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服贸公听会第三场 关于医疗方面的逐字稿

楼主: bpnoi (????????????????)   2014-03-29 01:20:00
http://review.fumao.today/videos/21/report
节录几段
叶委员津铃:主席、各位同仁。开公听会是为了弥补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前置作业的不足,
因为签这个服贸协议,好像是怕别人知道一样,遮遮掩掩进行的黑箱作业,举办这20场公
听会,与业者联系方面又严重不足,所以很多业者反映,他们希望能参与表达他们的心声
,结果都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本席在此强烈要求主席,应再加开4场公听会,让那些没
有参加的业者,能有机会来表达他们所受到的影响,如果是对他们有帮助的,我们绝对赞
成与支持,但是如果会是对他们造成伤害,我们也要帮忙他们争取应有的保护,所以本席
再次强烈要求,再加开公听会,这样对我们开放的业者才公平,给他们有发言的机会,不
要再这样呼拢我们,不要再这样赶集式的办理公听会,本席希望能在这里得到可以再加开
4场公听会的答复,好吗?主席,再加开4场如何?
主席:在此向委员报告,因为这次服贸协议,是行政院在6月27日送至本院,将备查案改
列为审查案,在8月5日政党协商同意加开16场公听会,本委员会原则上没有加开公听会的
权力,不得迳自召开,所以,关于叶委员的提议,我们建请由贵党团总召提出政党协商,
届时若院会或政党协商结论交付委员会,即便是要增加公听会为40场,委员会也应予以办
理,这是第一点报告;其次,我们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及委员同仁做充分发言,以集思广益
,广泛提供意见,纵然未在此进行口头发言,我们也欢迎在服贸协议审查前,透过委员或
迳自向本委员提出书面资料,我们蒐集整理后也会一并作为审查参考。
请中华民国医疗器材商业同业公会全国联合会赖调元常务理事发言,计时8分钟,发言结
束前1分钟按短铃一声。
赖调元常务理事:主席、各位委员。我代表中华民国医疗器材商业同业公会全国联合会发
言。
  这是我对两岸服贸协议做第一次发言,看到服贸协议的内容,事实上涵盖范围非常广
泛,同时服务业占医疗产业或我们目前从事的产业中比例是很高的,据我所知,这与在大
陆地区发展的情况是完全不对等的,我们从事这行业有三方面,第一是租赁业,第二是经
销代理业,全国联合会主要也就是从事所有医疗相关用品的经销或买卖,也就是我们过去
所了解贸易的行业,与生产制造业完全是两回事,第三,我们从事的是一种通路业,目前
在日用品或医疗用品已经慢慢形成通路,已经建构了服务平台。
  就刚刚三方面而言,目前在大陆方面,第一个是并不完整,第二个基本上则是大型或
是国有企业,与目前台湾现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商业模式或竞争模式,以及取得生意机
会的情形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在决策过程,亦即我们产品或生意要推广时,事实上经过的路径是完全不同,
目前在台湾大部分是以中小企业为主,商业交易模式是开放的平台,也就是在取得机会的
同时,决策者的模式是不同的,基本上是符合资格后,就以价格来决定是否取得该笔生意
,但是在大陆的情况则是大不相同,人治色彩浓厚,我们在医疗法规等条件都不了解,或
是过程都不同的情况下开放,未来将会有较大的冲击,原因就是在决策的过程中,大陆的
考量是比较长远的,要维持生意一定会先考虑是否赚钱,如果大陆的政策是以资金导入,
以长期策略考量来看,那进入这产业的门槛是相对非常低的,也就是说他可以忍受比较长
远的亏损来取得市场占有率以及长期服务的机会,这样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将有致命性的
障碍与影响。
  第三,在经销方面,过去在许多管理阶层,无论产品内容、公司内容或代理内容,常
常都是以香港、新加坡或台湾作管理人才的发展,但过去20年来,台湾人到大陆后,因为
对岸是属于人治社会且不开放的情况下,许多规定受到层层审批及考验,要在行业中崭露
头角,是相对困难的事,以上报告有关在长远的策略上,显然在决策的过程是不同的,再
者在竞争上也相对是弱势的,第三部分,如果要开放的话,虽然国家有国家的考量,但从
长远来说,我们应该知道,一旦开放后要再取消是不可能的,因此是否可以以对等方式办
理。在租赁业、通路业及经销业上面的内容里看到只有台湾开放,但对岸却没有开放,这
一点是比较细节的部分,希望政府部门是不是审批这部分,要从小而大,而不是从大而小
,这应该是不可为的,以上报告,谢谢。
主席:请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纪念医院曾亿郎院长秘书发言。
曾亿郎秘书:主席、各位委员。医疗市场在某种程度上是特殊性与半垄断性的,并有进入
性的障碍,因此相较于其他产业市场是有所不同的。在全世界各国,都有两个行业是管制
