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quesse (parma)
2019-05-17 01:32:53吕欣洁 2019.02.25
今天想针对一些网友们最近所提的问题来陆续做回应。其实,不论留言伙伴的语气与否,我都尽量以正面态度看待但由于这几个月有太多情绪性的针对发言,让我妈妈看了很伤心,因此,在我一并回应之后,如果仍有想讨论之处,欢迎私讯我认真商讨,但在公开版面请尽量以理性的态度、不给他人贴标签、人身攻击地沟通喔!
至于整天要截图挑人语病的,最近真的很忙,睡觉时间都不够了,为了个人身心灵的健康,就恕我不奉陪啦。
1. 2010年同志游行苏院长被拒事件
台湾同志游行联盟当时由不同的团体与LGBT志工所组成,我被选为当年的总召之一。
那年接到三金的配音强者德仔来电说苏贞昌想来同志游行,我个人其实是蛮兴奋的,基于对同志游行联盟的理解,表示了“这是一个开放的场合,游行联盟不曾拒绝任何人的参加。”,当然我也提醒了就算来也可能没办法上台说话,因为过去没前例,但也表示了会去跟成员们沟通。
沟通之后,大家当时一开始还是保持以上共识,但过没几天,媒体露出当时的台北市长候选人苏贞昌要来的消息,引起游盟内某些成员的焦虑,很担心同志议题再次被消费但对同志的处境改善没有帮助(当时的新闻稿: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55417),而我身为当时的总召之一,当然也就衔命去再次沟通这件事情。
当然,德仔身为联络人相当不高兴到现在XD,对此我也可以理解,但他依然对同志运动的一切都非常愿意帮忙,我也一直都非常感激。
这是这件事的发生过程。
想提醒大家的事,当这件事被简化成“吕欣洁在游行拒绝了苏院长上台”,大家会有的联想,其实和原貌有很大的差距。
第一个问题是时间点。
九年前,社会对同志的接受度还很低,同志们长期被排拒于体制外的结果,让同运团体们其实对政治都很不熟悉。
这些每天努力想办法让弱势活下去的社运人士,真的没什么机会去思考政治议题,当然更难以想像和处理“团体”、“政党”、“政治”的关系。毕竟那是一个随时担心薪水发不出来、机构可能倒闭的时节呀。
简言之当年同志团体们实在是对政治太不熟,加上过去有非常多被消费的经验,或者是政治人物承诺之后一场空,所以对政治人物来临非常敏感,也因此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这篇文章纪录2000年左右,许多让社群对政治人物不信任的事件,蓝绿人物都有,大致可以让众人理解当时社群的氛围。
http://ageofqueer.com/archives/8893
很重要的第二点是,这个结果并非我一个人的决定。
同志团体从来没有一个“单一领导者”,现在也是一样的。无论是游行联盟或大平台,所谓的总召,向来都比较是事务性的协调工作者(有点像政党的秘书兼发言人),并不是握有什么大权的人,这是社会运动中的公民社会的平等实践,我个人很喜欢这样的传统,但似乎大家不那么理解,故在此说明。
综合以上,此刻当大家看到“力推748施行法的苏院长,被同志游行拒绝”时,会产生不以为然或更强烈的反感,这我能理解。
但并陈的事实,其实有九年的背景差异,也并非我个人的决定。这点则是大家应该去看见的。
今日,同志的处境已大不相同,是体制内与体制外共同努力的结果,经过这三年的婚姻平权运动,我对同运人士们的观察是,和过去相比,现在有更多人开始参与、实践政治,并且肯认主权独立的重要性。
我相信,这样的转变是可贵的。有些事,用讲的、用吵的只会不了了之,但亲身体验过后才知道,能够拥有民主,让每个人争取权益,是多么可贵的事。
社运工作的自由,是立基于民主,而民主来自于政治。透过这场运动,很多人开始了解,我们不可能忽视政治,这是一个学习的历程,而且,还会持续下去。
2. 募资捞仔不给志工吃便当
我其实是不懂为什么会有人觉得大平台募款是要给我个人的。这些钱甚至都没来付我的薪水,我的薪水一直以来都是以热线的婚姻平权预算在给付。
很多莫名的传言,经由同事的口传到我耳中,如今天热线同事跟我说,有人跟他说“欣洁用大平台的募款买了一台车”。
当然,同事和我都觉得很荒谬,但同时也觉得人言可畏。缺乏证据的指控,可能影响我的名誉,影响我的形象。也许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没有做的事情,并不会讲一讲就变成真的……我有一台2005年购入的二手车,因为现居地附近太难停车又不想租车位,暂放在父母家中。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我会用募款去买一台车XD
