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上的文让我想起一些小时候听过的传言,
这个故事已经不知道传了几代、过了几手。
对我们家的小孩来说,就是属于乡野奇谭那种等级。
台风天是听故事的好日子,居住在台风习惯登陆的地方,
电线地下化之前,每次台风来,大家都习以为常地等著停水停电。
有几则印象深刻的故事,是运气好碰上大人们有闲情逸致说故事的方便面台风夜。
********
阿水抱着滔金梦离开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留下阿水婶独自扶养年幼的孩子。
阿水婶的公婆早逝,娘家的爸妈也不让她带着孩子回家住。
他们说出嫁的女儿回娘家,会带着倒楣回来。
总是逢年过节吃过饭,就匆匆地把阿水婶赶回家了。
她就这样一个人带着小小的阿荣,踏遍邻近的的佃农与地主家,到处打杂工。
有人绘声绘影地说阿水挖到金子包小三,叫阿水婶去讨公道。
阿水婶总是淡淡笑了一下,又埋头继续工作。
金瓜石对宜兰来说,又不是尔尔之距。
丈夫是不是谣传的那样,对她来说不如眼前重要。
“人不回来,没有用,想回来,就会回来了。”她说。
孤儿寡母的辛苦看在许多人眼里,就有人劝阿水婶找个男人依靠,
就是偏房也无所谓,至少有个安稳。
阿水婶一直都没有答应。
一年一年过去,阿水婶老了,没力气帮着农忙,就换阿荣去。
阿荣很勤快,接了工作总无二话,都能如期完成,
因此总是差事排著等他,而非他四处辛苦谋求。
大家说阿水婶终于熬过来了。
娶妻这件事情,阿水婶有私心,如果阿荣可以少辛苦几年,入赘也不是问题。
只是阿荣心有所属。
阿荣有几个固定委任各种农杂工作的地主,招弟是其中一个佃户的女儿。
虽然招弟不孚众望地帮家里招来了男丁,农忙杂工却也没有少过。
两个人几次交谈投缘,渐渐地越走越近。
阿水婶虽然不满意,招弟却像阿荣那般,勤快又有礼。
虽然还是得辛苦,招弟要是能好好持家,那也好。阿水婶心想。
婚事在穷贫的两户人家里,只是一群红咚咚的人,吃著红咚咚的两桌饭菜。
阿荣很清楚年轻力壮的身体,总有暮迟窘境,一直到处打杂不是办法。
有着父亲的前车之鉴,阿荣也不敢踏上滔金路。
一日,招弟欢喜地带回好消息。
一个地主的女眷愿意教她裁缝,对方以照顾幼小的孩子当做交换,只要晨起暮归。
修补衣服啊。
那时愿意拿钱交换技艺的,大多是比较富有的人家,难说会否有其他好事。
招弟每天往来地主家的日子,一眨眼三个月。
这段时间,好事竟然连庄。先是有人委托阿荣跑腿送东西,来来回回转了一笔。
接着地方上有名的总舖师,无意中摔了一跤,好几个月得不良于行。
有人问阿荣,要不要跟师傅学办桌?
阿荣满口称好,能学个技艺,就能不愁温饱。
日子,好像很美好。
某日,招弟回家晚了。
她低着头,一跛一跛地走进家门,灰暗的烛光遮不住浑身伤。
面对阿水婶的关心。
摔跤了,她说。
阿荣一直等到阿水婶就寝了,才拿干净的毛巾,擦拭她脸上可疑的痕迹。
地主家的孩子想谋取政府要职,地主开始跟日本人打交道。
其中一位日本警官无意中看上招弟,已经明讲暗示好几次。
地主甚至对招弟开出价钱,要招弟成全。
这日,招弟说自己身体不适,早早离开地主家。
那个看上眼的日本人一路尾随她,语言不通加上心怀不轨,
一个急着对方就范,一个拼了命要逃跑,双方最后一阵扭打。
从小就帮着农收的招弟,虽然力气不小,但是比上职业军警,哪里是对手。
还好,有人拉着板车路过,招弟趁机搭上板车回家。
过没几天,一大群日本警察跟着地主早早到阿水婶家守着,用意再明显也不过。
人多势众,对上势单力薄,招弟选择在阿水婶怀疑的眼神下,跟着日本警察离开。
当天晚上,阿荣也消失了。
第二天,招弟被人发现昏倒在家门口。
悠悠转醒之后,什么也说不出话来,就直问阿荣的下落。
傍晚,阿荣被发现在村外大水沟里。
阿水婶这时早已忘记过去一家三口的美好时光,
拼了老命,哭天呛地的说一定是招弟克夫。
面对阿水婶的指控,招弟只有眼泪。
阿荣的身后,地主家女眷私下帮了招弟不少,
却更因如此,阿水婶将阿荣的离开全数怪在招弟不知检点上。
一口薄棺,装下阿荣的一辈子。
招弟夜不成眠,想不到未来该怎么过,就想了结自己。
这时候,门外传来一个男子的声音:“好心人家,方不方便赏口饭吃?”
时间早已经过了晚膳,来者又是一名男子。
招弟不愿有更多是非,她叫醒阿水婶后,就躲进房间。
这名男子自称姓王,受故人所托寻人。
刚好路过这个村子,想找地方落脚。
心情不好的阿水婶,根本不想帮他的忙,随口说了几个地方就要他走。
这时王先生才缓缓地说,从村子口就能看到阿水婶的屋顶上有股不寻常的气息。
阿水婶一听,也不管对方什么来历,立刻将阿荣的事情添油加醋地说了一堆。
“你想报仇吗?”王先生问。
对阿水婶来说,招弟一定是密谋了日本人,害死亲夫,才好攀龙附凤地改嫁。
“我不认为想害死亲夫的人会守在棺材旁边,打算上吊。”王先生淡淡地说。
王先生才说完,阿水婶就看见棺材旁不寻常的绳子。
王先生看着阿荣的棺材,叹口气说。
“我有个方法,可以报仇,不过凡事都有代价,妳愿意吗?”
………… (待续)
******
讲到这里,我们几个小孩已经认为这位王先生来头不小....
不然莫名奇妙闯人家丧家,在那个年代不是很忌讳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