最严格的,第一就是银行业,第二是医疗业,这是什么缘故呢?这是因为一者管你的“钱
”,另一者是管你的是“命”,因此这次要签署服务贸易协议,就一定要相当审慎。以本
次签署的整个服务提供模式内容来看,第一,跨境提供服务,这原则上是不可行的,原因
是医疗业不是隔空抓药的,所以不可能提供跨境服务。第二,关于境外消费的问题,假若
到大陆旅游,势必在遇到受伤状况时,也必须要境外消费,这部分也是目前已经存在的。
而第四点的自然人呈现,原则上两岸都不提供,大家所着重的是第三点,关于商业据点呈
现这部分,先从大陆开放的地区来看,自2010年大陆公布“台湾服务提供者在大陆设立独
资医院管理暂行办法”以后,允许在5个地区设立台资独资医院,到这次服贸协议开放4个
直辖市及22个省会。大家以为这个饼很大,看的到也吃的到。大陆还有审批制度,不管是
从中央部会还是省卫生厅审批,另外还有大陆有关医疗人员、药物、保险制度的潜规则。
所以,短期内能进入大陆市场并不容易。反观台湾地区目前开放财团法人医院投资相关规
定,对此有两点声明,第一,规定内仅规范大陆地区人民与外国人担任董事之人数合计不
得超过董事会总额1/3,但对此要如何明确的执行,请相关主管官署作有效管理。第二,
假使日后开放了,但产生极端情形,例如某医院有陆方投入资金,若有一天发生问题必须
要关院,要如何因应这些极端状况?这也要请主管单位部门提出有效的因应措施。最后,
能否建请比照金融业限制投入的资本上限,因为限制董事人数不得超过1/3,这在某种程
度上要进行管制是比较困难的,是不是可以在投入的资本上做一定的限制,比如说比照董
事人数为最高总额的1/3,限制最高资本也是以1/3的方式做为管制,这部分建议能再做研
议,谢谢。
主席:请台北荣总教学研究部医学研究科郭正典主任发言。
郭正典主任:主席、各位委员。今天说要来这边谈这件事情,我觉得满震惊的,因为就像
刚才高雄医学大学那位先生讲的,其实所有行业,包括钱都可以开放,但是生命其实是非
常严厉的,不能随便开放的。就像我们要去美国执业,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你一定要从头
再来-从实习医生开始学习,直到取得证照。即使在国内,台北的医师要去台中行医也是
不行的,跨区医疗必须经过台中医师公会审核通过才行,因为这牵涉到生命权。所以我们
把医院列入服务业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医院是生命业,不是服务业。
已经有不少人讲过,如果开放的话,我们的人力会到中国去,这个说法没有错。我们现在
有“五大皆空”的问题,相关医疗人力不足,护士也缺少,即使现在没有开放,已经有些
医院偷渡去中国投资了。不少医师在两岸之间像“飞行医师”一样,假日到中国去开刀,
然后再回来台湾。所以如果真正开放的话,我想我们的高阶人力会移到中国去,台湾“五
大皆空”的现象将更加恶化,这是没有错的。
也有人担心对岸的人会来“吃健保”。现在各行各业全部开放中国人来这边经营和移民。
中国人只要来设置一家900万投资额的公司,就可以让一个老板带三个员工,每个人还可
以带三个家眷,总共十六个中国人来,各行各业这么多人来台湾。我们的健保能不能负担
得起?这是另外一个问题。
其实我更担心的是我刚才讲的医院的部分。我们让中国人来台湾开医院,虽然有规定未持
有台湾方面身分证明文件之自然人担任董事会董事合计不得超过全体董事的三分之一,也
就是说,我们容许董事会有三分之一的非台湾人(即中国人),只要再加上六分之一的心
在中国或者配合他们的人,一下子就超过半数了。而且条文中并没有限制董事长身分的规
定。
如果某所医院是中资医院,我相信有些人去看病一定会觉得不自在。要是再牵涉到更多问
题,心理上更会有所顾忌。譬如我是比较倾向台湾独立的,我敢去中资医院吗?搞不好两
下就不见了。所以这是生命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目前已经存在了,现在很多医院的照护
人力,那些阿嫂或看护工其实已经开放给东南亚各国,中国也包括在内。如果真的要让一
个人的生命受到威胁,并不需要医院高阶的人,光是一个看护工就够了。
目前的条文还没有要开放医师人力过来,但是护士人力已经有企业的医院当局在考虑了。
如果引进中国护理人员,台湾护士的薪资将会下降。如果医师也过来,当然就整个下降。
除了薪资下降以外,还有生命权的问题。虽然现在还没有,但是按照这样的开放趋势,也
许有一天我们也会开放中国的医师来台湾行医。届时你到医院住院,面对的都是东方面孔
,不会晓得他是不是中国的医师。所以我觉得把医疗当做服务业来处理,和其他企业放在
一起,其实是非常严重的对生命的威胁。
另外,我们现在非常重视生医科技,政府也有相关条例予以促进。有人说生医科技是台湾
未来的重点产业-之前是两兆双星,接下来就是生医科技。现在台湾在生医科技投资这么
多钱和这么多人力,研发出不少成果,如果开放中国人来投资医院的话,譬如三分之一好
了,以后生医科技的智慧财产权、专利权和技术授权的利益可能至少会有三分之一流入中
国人手里。我们一些高科技可能就会因此而被移转到中国去。即使目前董事没有超过一半
,他们还是可以发挥影响力,我们的生医科技可能就过去了。我们整个笔电产业已经被连
根拔起,移到中国去了。生医科技方面,现在很多上市公司好不容易经过人体试验开发出