2016年,婚姻平权大平台其实还没有正式成立,只有热线聘请的2.5个工作人员和五个团体的代表一起分担所有的工作,因此,要举办1210的凯道音乐会大型集会,我们确实是需要很多志工一起帮忙。
那时候有群合作伙伴带了一些志工来跟我们说可以帮忙,我们也有联系当时的婚姻平权小蜜蜂团队。一开始和他们谈得还算顺利,但后来就发现,他们其实有对外用大平台的名义找赞助和招募志工,并且到了活动前几天,我们要保志工保险和订餐水,他们还未提供名单给我们,因此为了工作能进行下去,我提议请他们自己负责订志工便当和饮水,之后再来跟我们报帐,当然对方也同意了。
到了活动当天,这一群志工坚持要用自己的名牌,除了人数跟当初谈的有落差之外,到活动结束我们才知道,他们没有帮志工准备餐水,后来就变成我们主办单位没有帮志工准备餐水。
至于,他们当初要求要提供给摄影组,我们出钱买的硬盘在要来回来的过程中困难重重,还有空拍的画面也拿不到。
整件事就是一个学习,合作前就算秉持信任关系,也一定要记得签合作备忘录,不然就会办了一个历史性的活动,但我们自己什么活动纪录都没有。
对那些没吃到便当的志工,我也深感抱歉。在这件事上,平台确实有行政上的疏失,未来在处理相关事项上,我们会更谨慎,更努力给志工们愉快的服务经验。
3. 许毓仁上游行卡车一事
这件事其实解释过很多次,但就跟反同团体的谣言一样,传谣言的人可以不凭良心随便栽赃,但我们都要花好多力气去证明谣言的错误。
婚姻平权大平台成立以来,每一次的活动我们都会努力邀请到不同党派的委员,去年的游行当日,民进党的尤美女委员因有要离开台北的行程不能一起走,我们连系之后是安排在公投投票活动处,还有安排和民众对话以及媒体采访,时力的林昶佐委员也有较晚的选区行程,所以来不及等到我们的卡车出发,后来就是在凯道广场和民众互动。
当天游行走到一半,国民党许毓仁委员跟着我们的大队走,于是就邀请他上车跟民众讲讲话,在他之前一段时间,是当时平权公投的发起人与社民党大安文山的议候选人苗博雅。
后来游行结束,才看到段宜康委员结束在新竹的行程,自己到游行现场表示支持,也拍了一张照片。段委员后来在一个场合遇到我,还跟我道歉,说不好意思传出这种什么我们不让他上车的奇怪谣言。
后来那段时间,因为“只让许委员上车,不让段委员上车”的谣言,造成非常多深绿台派的网友来骂我,有些甚至近乎人身攻击,令我相当不堪其扰,尤其是这些谣言完全是错误的,但多数人只想发泄情绪,并不愿意听取解释。
所以某天实在被骚扰的很烦的状况下,我在个人脸书帐号开限定好友的状态下,贴了所谓的“有些绿吱真的很烦”等的个人情绪发泄文,后来就被不知道谁截图到处乱传至今。
有朋友跟我更新脉络我才知道原来绿吱的由来,但因为我有好几个民进党好友时常称呼自己是绿吱,我以为是像某种同性恋称自己是娘炮的自我戏谑式称呼。没办法我已经很久没上PTT了完全搞不清楚。从这件事情,我学习到的是,要开始删好友以保存自我情绪发泄的空间。
对于我个人的发泄与不清楚词语脉络,导致有些人感到受伤,我愿意诚挚道歉。
4. 打爆尤美女电话事件
我是很常个人打电话一直问尤委员或她的助理一些事情啦(有时候也会聊天XD),但当时2013(还是2014?)年尤委员办公室电话被打爆这件事情也算在我头上的话,那我想你真的是以为“有一个团体叫做同运团体”跟“有一个团体叫做NGO”一样的以讹传讹。
总之,这件事情跟我和热线和大平台一点关系也没有,但当时有这样的决策,有当时的背景因素,我们现在“同运团体们”都事过境迁彼此理解了,毕竟面对保守势力的反扑,我们没时间也没力气再彼此不满。
所以,我认为针对我个人情绪性发言的人,要不就是你讨厌我个人(很明显),要不就是你希望借由攻击我打击婚姻平权运动。
如果是前者,这是你的自由,但如涉及到毫无道理的过度情绪性的发言或是攻击,我妈生我来也不是给你骂好玩的,有需要我也会采取必要的行动;如果是后者,那我想你也不会是“同运团体”的朋友,没需要对你太过客气。
5. 关于我是统派的奇怪传言
我这辈子坚定支持台湾独立,但身为同志运动者,我的工作是将支持力量极大化,串连跨党派的政治人物,和伙伴们共同做出对运动最好的决定。
我同时也期待透过与不同政党的一同工作,推动台湾的政党政治有一天能正常化,能够真的有一天能减少彼此的情绪勒索,不再非黑即白随意贴别人标签。
这个期待也许和部分朋友的想像不同,但,每个人有自己的期许与努力,大家彼此尊重、各自努力,这不正凸显了民主国家的价值吗?
