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 《恐怖份子》52

楼主: justforyou0 (单单为你)   2017-06-28 07:03:09
五十二
去年8月8日,近午,阳光灿烂的台湾东部,看得到海景的办公大楼。
“……好的。我会处理。日期是…?……。”林思佳在办公室挂上电话。
当天下班后,她上网去申请“700俱乐部”帐号,不假思索地取名:123。
“123”简单好记,她是“数字控”。
那天晚上她得回爸妈家陪他们吃饭过父亲节。
她同时也是“日期控”。
若是她能安排的日子,她在做特别的事情时,喜欢挑选对她来说有意义的日期。
例如“签约”这种事。选在好记的日子,很方便计算经过多少期间。
“数字控”、“日期控”这和她的大学养成教育有关。她毕业于台湾南部某知名大学会计
系。
台湾南部,她的家乡有这所她喜欢的学校,让她很方便,不用离乡背景去读她考取的位在
台北那所台湾第一学府。
思佳和她唯一的姊姊不一样。她无法适应台北那种都市,也很佩服能长期住在那里的人。
她觉得台北人像鸽子住在鸽笼里,久了就会变成“gay呀登焦啊兜”(鸡肠鸟肚)的人。
还有,她台北来的同学给她的“刻板印象”。
台北长大的小孩都以为自己很聪明,比乡下小孩有学问、懂更多,有种莫名的优越感。
可是,思佳觉得,那里补习班才艺班盛行,“优秀”的台北人其实不太晓得自己从小头脑
所填塞的到底是不是自己要的或喜欢的。
他们填塞的通常是大人或别人喜欢的。因为环境使然,人口密度太高的关系。大家都做什
么就得跟着做,免得跟不上别人。然后,这一大群人还得比个高下,再把“下”的淘汰。
这叫“竞争”。
思佳相信“环境心理学”的论点。环境会塑造一个人。“竞争”南部也有,只要人类社会
就有,只是“人口密度愈高”的地方“愈严重”而已。不能怪台北人。
思佳的台北市籍同学听到思佳“污名化”台北人,很不服气跟她辩论过。思佳那时请同学
看全台湾“人口密度”按城市别的统计数据排名,就止息了纷争。
因为她在讲的不是个案而是整体现象,就像大一他们必修的经济学会分“总经”和“个经
”那样。
这些有客观统计资料的立论假设可以发展成“何以都市人普遍‘鸡肠鸟肚’”的社会学研
究。
可惜思佳在学时,她的学校没有社会学系,否则她会去修几门课,然后写出几篇有趣的报
告。
思佳大一的时候,本来上经济学课她都听不懂教授在讲什么。
直到有回系主任请他美国纽约大学得过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老师到他们系上发表专题演讲,
短短不到二小时的演讲就启发了林思佳,从此改变她对经济学的观感。原来经济学可以这
么有趣而生活化。
当年大一的她,在当时就有几个感想。第一,真把学问读通透,真懂的人,讲话不会很深
奥。人在似懂非懂时讲话最难让人听懂。
第二,是她对她的自我学习模式的发现。她不需要老师填塞太多东西给她,她只要老师对
她有所启发即可。
“不填塞,只启发”的教育方式能让她一直保持学习的兴趣和探求真理的好奇心。就像思
佳她妈妈对她的教养那样。
她们系上从学长姊传下来,戏称商管学院最不容易唸的科目有三“计”:经济,经常忘记
。统计,统统忘计。会计,快快忘记。
林思佳这三“计”都唸得很好,尤其是会计,因为她是用功的学生。阅读和思考一直是她
的兴趣和在做喜欢的事,所以能做得很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