的药品,马上就可能被中国拿去,因为他们将掌控至少三分之一的智慧财产权。如果还有
其他的影响力,就整个移过去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今天钱跟人都受到威胁。人的部分我刚才提到生命权的问题。让中国人来
担任我们的医院管理阶层,而且人数达到三分之一,影响力甚至超过其他台湾人,变成二
分之一,甚至变成董事长,将会使我们的生命权受到威胁。其次是台湾未来的生物科技产
业有可能因此而被移过去。假设长庚医院有三分之一的董事是中国人,长庚医院和医学院
的研发成果将有三分之一被中国人拿走,甚至是偷走,这样台湾产业的前景在哪里?所以
我希望各位不要以为医疗是服务业。医疗其实是一个生命业。不要随便把你的命交给中国
人。谢谢。
主席:请阳明大学卫生福利研究所黄文鸿教授发言。
黄文鸿教授:主席、各位委员。非常高兴能够有机会跟各位报告我根据自己的专业,对海
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一些看法。
我的书面资料和投影片档案都有交给工作人员,如果需要的话,可以请工作人员印制、下
载给大家。
在讨论这个议题的时候,我上网仔细检视了今年6月到9月前卫生署以及现在的卫生福利部
所发布的相关“焦点新闻”共453则,里面还包括6月25日仍属内政部之社会福利领域有关
开放陆资老人及身心障碍的1则,不包括内政部这一则,总共有5则跟今天要谈的主题相关
。另外,在“真相说明”部分,卫生署有发布2次新闻,中医药司发布4则,都和中药业开
放批发业的情形有关。
我很简要地把卫生署(卫生福利部)包括这两天的立场跟大家重述一次:卫生福利部公开
宣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同意陆资来台以合资捐助设立非营利之医疗财团法人医院,9月28
日再次发布新闻,宣布仅限于新捐助设立之医疗财团法人医院,这是卫生署或卫福部从来
没有讲过的,我想这部分是因应上礼拜五台大公共经济研究中心及台大经济系所举办的研
讨会中,与会者所提出的问题。此外,9月25日宣示坚持不开放大陆医事学历采认原则之
政策,不涉及医事人员培育、训练,不承认其学历及不准来台执业等原则。
对于来台参加健保的大陆专业人士是否应比照台湾雇主与专技人员,卫生福利部认为,这
些人如果要以第一类身分纳保,将涉及修法问题。我们知道,这一类人员目前是以第六类
身分纳保,保费是最低的。
开放陆资来台投资中药批发业,很明显地宣示不得从事批发以外行为,所以卫生福利部认
为对中药零售业者应该不至于有影响。
至于技术与检测分析业,根据食品药物管理署所发布的新闻,仅限于医疗器材非临床试验
的项目。跟福利领域相关的则是,陆资来台合伙设立身障机构应为小型机构,亦为非营利
机构。
以上我很快地把卫生署(卫生福利部)的立场跟大家重述一次。接下来从第5张至第11张
的投影片,则是方才所提的新闻稿内容。
关于卫生福利相关产业的概况,依现有的卫生福利法规开放陆资来台,其范围包括非营利
领域:财团法人医疗机构、老人及身心障碍机构;营利领域:技术检测与分析服务业、药
品物流业、其他(无操作员医疗设备之出租或租赁服务业),然难以理解为何开放非营利
领域的项目,难道只是为了凑业绩与项目?还是隐含非经济的动机?
至于国家、社会安全与两岸服贸协议的关系,宏观面的政策至少包括:政策形成的过程、
服贸谈判的对象(中国)对台湾的策略或企图、与WTO服贸协议规范间的比较。但如果是
和美国、日本甚至菲律宾、越南等国家签属类似的服贸协议,不会有这么大的争议,因为
,这些国家对台湾没有野心。其实在加入WTO时,非营利本质的卫生福利的领域或项目,
并未面临我方承诺须开放的压力,加入WTO至今,这个领域所受到的影响相当有限。
继ECFA之后,中国大陆的策略就是持续以吸引台湾大企业及金融业赴中国投资的方式,扩
大对台湾的影响力与控制,台湾中小企业赴中国投资,基本上无碍于中国政府的统治。然
开放陆资到台湾投资,稀释台湾中小企业的经营基础,引进中国人力资源,对台湾产生量
变与质变的影响,从草根扩大对台湾的影响力与可能的控制。
因此,两岸服贸协议绝对不仅是经济议题,还涉及两岸互动时的国家安全策略,在“做”
与“说”的四个矩阵象限中,我们看到了一、既说且做;二、只能说不能做;三、只能做
不能说;四、不能说也不能做,可是这部分我看不到政府有明确的政策,而台湾社会也没
有共识。
事实上,台湾与中国政府主管机关体制运作的差异,印刷业者所提的中国“一条鞭”运作
模式,是普遍存在服务贸易项目执行时的潜规则。所以在中国政府主管机关运作体制与台
湾的差异,以及“一条鞭”市场运作模式下,将使台湾服贸开放的领域,面临难以预测的
冲击。在产业影响评估方面,中药批发业的开放,除了本土业者担忧的中药材一条鞭垄断
,会扼杀本土中药业者生机之外,药品物流业的开放后,未来中资物流业以中国大陆市场
的威胁或利诱,争取在台湾国际性药厂的药品物流业务,将使本土与外资的药品物流业者
面临困境。此外,未来进驻台湾的检验服务机构,在没有两岸验证之前,也可能会有类似
的问题,且因中国政府主管机关认证的关系,将使本土检验服务机构的业务严重流失。
再来,届时老人及身心障碍福利机构非营利的本质,会不会像切香肠一样,逐步走向营利
化,目前已普遍存在的许多非专业的非法中国照护工,是否借此得到庇护所?