最后,身为社工人还是要做个必要的提醒,如果你在脸书上的与人互动多流于情绪性的谩骂或是发泄的话,人生过多的负能量,建议寻求专业的协助以维持身心健康。
以上,欢迎大家理性讨论提问唷。
跳针的我这边就会一律当成空气,我看不见你~~~
陈凌 2018.11.03
【吕欣洁不是社运贵妇】
【社运人士哪有人能贵得起来】
【质疑平权运动预算是每个人的权力】
【但该用什么样的态度去”质疑”】
我觉得有这样的想法是无知。再加上酸言酸语,戳刺诋毁的,不只是无知,更多的是傲慢。觉得自己最棒最优秀,别人没照你意思做、没有立刻用你想要的方式回应你,就是不合格、别有居心的。
这真的是很好笑的事情。
那些现在、此刻才感到忧心焦虑的人,我也真的很想摇晃他们的肩膀:现在台面上的这群人,被你批得一无是处的人,早在十几二十年前,就已经把你现在忧心忡忡的事,想破头了好吗?
在你还假装自己是异性恋、开分身帐号、小心翼翼不要和任何“肮脏同志”扯上关系的时候;这群人早就在用自己的生命在投入这个运动。在校园出柜、跟陌生人出柜、面对“你是不是被强暴才变成同性恋”这种问题笑而回应。那个时候,你在哪里?
有一些人似乎觉得,“同运领袖”是一种光环,是骄傲与个人的资本,特别看吕欣洁不顺眼,觉得她募来一大堆钱来搭建“个人的舞台”。
有这样想法的人,真的不是无知二字可以形容的。如果去回顾欣洁过去十五年的人生,你还会有这种想法,我也真是服了你了。而如果你根本不愿去理解,只是一厢情愿地用这种方式堂而皇之地以监督为名行毁谤之实,那真的只是你个人的悲哀。
2002年,欣洁参与了台大浪达社(全台第一个公开登记的女同志学生社团,成立于1994年);2003年,欣洁加入热线,开始第一场认识同志的演讲;2008年,欣洁成为热线的工作人员,和热线的伙伴一起为爱滋议题、女同志健康议题、同志亲密暴力议题,期间代表机构在媒体前抛头露面,当时,还没有太多人能在镜头前出柜。之后欣洁出国唸了一个学位,放弃了指导教授的offer(澳洲彼时非常欠缺华语社工人才,待遇甚优),再次回到热线工作;2015年,社民党成立,因为范云老师说“希望有同志身份、同运背景的候选人”,再加上我的支持,她毅然投入了对同志一点也ꐊㄓ芚蔽玛嬼|工作……但也因此,开始和更多政治人物有了连结,也出现了推动婚姻平权的契机。
后来婚姻平权议题风起云涌,同志社群需要一个人来处理相关的工作,欣洁开始成为大平台的专职人员,从募款、找寻团队成员、建立组织一步一步向前走。
在我看来,这不是一个“舞台”,只是一份工作,也是欣洁一直选择的志业。也是一份缺乏界线、工时甚长、压力奇大、报酬甚微的工作。但是谁能来做?欣洁只是刚好在那里,因为一路放弃了许多、选择了许多,所以来到这里。
这并没有什么特别伟大了不起之处。但也绝对不是那一种人可以说三道四的。当大平台的总召,根本不是孔雀开屏万人爱戴,更没有荣华富贵可言,纯粹是一份过劳工作。
数年之后,同志结婚的时候也不会有人记得她的名字。
搞清楚社会运动的本质。放下你的无知或傲慢或自卑自大或英雄主义。你就会看到欣洁不是一个“为自己搭建舞台的贵妇”,她只是许多社会工作者的缩影——这些人在意公平正义更胜于个人成就,他们用行动用真实的生命去努力推动社会前进,即使成果只有这么一点进步。
你知道同志能够终于不被当成鬼故事,是多少人努力的结果吗?多少“鬼”不断接力现身说法,让大家终于觉得我们不是鬼了?你知道光是要让家暴体系认识同志、培养性别敏感度,要花多少人,来回细致地讨论与演练吗?……如果你不知道,你为什么觉得自己有权利评价他人的动机?
一切只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而已。到底,你们这些人,拥有什么权力,可以轻易地抹煞这些人的努力,然后在他们的身上抹屎呢?
我想这是我永远不能理解的事。
作者:
arrr (啊啊啊啊)
2019-05-17 01:42:00才刚满发文限制就狂洗文章五小时内发八篇,当你个版?
作者: sepat8316 (痣多星) 2019-05-17 01:52:00
洗太多了吧
作者:
suncain (糸屯糸屯)
2019-05-17 02:49:00都五月了,Hello~你拨接吗
作者:
Rebecka ( )
2019-05-17 07:12:00帮补血;把所有连结和标题整理成一篇就很好读了。
作者:
npn1992 (沉默是金)
2019-05-17 08:51:00检举啊,要就一篇真的欠桶努力≠可以造谣真的是活该被酸,还想把绿吱扫进垃圾桶哦
作者:
w107 (么洞拐)
2019-05-17 09:42:00Are you 洗版?
作者: k2461631ay (Kay Wang) 2019-05-19 13:30:00
有些话拿来自嘲可以,但拿来骂人就不恰当。没错啊有同性恋会自嘲娘炮,但不代表我们可以说“有些娘炮真的很烦”这种话吧…就算是在个人帐号我也不会这样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