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鲁是马偕急诊主治蔡宜勋
(在ptt还是要有ptt的语言对吧XD,平常大都潜水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指教)
本鲁刚好是科里面最没function、knowledge不佳、又不爱教学
趁这次出来发挥一点额外的功用XD
以下文超长
大家茶余饭后看看
然后本鲁真的爱好和平讨厌争吵同事有目共睹
马偕急诊其实真的是北区来诊量数一数二多
所以PGY orientation时都会告知在急诊绝对不是轻松的course
如果没有做好心理准备
在急诊的loading真的会让人觉得吃不消
连我自己不见棺材不掉泪的个性
第一天在急诊上班也紧张到拉肚子
然后一整个晚上只看两个新病人、隔天交班被电到翻过去
所以其实PGY在急诊觉得累、觉得烦、觉得病人很tra很难搞...
相信在急诊受训的每个人觉得都经历过
急诊上班基本loading就是这么多
所以对刚进入医院学习面对病人的PGY大多是吃不消
这个绝对正常也完全可以理解
然而不论在哪个科别
大家就是一个团队
上班后的所有事务,在下班前总是得由大家一同承担
站在急诊的角度
我们绝对希望一起上班的都是自己科内的医师
PGY初来乍到不熟悉科内运作方式、开单看病人速度通常较慢
不了解需要寻求解答的状况也绝对比较多
对暗藏炸弹的病人敏感度也较低
当班挂名的主治医师自然也轻松不起来
所以相较于自己科内的R
PGY势必是比较需要让一起搭班的同仁多担待一些
(上班时看见搭班的都是自己人那真是上班的一个小确幸)
站在PGY的角度
如果来急诊可以坐在主治医师后面跟诊打打瞌睡
说说笑笑、吃吃东西睡睡觉盖盖章轻松上下班
在急诊待得愉快、急诊同仁满意度也高
我离开的时候给急诊评价更高
按照前几篇文章提到的PGY招生逻辑
那不是更美好的正向循环?
只可惜现行制度下
卫福部目前的设定
医学中心就是以PGY为基础的单位在运作著
所以无法给予住院医师或是主治医师更多容额让上述的乌托邦世界得以实现
(简单说,他就是要PGY站上前线)
因此同在一条船上的大家一起努力总比互相伤害来得更愉快
我相信大家都是抱持着这样的心情
此外
相信大家应该也有感觉
医学越进步、分类越细
不同科别也就更像不同行业
大家对彼此不熟悉的同时
就更无法接纳彼此
也更无法给予对方体谅
所以医界总是给人一种文人相轻的感觉而难以团结
我自己觉得,既然无法不到各科受训
大家不如设身处地趁机到各科做最后的学习
了解不同科别会遇到的难题与处境
也更能让彼此未来在不同科别时更能相互体谅
以上是我想回文的最初宗旨
下面想回应一些之前文章提到的疑问处
(就说文超长了吧厂厂)
Q1. 急诊是R先选好班剩下的再给PGY,然后PGY有业绩压力但R没有
A1. PGY虽然受到不少要求,但是对急诊的要求我们也都会优先满足,
毕竟科内的人比较配(ㄏㄠˇ)合(ㄠ),
所以永远是把PGY的班排完才开始填本科。
业绩压力的部分,科内对自己住院医师的业绩没有明文规定,
但是速度上都会有一定要求,这个其实很难用数目来规范,
毕竟真正1~2级的病人处理起来不可能和轻症一样。
之所以用病人数来规范PGY,其实也是不得已但相对客观的方式。
Q2. 急诊主治医师常常失踪
A2. 原则上急诊应该算是医院里同一时间医师密度相对高的单位,
线上绝对会有主治医师可供咨询(急诊的病患也不会“允许“主治不在),
急诊的同仁也都有共识,不会让PGY孤立无援,
也许外科有trauma、内科有OHCA,大家过去支援;
也许趁新病人较少时去觅食甚至休息,
其实在看不到主治医师的当下,住院医师绝对有权利随时拨电话给他,
因为在当下,他就应该cover现场的一切。
科内其实也都会希望甚至要求PGY在上班时要适时休息并用餐,
这个绝对是PGY的权利,我们也都会优先满足。
急诊的上班时间大多数强度是相对强的,除了满坑满谷的留观病人之外,
大部份轻症的新病人又会不分时段用各种白眼翻不完的主诉或是看也看不完的
死不了的病来找你,卫福部规定即使检伤三级的病人也必须在30分钟内看诊,
而大多数的病人待在急诊就像待广义相对论里的铁盘上一般,
过了十分钟就好像一小时,也足够他进来诊间咆哮了,
因此常常要懂得在病人海中适时放手抽空去休息,
因为如果你想等病人calm down再去,常常也就去不了了。
懂得让自己不要在这样高强度的环境里疲乏,
是让自己在线上看诊时保持活力与维持对炸弹的警觉性的不二法门。
Q3. 有些V根本不理人,还会摆臭脸
A3. 医界也是一个社会,本来就会有各式各样的人,我相信绝对不只有本科。
PGY大多来我们单位一个月,所以没机会相处更久,事实上,相处久了以后,
会发现也许他们不擅应对或是不擅教学以至于让PGY有这种感受,
但他们其实也都是很认真的医师,会认真评估和检视PGY看过的病人,
确定病人的安全,其实也都是默默地在协助PGY更安全地渡过急诊这个course,
不会在未来的哪天午夜梦回为了3000万半夜惊醒。
以上
还是希望大家良性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