总之,在寻求经济发展机会时,勿忘以国家社稷安全为重;请政府各部会坚持目前再三公
开宣示对相关业者的承诺。而本人的建议有四项,一、支持立法院朝野对两岸服贸协议逐
条审查的共识。二、维护医疗服务与福利领域非营利的本质,不开放非营利医疗服务与福
利领域的项目。三、在两岸建立技术检测与分析服务机构相互认证前,不开放检验技术检
测与分析服务业项目,即使因已承诺开放,初期亦以符合两岸经济规模相符的比例对等开
放及相互认证。四、对于中国大陆主管机关的运作体制与以及“一条鞭”市场运作模式,
政府主管机关应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及时建构适当的配套与防御措施。谢谢。
主席:请中华民国护理师护士公会全国联合会曾修仪秘书长发言。
曾修仪秘书长:主席、各位委员。卫生福利部有明确表示,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不涉及医事
人员的培育、训练,不承认其学历以及不准来台执业,而我们也不希望相关协议成立之后
,尔后对于医事人力的开放就列入讨论了。
对于服贸协议,护理界的意见是,不能够影响到本国护理人员的执业权或是导致护理执业
环境恶化,而台湾的护理人力不是不足。据了解,目前全国领照人数有24万多人,实际执
业只有4万多人,扣除掉65岁以上的护理人员,执业率大概只有61%,重点在于我国护理执
业环境不是那么的好,无法吸引护理人员就业及留任。事实上,卫生福利部已经在进行护
理十大改革策略,我们希望官方跟民间团体一起努力,尽快落实相关措施并提供优质的护
理职场,吸引与留任领有证照的护理人员,以保障全民的健康。谢谢。
主席:请阳明大学环境与职业卫生研究所刘宗荣教授发言。
刘宗荣教授:主席、各位委员。首先,我除了是阳明大学环境与职业卫生研究所的教授外
,我也是台湾生医品质保证协会的理事长,所以今天我仅对医疗器材的非临床试验、检验
技术、检测及分析服务,提出我们的意见。
所谓非临床试验就是我手上拿的这本GLP,这是世界通用的,即世界上所有的医疗器材、
药品、生物制剂、化妆品等,若要证明其安全性,就一定要通过这个GLP的测试,然后才
能够上市。放眼全世界,包括美国、欧盟、台湾、日本、中国大陆等,大家都是一样的,
而GLP的精神就是要确定其实验的正确,最主要是不能造假,也就是证明这是安全的以后
,才能够予以上市。
大家都知道,1958年的时候,世界上有一万两千多个小孩,因为用药的不安全,得到所谓
的海豹畸型,然后就有这个法案的出现,而这也保障了全世界对药品使用的安全,事实上
,这部分工作卫生署也一直都在推动,而里面是有一个非常高的门槛,包括资金、人员等
,最主要就是高阶的技术人员,而目前台湾大概有18家公司通过了所谓的GLP的认证,当
然还有非常多的公司要提出申请,可是卫生署把关非常严格。然这些公司为何要花钱申请
GLP呢?事实上,有了这项认证,对其产品的外销可说是非常有帮助,而且放眼世界,拿
到这个认证就代表了拥有一定的品质。
所以对于医疗器材来说,就是要去证明这是安全的,并不是做人体实验,最主要是做动物
的、体外的试验,证明安全后才能上市。所以一般要考虑生物相容性,比如说做骨材,就
必须考虑能否分解,注射入体内后对老鼠、狗等是否会造成伤害,不过这完全不涉及人体
试验。大家也许会问这对台湾有何影响,我刚才已经说过,这是高阶技术层面,台湾在这
方面已经训练了许多人才,无可避免的,其中有些人已经到大陆去了,可是如果有新的公
司成立的话,将会为台湾带来新陈代谢的机会,所以开放是对医疗器材方面的测试,等他
们进来了,如果政府有依照GLP的规范证明其安全性的话,这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所
以从我们生医品质保证协会和GLP的观点而言,我们希望政府继续推广GLP,要求品质,唯
有如此才能保证我们国民的健康。以上是个人浅见,敬请指教。谢谢!
