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讲到琉球神道,那么把之前在其他地方写的一些东西贴过来,如果认定与本版宗旨不符
,还请麻烦版主直接删除即可。感谢。
内容部份译自伊波普猷的“ユタの歴史的研究”。
在远古时代,除了权力与腕力之外,血统与信仰是团结一个民族的重要要素。换句话说,古
代的民族国家其实是一个大型的家庭组织,有着共同的祖先,而宗教组织也由具有共同祖先
的成员来组成。
虽然时至今日,政治组织与宗教组织已经成为两个不同类型不同结构的群体,然而在远古时
代,两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并且是由拥有共同血统的家庭团体所组成。
综观冲绳的历史,三山的区制虽然在尚巴志手中统一琉球而破坏,然而实际上,直到尚真王
让三山的诸侯全部移居到首里时,才真正告终,将三山割据这广达数百里的形式,限缩到首
里这一小方里内。三山的遗民被迁居到首里周遭的三个行政区(三平等)。
然而,虽然在政治上达成了琉球的统一,但还没有在宗教上(精神上)达成统一。
以尚家为主体的政治组织,同时是一个宗教与家族团体,但新加入的组织有着不同的血统,
崇拜著不同的神祇。将岛尻地方的居民安置在真和志,将中头地方安置到南风,将国头地方
的居民安置到北,并且与原居的首里人混杂,以期达到首里化。
来自三山的按司由于需要永住在首里,又需要前往祭拜祖坟,让其经常往返领地并不妥当,
因此尚家在三个行政区皆设立了遥拜所,南风区的遥拜所在赤田首里殿内,真和志区的在山
川真壁殿内,北区的在仪保的仪保殿内。
这样的形式被统合到尚家的神社,由闻得大君祭祀祖神、火神与铁神,而随着时间的经过,
这三者被统一,形成一个民族,而其中势力最大的尚家之神,跨前了一步,成为了组合起来
多个氏族的共同祭神、整个民族的神。
在四百年前的古琉球是政教一体的体制,由男性参与政治,女性掌理宗教,然而在政教一体
的体制下,两者其实密不可分一心同体。因此若是将两者切离讨论,只讨论政治或是单论宗
教,研究都必然失真。
在政治上,国王是诸多国民的最高机务官僚,而在宗教上,闻得大君是国民的最高神官,在
《女官御双纸》一书中说明:“此大君は三十三君の最上なり”,其下三神社的神官称为“
大あむしられ”,由首里有身份的家庭之女担任。“あむ(A-mu)”意思是母亲,而“しられ
”则是有统领支配的意思。
按:女官御双纸,载明冲绳女性官职的位阶与工作职责等资讯的书籍。
按:大あむしられ分为“首里大あむしられ”“真壁大あむしられ”“仪保大あむしられ”
,此三人称为“三平等の大あむしられ”。就像三司官是国王之下的三大臣一样,三“大阿
母志良礼”的地位等同于闻得大君之下的三司官。
按:在冲绳古语中,“あむ(A-mu)”的意思是母亲,为何与闽南语同,有待考证。
按: 闻得大君,在新井白石的《南岛志》中写道:“其神称谓君眞物,所凭之女称谓君者
三十三人,皆酋长之女。其长称谓闻补君,其余所在神巫,百千为群。”“とよむせだかこ
”是琉球古语,“とよむ”意思是“名声显赫世间皆知”,而“せだかこ”是“灵力强大者
”,与“大君”是换义词。
在尚真王的时代有出兵征伐八重山,当时久米岛的君南风有随军出征,这是在《女官御双纸
》中有纪录的,而征服八重山就是使用君南风所提供的计策,相信其能赋予力量,船中的勇
士受到那些女杰的“オモロ(赞美歌)”与“オタカベ(祈祷)”的鼓舞。
按:野史载尚真王派出军船大小一百艘、兵员三千人,并且宣告“八重山的神与久米岛的神
是姊妹,而现在久米岛的君南风正伴随在琉球王朝军旁”。
之后,八重山石垣的全体女性祈祷师与君南风,展开全身全灵的咒术合战。琉球的合战,在
男性实刀明枪的合战之前,先是女性所进行的咒术合战,也因此有“女性为战争的先驱(女
は戦の先駆け)”的说法。咒术激战了三昼夜,最后君南风取得了火神,从海上燃起了火焰
击退了八重山的祈祷师,军队才得以登岸。
在战后,君南风折服了石垣岛オモト岳的最高神女マイツバ(真乙姥)与其下属。
