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请问大家,最近跟家人在看台北15年内的,室内空间约25坪上下。
看到一个物件有在考虑,但是公设比约50%,比周围3-40%高出许多。
主要是因为户数少,使得公设比很高,相同主建物加阳台大小,要多花10坪左右的钱去购
买
目前谈的时候,我的立场是认为,这样的高公设比应该用周围同室内内空间的物件做对比
再的比较往上加。
房仲那觉得,虽然公设高,不过也是在权状内的部分,加上土地持分因为户数少,也会多
一些,应该用权状含公设的行情来谈。
但这种方式,跟其他物件比,室内空间就缩水了7-8坪。
家人其实很喜欢这房子,不过目前在开价上我跟家人的意见差异蛮大的。
想请问看看大家,这种公设比很高的物件,应该要怎么评估呢?
用实际室内的使用坪数或是权状扣掉车位的坪数合理呢? 用室内坪数再加一些价?
另外土地持分虽然比较高,不过我的想法是这房子才成屋不到15年,应该就下来2-30有不
太可能再都更。
土地持分的部分,未来如果需要用房子抵押做贷款,银行会单独看土地的持分增加额度吗
?还是这个没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