主席:请台湾医疗劳动正义与病人安全促进联盟苏柏熙理事发言。
苏柏熙理事:主席、各位委员。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不是医师而是急诊专科护理师。大家
都知道医劳盟对医师劳动相当关注,但其实医疗盟也关心护理相关议题,今天请各位容许
我在此报告一些护理人员的心声和小故事。
台湾的护理和护理教育曾经仰赖于宣教士和修女,让台湾的人民受到广泛的照顾,经过这
一百多年,台湾的护理已经从一片蛮荒走到能由台湾自己培养出护理博士,这段时间护理
的发展已经和世界接轨,可是在和世界接轨的今日,台湾护理的职业环境却落后到令人不
可置信的地步,台湾护理的过劳、变相工时、畸形班表都是压榨护理人员悲天悯人特质衍
生出的怪异现象,并因此造就了护理职业环境出现血汗、血泪、血尿和血便的情形,如果
我们只是站出来为护理人员发声,那只是为这个行业考量而已,但是护理能把健康的卫生
观念广泛推广到全民,试想,如果一个照顾人的人有上述现象,那对全民的健康有到底有
什么益处?或许有政治人物会说开放对岸护理人员来台,可以协助台湾的护理人员照顾病
人,也可能认为这样可以拓展台湾的商机,姑不论当年如何失去大陆的历史教训,仅以这
种只挺财团不挺全民健康和利益的态度来看,由不得我们会有将来可能衍生劣币驱逐良币
危机的疑虑。我几年前到中国大陆参访过他们的医院,据我所知,他们的护理人员甚至连
注射点滴时加药品的IV Bag都不认识,以他们这样的环境,一旦开放,台湾的护理人员很
有机会可以到大陆去发展,我记得李司长曾经在9月中对台湾护理产业公会林监事提出的
“会不会有台湾和大陆的台资医院以内部轮调方式将资深护理人员调到那边去”问题表示
这不会造成影响,可是李司长可能不知道,台湾早在五年前就曾经经历过把资深的、有经
验的护理人员调到中国大陆去的事情,让这些护理人员必须面对三至六个月远离家人的日
子,目的是为改善他们那边的医疗品质,可是此举却使台湾民众无法享受到好的照顾,台
湾的护理职业环境若不能获得改善,台湾的护理只能沦为选举的骗局,一再地告诉我们要
达到1比7,却在赢得选举后说达不到,使得台湾全民的健康一再遭受威胁,其实医疗崩坏
和护理崩坏是在告诉台湾人民一个警讯,如果再放任这样的情况继续烂下去,未来台湾每
个人的健康都会崩坏,我们会再也找不到医师和护理师。以上是我的意见,谢谢!
主席:请中华民国医师公会全国联合会蔡明忠秘书长发言。
蔡明忠秘书长:主席、各位委员。刚才多位发言者已从各个角度提出看法,从护理人力到
医疗产业衍生品等,大家都对此非常关切,我个人认为如果服贸协议会让大家产生这么多
疑虑,那么在处理上就更应小心谨慎。
我要强调一点,医疗产业是专注于人体照顾的产业,这个工作的专业度是毋庸置疑的,必
须受到最大的保障,因为生命是无价的,这是我首先要提出的宣示和报告。中华民国医师
公会全国联合会站在医师和照顾全民健康的角度,对这样的议题绝对关切,对于刚才提到
的目前不会承认大陆学籍等这些政策,将会是全联会往后要贯彻的重点,而且医师公会全
联会会站在制高点的立场,针对所有问题做研究、协商和处理,我相信在我们的理事长领
导之下,对于两岸间服贸协议会严格的要求,出发点就是为了保障全民健康及医疗从业人
员的工作权和生存权,不会在这个战场上退却,全联会一定会站在监督及保护的立场,以
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最优先考量。
主席:请国立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创伤医学部主任柯文哲教授发言。
柯文哲教授:主席、各位委员。其实任何一个政策的考量都很简单,只有两个原则:一、
你希望50年后的台湾是什么样子?二、你现在的所作所为是否朝那个方向前进?在回答第
一个问题前,我们先来检视一下台湾的医疗现况。作为一个在第一线实际临床工作者,我
至少可以举出好几个目前看到的问题。比如急诊暂留人数爆满,台大医院急诊随时有150
人左右在等待住院;“四大皆空”更是大家天天在讨论的问题,其实“四大皆空”空的是
初期照护,因为专科医师的人数并未减少;至于医疗费用则是每年都在快速成长,因为在
