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个人浅见如下。
※ 引述《ichch (渡船人)》之铭言:
: 我很喜欢看日本的怪谈或者国外的Nosleep
: 不是因为我媚外
: 而是分类影响了读者的预期心理
: 由于经验必须是现实生活真实发生
: 因此内容通常不会太刺激
: 这不是作者的问题,因为内容太夸大一定会被质疑真实性
: 但是写上“创作”这两个字
: 其实已经无形中影响读者预期心理
: 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就不会太融入
老实说,我认为这是个假议题。
即便是翻译文,很多时候也能直接从标题看出是真实经验或创作出来的故事。
随机以几篇很受欢迎、推文数较高的译文为例:
[翻译] Nosleep-我在网上征到恶魔室友
[翻译] Nosleep-有东西穿着我男友的外皮
[翻译] Nosleep-家政蜘蛛
相信从这类标题,不难看出或猜出文章本身是创作文的可能性较高。
也有些译文,虽然标题不那么明显,但可能读完开头前几句或第一段,
就能大致确定是创作文。
那么问题来了,
假如这篇[翻译],在你正式开始阅读之前、或刚开始阅读不久,
就已经有足够的资讯量让你判定“这是一篇创作文”,
那么你还会继续往下阅读吗?
如果答案为是,那代表问题并不出在分类,而且故事题材足够吸引你;
如果答案为否,那代表你本来就不喜欢创作文,跟分类更没有关系。
: 以有名的“捉迷藏”这篇文章来举例
: 如果这篇是版友写的
: 用“经验”当分类绝对被质疑,甚至要求说出学校什么的
: 但是用“创作”当分类,还没开始看,气氛已经少一半
我觉得这比较像是对创作文的默认立场。
同上,明显是创作出来的翻译文,你看不看?
读两句就知道是创作文的文章,气氛会不会突然少一半?
: 很奇怪,国外文章就不需讲究真实性
: 版友写的就要区分真实性
: 这样会抹杀作者的创造性
关于这点,可以参考 #1PGo55Wd (marvel) 这篇的说明与讨论。
我觉得啦,“抹杀作者的创造性”是个概念很模糊、听起来又很耸动的指控,
还是小心点使用较好。
另外, #1P8utiR1 (marvel) 也可以看一下,
跟这篇讨论的内容重复性满高的。
修板规喊起来很简单,实际上要执行却是项大工程。
印象中,以前在类似讨论里看过某位板友提出的论点,大意是指
“若新板规使板主增加的工作量与管理难度愈高,则板主愿意修设新板规的意愿愈低”。
就这个板而言,我是满同意这个说法的。
在通灵王层出不穷的前提下,经验创作不分或新增一个介于中间的分类,
只会让板主拿石头砸自己脚,增加更多管板上的困难与麻烦。
(当然啦,实务上想必有更多考量,这只是我的解读而已。)
: 因此希望能够保留“经验” “创作”以外
: 能够再添加一个 “趣谈”“奇闻”“都市传说”之类较中性的分类
: 给读者一些想像空间
: ##“创作”希望比较适用长篇故事
: 而“奇闻”比较适用短篇创作,类似Nosleep之类
最后,虽然推文很多板友提到了,作为曾经在板上贡献过几篇译文的不才如我,
还是想再强调一点:
贴上marvel板的翻译文,多半都经由译者精心挑选过,
甚至很多文章在原论坛都是高人气作品,
故事内容当然不会太差。
也因此,很多时候读者觉得翻译文素质高出板上任何的经验或创作文,
并不是翻译文/国外论坛真的比较厉害或多元,
而是因为“外国读者+译者”已经先帮你筛选过一轮了。
我自己也比较少看[创作],
可是板上不乏篇篇爆文的人气写手、也有很多经典又精彩的创作文。
我想,因为“自己不爱创作文”,就希望修改、新增分类来满足自己的喜好,
甚至做出一些对创作文的贬低评论,
对于这里的创作者、还有喜欢创作文的读者,其实是很不公平的。
同时,总觉得有些说法跟假设,低估了板上许多译者的用心。
大概是这样,如有不妥我再自删这篇,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