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见杂志/医疗纠纷多 全台每天至少一名医师被告

楼主: uericw1357   2014-05-08 12:35:02
全台每天至少一名医师被告,一审定罪率24.5%。愈辛苦的科别,被告的风险愈高,而这
也是医院“四大皆空”、内、外、妇、儿科找不到医生的主因。
近年来,医师被病患告上法院的事件频传,让昔日受人尊敬的医师,成为惊弓之鸟。“树
上有十只小鸟,开枪打下一只小鸟,还剩下几只?答案是,零只,”台湾医社社长郭正典
比喻,树上小鸟的处境,就是现在医师的写照,打下一只,其他也跟着跑了。
无奈,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没有好转迹象。“台大名医开错刀;好冤,铁面法官没了胆,
”6月7日,《苹果日报》头版头条新闻,再次加深医师、病患的对立。曾经审理过力霸弊
案、北投缆车弊案,台北地院审判长李英豪素有铁面法官称呼,一身是胆。因台大医院外
科主治医师胡瑞恒动刀切除胆囊,成为没“胆”之人。
胡瑞恒被法官控告 引发医界强烈反弹
从1998年起,李英豪每年前往台大健康检查,超音波均发现胆囊内壁长有突出物,疑为息
肉。2009年,他听从医师建议,动了手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确为慢性胆囊炎,且有
细砂型胆囊结石,确实有切除必要。但李英豪不满地说,他的胆囊并没息肉,有必要切除
吗?而且,胡瑞恒问诊不到两分钟就决定开刀,也没再做核磁共振、或电脑断层扫描,属
于重大医疗疏失。
新闻见报后,医界反弹声音强烈。“这样也被告,难怪台湾医疗继续失血崩坏中,”医劳
盟法律顾问、高市联合医院泌尿科医师蔡秀男撰文分析,胆囊内壁有突出物,不论其成分
为何,皆称为胆囊息肉,医疗鉴定也证实诊断无瑕疵。医劳盟因此在脸书发起“抗议李英
豪法官以刑逼民900万案”活动。
短短十天,已有1万6000多位医事人员连署挺胡瑞恒。“胡(瑞恒)医师是个愿为病人付
出很多很多很多的好医师,社会或司法不该这么残忍对待这样的医师……,”一位曾跟着
胡瑞恒实习过的医师在脸书上留言。
胡瑞恒并非特例。去年10月,台大医学院骨科教授、骨科主治医师林晋,也曾被医疗纠纷
所苦,直到接获台北地检署不起诉处分,才松一口气。
全台医疗纠纷愈形严重 “医师在法院上班,律师到医院上班”
全台医疗纠纷案件,已到十分严重地步。卫生署医事审议委员会医事鉴定小组统计,国内
医疗纠纷鉴定件数,从1995年的197件,增至2010年的485件,增加1.46倍(页188表),
甚至2009年更高达546件。换言之,全台每天至少一名医师被告。
“如果加上私下和解,实际发生的医纠件数,远远大于鉴定件数,”台湾医疗改革基金会
研究发展组研究员张雅婷分析。“医师在法院上班,而律师在医院上班,”一位前台大医
院主治医师无奈地说,在医学中心都要处理许多急症、重症、难症病人。愈辛苦的科别,
被告风险也愈高。
例如,“四大皆空”的科别,医纠比重正好名列前四。累计1987年至2010年,外科占所有
被告比率达34.22%,第一高,其次为内科27.80%、妇产科14.94%、小儿科8.29%。“
钱少、事多、离‘监(狱)’近,”已是多数医师心声,尤其外科、内科、妇科、儿科四
大科,被告最多,离“监”也最近。
“以刑逼民”的诉讼现状,更让医师苦不堪言。 卫生署统计,医纠鉴定案件约有八成是
刑事案,使得医师不只可能赔钱,更有可能被关进监狱。
外科最常被告,其次为内、妇产、儿科
台湾医师被起诉后,一审定罪率24.5%。阳明大学公共卫生研究所硕士生刘邦扬,在副教
授杨秀仪指导下,完成的“台湾地方法院刑事医疗纠纷判决之实证研究”,从2000年元旦
至2008年6月底,全台共有312位医师被告刑事案件,80名被判有罪,定罪率25.6%,其中
外科比率26%最高、内科21%其次、妇产科16%第三;这份研究继续追踪至2010年6月底
,一审定罪率仍有24.5%。
许多医界人士因此主张,应该将刑法上规定,业务“过失”致死,或致重伤害,修正为业
务“重大过失”。 换言之,医界的主张是,除了“故意行为”外,当医师医疗行为确为
“重大过失”,才应以刑法起诉、审判。 但问题是,台湾刑法没有任何一个行业的业务
过失,采取重大过失认定,“为何唯独医师适用?”一位法界人士点出。 在目前没有共
识下,医师承受压力重大。“即使最终被判无罪,或缓刑,但审判过程中,已严重打击医
师,”中华民国区域医院协会理事长、国民党不分区立委苏清泉观察。
例如1998年3月7日,台北荣总住院医师赖怡仁因此自杀。1995年10月,北荣因为注射筒消