目前的健保给付制度之下,医疗费用根本控制不了,如果要控制,就必须“家医”、“分
级”、“转诊”、“论人计酬”,卫生署原本要推DRG制度,可是推动到一半就停掉了;
有人问台湾的医疗有无不平均的现象?当然有啊!台东县县民的平均寿命比台北市民少8
年以上就可以看得很清楚。本来医疗和教育就应该平均发展,因为这是穷人最后的一个机
会。就我们在医院实际运作来看,医疗人力架构必须重整,目前的现况是主治医师做住院
医师的工作,住院医师则做实习医师的工作,而实习医师做的却是欧巴桑的工作。其实我
今天是替医劳盟的张理事长代打,我认为医师纳入劳基法是迟早的事,因为美国挡了差不
多8年,最后住院医师的工时限制法还是上线,台湾目前专科护理师限制很多、医师助理
则完全没有立法的情形下,医疗人力架构的问题还是没有办法解决。我刚才讲了这么一大
堆在讲什么,你们知道吗?如果我们目前有这么多问题,我现在问政府,服务贸易协定实
施以后,对目前这些问题有帮忙,还是没有帮忙?这就是重点。
我刚才很仔细看卫生福利部的说帖,我对卫生福利部的说帖有几个回应,第一,以前马政
府不是说,签定ECFA以后国民经济会成长,结果呢?我没有看到。就是因为ECFA没有成功
,政府已经失信于民了,现在再提出服务贸易协定,老百姓第一个反应就是不信任,有一
些怀疑。事实上,今天所谓服务贸易协定,作为医界第一线临床的医生,我不是反服务贸
易协定,我是反黑箱,到底里面是什么东西,我都不知道,就包裹式地签定。本来逐条讨
论、开放讨论是必要的,在政府已经失信于民的状态之下,当然更要讨论。
另外,饼不要划太大,政府声称大陆市场怎么样怎么样?我就明白问一句话,台商去大陆
开医院,有哪几家是赚钱的?请问厦门长庚的帐已经plus了吗?大陆有很多潜规则造成台
商生意都是看得到吃不到。卫生福利部的说帖里面讲,我国医疗机构属性都是非营利性质
,医疗财团法人都是公益法人,所以大陆资金进来,我们都有规范它。讲这一句话是睁眼
说瞎话,如果台湾的医疗真的是非营利事业,为什么医院愈开愈大、愈开愈多?医院虽然
没有赚钱,但是周边事业都在赚钱。所以讲我国医疗事业是非营利性质,所以大陆资金来
会受到良好的控制,写的人到底自己相不相信?就我们目前看到的,高阶的医疗人才跑到
大陆去,现在不是假日飞刀手一大堆?礼拜六、日飞到大陆开刀的,我认识好多人都是这
样;低阶的医疗人员薪水更降低,我也知道卫生福利部的说帖是说,我们没有开放大陆专
业人力来,坦白讲,只要服务贸易协定一签下去,挡也挡不住,我认为就是螺丝钉战术,
什么叫螺丝钉战术,就是螺丝钉先轻轻钉下去,然后愈锁就会愈紧。事实上,服务贸易协
定一签定,台湾高阶的医疗人才会跑到大陆去,而低阶医疗人才薪水会再降低,因为大陆
的人会跑过来,所以薪水会再降一次。
最后讲到长照,卫生福利部也说,我国长照资金不足,如果大陆资金进来补充会改善。坦
白讲,如果长照这么重要,政府就要自己做,不要老是想敌国会帮你,那是不可能的事。
我的意见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教育与医疗,再怎么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项还是要维持一个
程度的社会主义,因为医疗与教育的平均是给穷人最后一个机会,是保障人民最后的一个
机会,所以在所有其他服务贸易协定里面,这两项是特别要逐条讨论的,教育当然也包括
文化。目前台湾的医疗状况一大堆问题,政府常常想服务贸易协定对我们有什么帮忙?我
坦白讲,这是不负责任的政府,因为如果是重要的、困难的,政府自己要扛起来做,而不
是讲,长照很困难,大陆资金进来我们会改善,这是不对的。就好像都更,都更为什么失
败?其实都更要成功,一定要政府自己扛,放给私人建商去做是不会成功的,这是很清楚
的道理。
我把今天讲的话做一个结论,我们不是逢中必反,我们认为医疗人权是人世普遍价值,也
希望中国大陆的人民有更好的医疗。在这个前提之下,其实我们今天反的是黑箱,到底服
务贸易协定里面的条文是什么?讲清楚一点,到底要怎么做?大家都搞不清楚。所以我不
是反服务贸易协定,是反黑箱作业、反包裹表决。我的诉求很简单,特别是医疗与教育这
两项,教育还包括文化,逐条讨论、开放讨论,就这样而已。谢谢!