祝女(ノロ/ヌール)是是古代琉球国的琉球神道教女祭司。祝女独揽其所在地域的祭祀活动
,并管理该地域的御岳。
根据琉球神道的说法,大海的对岸有一个龙宫(ニライカナイ/仪来河内),天空中有一个天
界(オボツカグラ),太阳神(ティダ)等大多数神都住在那里。人死后,他的灵魂将渡至龙宫
,成为其肉亲的守护神。这些神将在特定的时间重返人间,保佑人间有好的收成,并为人消
灾免祸。
祝女有时被译为巫女,但实际上与在本土担任神主辅助或是杂役的巫女不同,祝女的身份类
似司祭、神主,即是相对应的女性神职,与神沟通或是凭依限定是女性,因此担任神官的祝
女必须是女性。目前的祝女多为中年或老年女性,但在王国时代有适婚祝女婚礼的纪录。
在琉球的历史上,祝女多为世袭制,由某些特定家族的女性世袭出任,这样的家族被称作“
祝女殿内(ノロ殿地)”,其中许多是在王国时代,由王府所任命的。
最早的祝女是由各地区的有力按司之肉亲所担任,也就是当地贵族或豪族的姊妹或妻子,形
成的理由据猜测跟琉球信仰中的妹神有关。祝女原则上是终身职,会在近亲中选择继任者。
在琉球王国第一尚氏王统时期,虽然就已经是各地区统治者与祝女匹配并行的祭政一致体制
,但各区域的祝女并没有阶层之分,在第二尚氏王朝尚真王的治世,才整理了王国的神女体
制,将琉球的信仰与统治机构一体化,确立了全国的祭政一致体制,形成了如同政治中央集
权的阶层化。并且将“祝女”订定为神职的正式名称,以及统合确立了祭祀制度。
在尚真王时代,全国最高位的祝女为有“とよむせだかこ”异名的“闻得大君”,闻得大君
等于守护琉球国王的妹神,事实上,初代的闻得大君就是尚真王的妹妹音智殿茂金。之后的
闻得大君皆为王家的女性,多半是先代王的妻子,负责管理首里城(琉球王国首都)内祭祀处
以及全国的祝女。
“とよむせだかこ”是琉球古语,“とよむ”意思是“名声显赫世间皆知”,而“せだかこ
”是“灵力强大者”,与“大君”是换义词。
实际上,在尚真王宗教改革之前,祝女家族由于与地方统治者一体化,而形成强大的宗教家
族势力,甚至足以威迫琉球王府与国王的权力,尚真王的母亲宇喜也嘉凭借祝女势力,迫使
尚宣威王禅位给尚真。
在尚真王即位后,为了避免类似状况再度发生,设置了最高祝女闻得大君一职,而将原来高
位的祝女阿应理屋惠(北山国头地区)、佐司笠(中山首里地区)置于其下,降为闻得大君的助
手。
稀人信仰。
折口信夫老师思想体系中提到“稀人(まれびと)”,又或者该说“来访神”。
“稀人”是指由他界来访的神灵,在日本的信仰与他界观念中,是相当重要的要素。在日本
各地普遍都有欢待外部来访者的风习,当然实际上有经济与优生上的意义,不过核心根源来
自“稀人信仰”,将访客视为来自不同世界的神灵。
按:在世界各地都有见到类似的风习。当偏远村庄偶有外人到访时,会热情招待,甚至是令
村中窈窕年轻女子陪宿。
经济上的意义是,这样少见的访客,会带来外界的连结、稀少的有用物品等等,并且将村庄
的状况带给外部,进而吸引行商人等来此进行贸易。
而优生学上,虽然许多村庄并没有遗传学的学术概念,但以一个足以进行长途旅行的青壮男
子来说,在体能与自信上,其子嗣血脉是相当值得期待的,因此会希望将其留在村中,或是
留下其强壮的优秀血脉。
这种以热情招待强留访客行为,在各神话传说中也相当泛见。
这样的概念被升华信仰化后,就是“稀人信仰”。稀人是神祇的同义词,神自“常世之国”
到访(反义词是现世),而在冲绳,住常世的还有庇佑自己不受恶灵侵扰的祖灵,祖灵每年定
期会从常世返来庇佑,因为这样的到访相当稀少而称为稀人。而在受佛教文化影响下,现在
被归入盂兰盆会的行事。
不过所谓的常世,并不是阴森的死者地狱,而是恒常不变的丰饶国度,又或者被称为理想乡
。在冲绳地域的信仰则是“仪来河内”,又常被与龙宫相提并论。
在那霸市东侧的南城市海边,邻近斋场御岳,有座仪来河内桥观景台,遥望着被称为神之岛
的琉球王国圣地久高岛。
在“万叶集”与“常陆国风土纪”中都有提及,在祭典的夜晚,由村庄年轻人或是旅人,戴
上面具扮成外来的来访神,并进行特定的非日常行为或是讲出特定祝词。