毒不完全,使得六名病患感染疟疾,其中四人死亡,四位相关医师被检察官以业务过失致
死起诉。“这才是今日四大皆空,甚至加上急诊,五大皆空的真正原因,”亚洲大学荣誉
教授吴凯勋分析,医疗纠纷已是医师心中不可承受之痛。
“四大皆空”主因:医疗疏失以刑事论处、天价赔偿金
今年4、5月,医劳盟针曾针对全台360位医师,询问造成国内五大皆空的原因为何?结果
显示,医疗疏失以刑事论处,与法院判决天价金额赔偿金,共263 票,占比86%,是最主
要原因。“士可杀,不可辱,”医劳盟成员,小儿科医师林秉鸿悲愤地说:“当我们尽心
尽力为医疗付出,病患家属却指责我们杀人;我们可以道歉,但我们没有杀人。”医疗纠
纷案件频仍,“最大的问题其实出在病患、医师认知明显差距,产生误解,”钻研医疗法
多年,消基会义务律师黄钰?观察。
医病关系进行时的“告知后同意(informed consent)”就是一例。“事前1盎司告知,
胜过在法院1磅的解释,”医改会张雅婷分析,只要医师愿意多花时间说明,就能减少许
多纠纷。误解,也常发生在医师治疗行为后。对病患而言,总是希望看了医师,病痛就能
治愈;一旦结果不如预期,便往前推论,医师是否做错处置?被割除胆囊的法官李英豪,
就是从结果论,反推胡瑞恒处置失当的例子。
从李英豪角度思考,他就算罹患慢性胆囊炎,为何一定得要切除?没有别的治疗方法吗?
但从医师角度看,李英豪多年超音波检查,显示息肉已1公分;即使做了核磁共振、或电
脑断层扫描,也无法判断息肉是否为良性。当下,权衡利弊,做出割除决定。苏清泉补充
,慢性胆囊炎、胆结石如果没有摘除,很有可能病变为胆囊癌。 例如已故金钟奖主持人
、德霖技术学院校长赵宁,就是在健康检查时,发现体内疑似胆结石,手术切除后,被诊
断为胆囊癌,不到一年就病逝了。
建立风险管理与补偿机制,化解医病对立
病患、医师对簿公堂,不论最后审判谁赢谁输,双方没有赢家。对家属而言,因为悲剧早
已发生,即使官司胜诉,也唤不回病患生命。对医师而言,为求自保,势必采取防卫性医
疗。例如,做了很多不必要的检查、开立不必要的药品、找更多医师会诊、或者不断转诊
。一旦被告,可以借此证明自己有多谨慎。
美国,正是因为医疗纠纷频传,使得防卫性医疗过多,医疗支出占GDP17.6%,远远高于
OECD国家的医疗支出占比9%。 更严重的是,当医院为求自保,建起铜墙铁壁,“不碰病
情复杂的病人,病患处境堪虞,”医改会研究发展组研究员邱宜君忧心地说。
现在,为求减少医疗纠纷,应该从诉讼外的解决机制开始做起。“先由公正客观的第三人
介入调查,不偏坦病患或医师,”黄钰?建议。 以美国为例,设有风险管理人制度,一旦
病患觉得医疗疏失,这位风险管理人必须立刻保全证据,让病患有信任感,之后再来追究
真正原因为何。
德国的健康保险人(类似台湾健保局)也有一个机制,当病患申诉,他们有权调查事实,
可以先去调阅病历,向病患做第一步的解释。 同时,病患补偿机制也要建立。目前,继
药害基金之后,卫生署也仿效北欧,推动妇产科救济金额200万的不责难补偿制度。
卫生署长邱文达说明,从今年至2014年,无论医疗有无过失,只要生育过程发生纠纷,将
给付最高200万元,鼓励医院与病患和解。“但这个金额实在太少,”黄钰?建议,不责难
制度的赔偿金额应该赔大的,而不是赔小的,医师真正在意的也是大额赔款,而现在制度
刚好相反。 医疗纠纷问题,千丝万缕,改革之路仍漫长。如何让医师不再成为树上的惊
弓之鸟,也让病患得到该有的照顾,仍需各界努力。
原文网址: 远见/医疗纠纷多 全台每天至少一名医师被告 | ETtoday生活新闻 |
ETtoday 新闻云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711/71917.htm#ixzz315yZ9QJ3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作者: yusukuo (我的未来不是梦)   2014-05-09 01:53:00
为了台湾整个医疗体系,真的需要改革!不要等到没医师医病再来想办法,因为已经造成医疗人才的断层,而这是进行中的
作者: Newstart (振作起来的理由)   2014-05-09 06:58:00
好笑的是 四大科条件改善很多是因为R们用脚投票所致所以只要再用脚投票 民众大概就会醒了吧 不过要很多年
作者: adsldns (爱的索迪恩斯)   2014-05-09 19:31:00
偏偏台湾人没遇到问题前 再多的呼吁只会被以为是恐吓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