主席:请万芳医院潘建志主治医师发言。
潘建志医师:主席、各位委员。我今天以一位医师的观点来报告对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看
法,大家可以参考我带来的幻灯片。
我相信大家一定不知道一个事实,我刚刚听了半天,大家都没有提到一个事实,就是服务
贸易协议在医疗这一方面,其实台湾是做让利的动作,为什么?因为在中国加入WTO以后
,对外资医院本来采取开放的态度;在ECFA早收清单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这已经是中国
的成文法,2009与2011年几乎完全开放台湾的医师和医院过去了,所以服务贸易协定在医
疗这一方面,医师的执业与台资院进去,并没有再提供更多让利的行为,反而台湾现在好
像要开始让利了。大家可能还不知道这个事实,我也是最近才知道。所以签定服务贸易协
议无助于中国台资医院的经营,对台湾医师的出路帮助也不大。就算医疗这部分不签,老
实说,现状已经是这样了。
第二张是台大经济系郑教授所做的slide,我把它的医疗这一块删除,因为本来就已经开
放了,这一次如果医疗这边有开放,广东与福建之间可以多开放让我们去设安养机构、福
利机构。
第三张,现况是什么?2005年旺旺就开了第一家合资医院,是所有中国的外资医院,中国
合资医院现在有二百多家,经营得都不好,因为中国的住院与门诊给付大概只有台湾健保
的20到30%,其他世界各国要过去,大概只能服务少数金字塔顶端的人。一直到去年通过
独资医院条例,才开始有第一家台湾独资的上海禾新医院。刚刚郭教授和柯文哲教授都提
到,现在台湾穿梭在两岸之间的医师大概有400位,据估计其中有一半是妇产科医师,我
觉得中国大陆也很重视他们的下一代,也许高官或有钱人要生小孩她宁可请台湾好一点的
医师或去开刀;目前台湾有很多县市找不到可以接生的妇产科医师。
第四张,这是TVBS这几天的新闻,写得很清楚,台湾大概有六成的县市找不到妇产科医生
可以接生,结果他们却要飞去中国大陆服务那些顶级的客层。
第五张,我在研究服务贸易协议的时候,发现政府对于医疗产业的评估实在太过粗糙了,
我们可以看到,2013年7月中华经济研究院的报告,可能字很小大家没有看到。在医疗及
公共服务这一块,他们所提出对人力冲击的评估是0.02%,也就是万分之二,这怎么可能
?我刚刚讲的,光现在过去的医事、医管、医疗人员远远超过这个数目,结果评估报告说
只影响0.02%的人力,更不用提以后中国大陆会来这边经营各种医疗行业的这些人员,这
个评估实在太过粗糙。
第六张,我把可能会造成的状况做了一个推想,中国的医疗状况跟台湾非常不一样,中国
没有财团法人医院这个概念,他们的医疗有90%依赖自费,而且有65.7%接近七成的民众没
有医疗保险,他们称之为医保。如果台湾的医疗输出到中国,势必会影响台湾的医疗结构
走向营利化、商业化,而且是自费的考量。关于这一点刚刚苏理事长也提过,目前台湾五
大皆空的现象可能会严重,都会和偏远地区的医疗资源会更不平均,很可能会影响到未来
医学生选科时更考虑自费市场优先的科目,其实目前就已经是如此,如果未来台湾的医疗
输出到中国,商业化的情况将会更严重。
输出医疗人力到中国将让台湾原本不足的医疗人力更加短缺,人才会流入获利比较高的商
业部门,譬如自费的医美,势必会提高一般医疗人力的成本,让健保更捉襟见肘。再者,
医疗输出并商业化会造成台湾财团医院更加的扩张,却也会加速台湾的医疗崩坏,而且医
疗服务的公益性会流失,病人会被“标价”,导致阶级不平等,弱势族群可能会被牺牲。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这张表是目前台湾医疗需要自费的比例,事实上,实施全民健保之后,
我们的自费比例已经降到30%左右,在实施全民健保之前则是40%,但是,这几年已经升高
到36%、37%。如果各位曾到医院看病或是开刀就会发现有越来越多的自费项目,如果台湾
医疗走向商业化,我认为自费的项目将会更提高,大概过不了几年,我们的医疗自费比率
大概会与健保实施前的40%差不多,如此一来,台湾辛辛苦苦建立具有相当成就的健保可
能会遭到破坏。
至于陆资来台设立医院对台湾所造成的影响,大家都相当清楚,他们至少可以取得1/3的
董事席次,最重要的是他们可以提供的资金没有设限,所以这1/3可能是最重要的董事,
他会主宰他所设立的这间医院的走向。另外有一点大家很少提到,那些大陆籍专业人士及
其眷属申请来台之后,初次停留期间为三年,之后还可以无限制申请延长,他们可能都会
加入台湾的健保。我很担心会发生一个现象,假设只要有500万的新台币放在帐户,而这
个人是需要洗肾的患者,他刚好可以利用这个移民名义、利用台湾的健保,从中国跑到台
湾来洗肾,可能会发生这种病人移民的现象,但是,目前的法规对于这种现象并没有防堵
的机制。
长期下来,医疗人员的自主性及医疗伦理会被剥夺,医疗隐私可能会不保,而台湾的医疗
技术和医疗管理智慧财产可能会被中国仿效掠夺输出。中资物流业将以中国市场做为威胁
或诱因,争取台湾国际性药厂的药品物流业务。事实上,现在有许多国际大药厂的亚洲办
事部都设在中国上海,甚至台湾已经是一个次级机构了。未来可能迫使台湾开放认证中国
医事人员证照和学经历,对台湾的医疗品质将有严重的影响。
中国医疗水平相对国际较落后而且人力稀缺,所以他们进入WTO后,对外国医疗本来就采
取开放的方向,希望能引进各国的技术与人力。然而,台湾的医疗水平本来就比较高,而
且健保覆蓋率达99%,在进入WTO之后,台湾的医疗并未向国外开放,但仍对台湾的社会做
出巨大贡献。在服贸协议中的医疗产业部分,台湾可能并未得到任何进一步的好处,但是
会带来台湾医疗走向商业化的后果,而且会恶化目前医疗崩坏的现象。
主席:接下来请台湾医疗劳动正义与病人安全促进联盟林秉鸿副秘书长发言。
林秉鸿副秘书长:主席、各位委员。其实,两岸服贸的议题在卫福部的医事司及民进党的
党团都开过会议,我也都曾上台做过报告,现在我就撷取之前参与所提的意见在此发言。
医务管理学会要求政府开放代训大陆医师及医事人员,所谓的代训就是代替大陆医院训练
大陆来的医师与护士,其实有些医院是要支付代训费给帮忙代训的医院,以大陆总共有二
十五省而言,一个月代训一省,可以轮2年都还有剩,虽然医院是可以赚钱,但是台湾劳
方的薪资将会被压榨到所剩无几。第二点,私立医疗院所协会也要求开放到大陆取得医师
、护士及其他专师执照的台籍人士优先认证,问题是他们的学制与认证相当奇怪,而且造
假的文凭很多,甚至医师国考都有题目流出的舞弊现象,所以这主要是资格的问题,因为
无法确定他们的资格,一旦开放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医事人员品质。举个例子,我在美国
认识一位帮人家带小孩的大陆医师,当时我曾问他为何不去考USMLE,也就是美国的医师
执照认证,这是对全球开放的认证,只要你有实力通过认证就可以去申请担任他们的住院
医师,结果他直接了当的回答看不懂英文,请问,像这种素质的人才你要如何使用?如何
与他们开放对等?
