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这篇还是公开回一下好了。之前私信给原Po,不知道有无帮助。
现在想写一些心里话,写的是自己的经验,有偏差误怪。
不管是不是婚姻关系,习惯性用言语或情绪暴力去处理与亲密他人的歧异的人,
通常是非常有主见、想要的东西一定要拿到,而且非常会衡量与操作人际关系的人。
这样的人,有几个特点:
1. 对亲密他人是软硬不吃,重点是要在这段关系达到他/她想要的目的。
2. 可是对外面有利害关系的人,却非常精于计算也通常很和善,虽然方法不同,
其实他/她的动机是一样的:要得到想要的东西。
3. 被这种人选为亲密伙伴的人,常会陷入一种困局,就是持续被贬低与自我否定。
这种人会不断告诉你:“就是因为你很差、做错事,我才会这么生气”、
“我这么生气是为你好”、“你有很多缺点,所以你生活有很多不顺遂”、
“不是我有问题,你看我外面很多朋友,我跟原生家庭关系也很好,是你有问题”。
4. 这时,这种人的亲密伙伴会想要向外求助,譬如去找对方的亲友,希望协助沟通。
可是能够持续与这种人维持友好关系的亲友,不是已经接纳他/她的模式,
就是被这种人选为“我需要以表面的和善和精准的操控来维持好关系”的对象。
所以,亲密伙伴反而会陷入求助无门,甚至被对方的亲友加重“你就烂”的印象。
5. 又或者,亲密伙伴想透过讲理与自我反省,逐步达成与这种人改善关系的目的。
可是这种人通常非常善于“说理”与“情绪控制”,他/她与对方沟通的目的,
往往不是为了解决彼此的问题或是正视自己的不足,而是设法让对方屈从于己。
所以,亲密伙伴想要沟通,结果常常是更深的自我否定和挫败。
6. 如果亲密伙伴想去咨商,通常这种人不会同意去,会用更攻击性的方式否定。
纵使去,这种人也会用一贯的方式,试图让咨商师把矛头对准亲密伙伴。
如果这个咨商师不中计,这种人会在一两次后拒绝再去,并攻击咨商师与亲密伙伴。
如果咨商师中计或说了一些对其有利的观察与建议,这种人会“三分颜色开染坊”,
在家里不断用咨商师的言论,变造扭曲来加大对亲密伙伴的攻击力度,
譬如“连咨商师都说是你不对(可能咨商师根本不是这个意思)”,让局面对己有利。
7. 总结来说,会被这种人选为亲密伙伴的人,通常有着另一种病态人格,才会被挑中。
譬如个性软弱、不善于人际交往、害怕分离、没自信等性格的缺点,
可是这种人挑上的对象,一定不是一无可取,通常在才干、性格等有着优点。
简单来说,如果只是脾气不好,而非全然欠缺反省能力的人,可以透过说理改善互动。
问题是上述这种人不是“脾气”的问题,而是“脾气的好坏”只是他/她的手段。
需要达到目的时,他/她可以很恶毒、可以很和善,所以通常会对外人和善。
并且,这种人通常很有魅力与话术,在有一定距离之下,很容易让他人对其产生好感。
可是这种人通常对亲密关系里的另一半是全然另一种姿态,也就是“控制”。
因此,假设原Po的另一半符合我上面说的这些特质,我大胆假设原Po也符合我的推定。
如果是这样,这种病态相爱相杀的关系也不一定不好,我甚至可以这么说,
原Po的另一半在不动怒或意图控制对方时,应该很有魅力、床上也很能满足人,
假设原Po可以放弃仅存的自我意识,全然跟着对方走,短期也不见得不好。
问题是如同我上面讲的,原Po之所以被挑上,除了性格的缺陷,自身也有其他优点。
一旦原Po变成全然顺服的软蛋,通常其他优点、以及这些优点衍生出的主见会被阉割。
偏偏这种人要的是亲密对象的全部,你不顺服不行,你软烂也不行。
我下面要给原Po和其他面临同样处境的人一些建议:
1. 你会陷入今天的处境,归根结底在你自己的性格,事出必有因。因为你没有自信、
害怕独处,甚至跟原生家庭关系欠佳或较少朋友,所以被对方掌握了。
但你会被挑中,一定有自己的优点。不要让对方摧毁你仅剩的一点自尊和正面特质。
2. 如果对方拒绝跟你一起走过漫长的咨商和自我觉察道路,一定要果断停损。
我知道这很困难、很痛,可是如果你不停损,更差的状况会发生在你身上。
3. 对方发现你不顺服,会用情绪与言语暴力压迫你;若不奏效,会大翻转作法,
譬如哭着诉苦、用肉体和魅力引诱你,然后要重回他/她想要的相处模式。
这时不要动摇,要温和而坚定地请对方一起去咨商。
4. 在问题改善之前,有几件事情千万不能做:动手、外遇,还有内射(讲三次)。
5. 纵使对方动用亲友团来对你施压,也不要动摇。你不是要对方口头认错,
而是要寻求双方关系的真正改善。这点必须让亲友团们知道。
6. 最后,你深陷在双重战场。既要面对这种人,又要正视自己的性格弱点。
我认为绝大多数人都会挺不下去,不是继续待在烂关系,就是伤害自己和对方。
如果真的太难,我强烈建议及早停损,不论损失多少钱、被外界怎么笑都没关系。
附加一点,如果你/妳已经有了小孩,我只能说真的是很造孽又很复杂的事情。
你/妳一定舍不得孩子,又不想把孩子留给这样的对方,可是想争监护权是很难的。
因为这种人通常很有心机,已经累积很多证据在手上,但是你可能没他的把柄。
孩子可能也被操控到依恋对方而责怪你,特别对方是妈妈的话,就更难了。
这种事情没有好的建议,因为你离开了,主要被责怪和伤害的对象会转变成你们的孩子。
但我还是建议离婚,把监护权给对方,因为这是伤害最小的方法。
最后要抱怨,台湾的咨商机制是很不user friendly的,太贵、太少、没有系统。
整个社会对上面这种人格的理解不足,反而常常把受害者打成加害者,男性尤其弱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