体现岛国政教合一的冲绳“斋场御岳”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saiyu-miyue/
在被称为神之岛的久高岛上,十二年举行一次的大型神事“イザイホー”,在史料中纪录已
传承至少六百年有余,为日本祭祀中来访神的原型,由于后继者不足,在1978年举行最后一
次祭典后终止。
柳田国男老师的“海神宫考”中有以下论述:
仙乡淹留谭。
在日本,“浦岛太郎”已经成为了这种“仙乡说话”的通用名称,在现在的很多“说话”中
,都将人类往来的海底仙乡称为“龙宫”,曾想过使用“龙宫行(竜宫入り)”这一名称来概
括所以此一类型的故事,始于“俵藤太的龙宫行(俵藤太の竜宫入)”的语言。
日本昔话的龙宫中并没有龙,取而代之的,总是有一名叫作“乙姬”的美丽女子。可以想见
“仙乡”即“龙宫”一词,仅仅是从外国所照搬而来,原有的“说话”内容并没有因此而受
到影响。
在龙宫这一新词被采纳之前,日本人使用的是“蓬莱山”来叙述海中世界。古代的训读为“
トコヨノクニ”。在《释日本纪》述义引用的三本书中,《丹后国风土记》中有“蓬山”,
其为海中博大之岛也;而《天书》第八卷(按:藤原浜成),有“海龙宫”一词。
毫无疑问,“蓬莱”是比“龙宫”还要纯粹的外来语,但是古代训读“トコヨノクニ”中亦
有深义,“トコヨノクニ”为“常世之国”,在《万叶集》卷九中的长歌,其反歌中有“应
居于常世者云云”一句,而与《万叶集》成书年代相近的《风土记》中,亦有“晨念伊人,
推门远眺,波声隆隆,常世之涛”的内容。
由此可见,至少在当时有教养的仕女之间,在“说话”中“龙宫(蓬莱)”是以“とこよ(常
世)”这个名词所传承下来。而另一方面,在万叶长歌的叙述中,有着“わたつみの神の宫
”与“わたつみの神のをとめ”的说法,让人直接联想到纪记两书的神代卷中,在“山幸海
幸”故事中所留下的海之国名称。
ニルヤ与根屋。
在宝海峡以南的诸岛上,所谓的“龙宫”一般习惯称为“ニルヤ”,或是类似发音的词汇。
例如说在喜界岛称作“ネインヤ”,写作“根屋”,少数人才知道这就是指龙宫;而在冲永
良岛,则是称作“ニラの岛”,在昔话中出现了“ニラの神”或“ニラの大主”的称谓。奄
美大岛也有将其译为龙宫的说法,但同样的,在昔话中被称为“根屋”或“ネリヤ”。
在冲绳本岛虽然没有在昔话中如此用法的例子,不过在保存了五百年的神歌纪录中,有称为
“おもろ”或“おもり”的歌谣。但很难说与ニルヤ有什么直接关系。
袋中上人的《琉球神道记》中记述,一位年轻妻子消失了三十二年后,从海上归来,相貌无
变,丈夫不可置信,然妻子说自己只是去原野游玩两三日,岂会衰老,并说出了许多只有两
人才知的秘密,丈夫这才相信。
据称其住于那霸港毗邻若狭町的若狭殿。
按:袋中上人,江户前期净土宗学僧,最早于冲绳传播净土宗,其故乡的舞蹈“念佛舞/じ
ゃんがら/念仏踊り”配合当时琉球的三线乐器,以及当地的音乐演奏,而形成了现今琉球
的太鼓舞エイサー。
该书亦言及消失七年后回返家中的棚晴船头(タナハルシンドウ)之妻,并纪录到当事人至今
健在,而自己亦亲眼所见。
书中说道,其归来时身披绫罗绸缎,外覆著一层海藻,而为其更衣换上普通粗麻衣(あさご
ろも)时,换下的绸缎瞬间消失无踪。
同样的故事在《遗老说传》中同见。
“棚原的祝女稲福婆(いなふくばば),失踪了三年后从海上漂流归来,归来时秃头无发,全
身满盖吸附着贝螺,其气未绝;她言道,前些年在海底游玩时误进了龙宫,宫主赐以盐螺以
充饥,言未毕即口吐黄色之物,自此,人们称其为仪来婆(ぎらいばば)。而后,当其子孙后
代问起龙宫之事,她皆三缄其口避而不谈。”
仪来婆的仪来,发音为“ギライカナイ”,《おもろ草纸》中“ニライカナイ”的讹传。即
为日本人习称的龙宫。
按:ニライカナイ的汉字写作“仪来河内”,为冲绳现与鹿儿岛县奄美群岛区域所流传的“
他界”概念,亦能视为一种“理想乡”。此概念与本土的“常世之国”类似,即为彼岸乐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