刚才提到在400名两岸飞刀手医师中有200名是妇产科医师的问题,其实,并不是台湾的医
师不愿意留下来,而是因为医疗纠纷这个问题,国家并没有替我们解决,医疗高风险的科
别全由医师自行承担责任。再加上司法对于医疗的干预太过严重,连教授的研究费都会被
干涉,这样医师如何能放心的在台湾行医?最后就变成他们去对岸赚取资金再回来赔给大
家,这是一个需要解决的奇怪现象。
我们之所以反对两岸服贸对大陆的开放,除了主要的素质问题之外,对岸毕竟是一个用
500枚导弹瞄准我们的国家、它毕竟是一个与我们敌对的国家,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怎
么就先来谈这些问题呢?根据我们医劳盟对于两岸服贸协议的立场,提出下列几点主张:
第一,反对政府企图以服贸做为任何解决医疗崩坏以及健保财务困境的手段。
第二,依照现在的服贸条款而言,其实台方最大的收益者在于企图扩张又受限于法规不得
从事财务操作的财团法人医院。过去财团法人也有无限制扩张,却是引起医疗崩坏与血汗
医疗的元凶,甚至是造成现在国家健保财政负担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强烈要求政府在签
订服贸协议之前,应立法强制财团法人医院除了目前公开的检视报表之外,需要接受外部
第三方会计稽核,并依照国际医疗会计准则规范,从严规范财团法人的资金流向,使财团
法人医院回归于法人的公益性。
第三,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医疗开放协定,必须在一个完整的国家医疗健康及产业的战略
目标之下思考,除了中国以外,需要考虑周边国家、甚至全球医疗产业的竞合,这个战略
目标必须是国家层次的医疗健康与产业的愿景,没有愿景的论述与现阶段的做法都是支离
破碎的短视近利,徒然空耗了台湾优质的医疗国力。
第四,针对外籍医事人员执照认可,也必须站在全球菁英争夺战的高度来规划,目标应该
是放在各国的医疗顶级菁英,而非针对特定国家或是特定的富二代、官二代或医二代来量
身订做。
第五,在医疗产业方面,中国医疗市场对台湾医疗产业的最大助力是中国医疗的后台市场
,包括医药物流、中药的原料市场、新药研发、医才医药证照的取得及长照事业等等。这
些台湾的优势产业项目,目前中方不是尚未开放,就是实务上诸多刁难与限制,然而,需
要政府替民间产业积极争取的项目,在此次的服贸项目中却完全付之阙如,所以请针对需
要谈判的项目进行谈判。
楼主: bpnoi (????????????????)   2014-03-29 01:21:00
有柯P、潘建志医师…等医护和其他专业人士的意见
作者: maxinehou (小敏期待被翻牌)   2014-03-29 09:18:00
医务管理学会要求政府开放代训大陆医师及医事人员?这到底是什么神奇的学会,‘代训’,事情都做不完了还代训
作者: cyp001 (医生叔叔)   2014-03-29 10:05:00
代训=收住院医师=合法开放中中 就这么简单
作者: uilee   2014-03-29 13:14:00
反服贸有人听不懂你们不如直接说是在反中中大家可能就听得懂XD你们这么嫌弃台湾健保由外国医师来配合又有何不好?全民健保只是将医疗回归合理制度罢了
作者: cyp001 (医生叔叔)   2014-03-29 15:19:00
有人真的听不懂人话 和马卡茸一样反中中又如何? 看过中中那种程度 谁还敢让他们看病?
作者: akino911911 (腐)   2014-04-15 23:24:00
拜托请某人给中中看病 对他来说台台都是死爱钱又不开放总量管制没医德 我很期待某人快点考上当医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