爱眼神,大老常常袖手
旁观甚至捅你一刀,研读养成又很艰困的学问。
要读古书,要审慎思考,要消化吸收……这些这些,都不是跟着学校老师的脚步就可以的

更何况,中医的同一个字因为朝代和不同医家的诠释可能有诸多不同意思,这都是非常烦
的事情。
要自己想去读,要自己愿意读。
所以,想想未来可能的社会地位(普遍低于医牙)、薪资(普遍低于医牙)、学习困难度(普
遍高于医牙)、利用率(大幅低于医牙)、出路(普遍小于医牙)…………
您还是想读吗?
如果想,欢迎您。
如果不能接受,重考班、医学系、其他的出路更是敞开大门欢迎您XDD
一点浅见,欢迎指教。
作者: gentlwind (ㄉㄊ)   2017-07-31 11:38:00
做学问的态度原本就要先虚怀若谷.
作者: SweatMosqito (sweatmosqito)   2017-07-31 23:01:00
推你!多看历代名家医案并实际临床就知道五行如何使用,那些无谓的闲言闲语随它去,只要把病人挂在心上,在乎病人感受,在乎疗效有没有作出来就好,疗效才是硬道理!学海无涯,共勉之!
楼主: inejiii (流动的艳阳)   2017-08-04 23:23:00
谢谢你,看到有志同道合的同道了解我所想表达的,真的非常开心。一起加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