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全热其实国外跟中国发展蛮长一段时间,
台湾的话则是相关资讯近期才逐渐被大众所接收,
一般来讲全热比较常用在温带地区,
冬天下雪或是有暖气需求的国家,暖气基本上是没有停的,
这个时候开窗换气或是换气扇会让暖房效率降低,还会增加一笔额外能源费用。
全热借由多层且易导热的热交换结构将室外空气引进来,
再跟室内回风做温度混和减少热量排出,
下面是热交换结构的简单示意:
\/\/\/\/\/\/\/\/\/\/\/\/\/\/\/\/\/\/\
室外空气->
/\/\/\/\/\/\/\/\/\/\/\/\/\/\/\/\/\/\/\
<-室内空气
/\/\/\/\/\/\/\/\/\/\/\/\/\/\/\/\/\/\/\
中间分层的其实是类似宣纸之类的薄薄材料,有皱褶增加表面积以利热交换
层数越多热交换效率就越好,
但是相对的相同体积下越多层就会增加风阻而影响进风量,
另外全热除了将外气引入之外,为了做到热交换还需要建立回风,
如果每个房间都要做基本的一进一回,那走的管线就是单纯进风的两倍,
而且做完进/回风还需要调整风量达到进风较大或至少平衡,
以免回风太强形成负压反而从门窗隙缝吸入未过滤/温差太大的外气。
这里我曾经在对岸B站看过有人为了等全热机配件及进/回风调整,
整整做了三个月中间找了三四组厂商调整才完成做后续软硬装潢,
还有全热的进回风也不一定都要走天花板,
像是国外有做地暖的建案地板也可以安装管线,做天出地回之类的配置,
好像换气效率会更高一点。
讲完全热再来讲新风机,概念跟全热也很类似
是拿掉热交换结构改为滤网的纯进风扇,
因为没有热交换结构所以同个风量下体机会小一点,
滤网有分初阶、HEPA、活性碳之类的,这些滤材基本不贵,
而新风可以分成管道式的将新鲜外气引入各个房间,确保换气效率,
也有无管道单纯进风形成正压的VAF (可以配合建筑对角装抽风扇形成室内空气流动)
拿管道式来讲,因为只有单一出风管所以价格较全热低,
如果是VAF的话更便宜只要主机价格就好。
(全热或是新风机现在很多建商都会送,买二手全新机大概三分之一价)
我个人认为台湾的气候如果预算有限可以安装VAF就好,
预算再多一点可以选管道新风以确保每间房的换气效率,
毕竟全热交换贵的是配管和工钱,一进一回就是双倍价格,
价差十多万以现在变频冷气的电费算,应该够吹十年吧?
最后是吊隐式除湿机,
台湾湿度这么高除湿机应该是必备了,
市面上几家日本大厂的初阶吊隐式除湿一台大概都能涵盖室内18坪左右,
机器都是大陆做的然后大厂贴牌加上各家特殊技术上去,
连外型都长一样,
台湾品牌就走自己,有各种客制化套件分风箱等等,
而吊隐式除湿的好处在不用倒水、免占地空间,
但缺点也明显,一样需要进回风管线抽室内空气除湿,
成本相比落地式差距就很大就是了,
(不过你家房价乘以除湿机占坪超过吊隐式的话也可以安慰自己赚了几坪回来)
有聪明的板友也许想到可以共用全热跟除湿管路,
听说以前不少人都这样规划,但是两机同时启用会出现管道内风压太高,
除湿机出气困难而频繁启闭导致机器过热或电路异常,
我猜是因为除湿机有压缩机,避免出气不足烧毁而有保护机制,
所以现在几家吊隐除湿机大厂好像看到共管就会不保固(但我不确定真否)
这边如果风管加大是不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倒是还没看过相关研究。
还有日厂除湿机厂商不知道是想多卖机器还是怎样,
好像都不建议一支出风管配分风箱到各个房间的方式安装,
说是湿度侦测不准确?
不过我是不太买这个单啦.....
回到共管的问题,
欧美品牌的话有厂商做全热除湿一体机但价格不便宜,
还看过台湾水电自己做共管但有控制模组切换让全热/除湿不会同时使用,
其中搭配差异就见人见智啦。
我个人是对湿度和二氧化碳比较敏感还有家庭成员需求,
新风和除湿在我刚下订就研究怎么安装,
但预算有限而且没办法客变导致很多房间没有穿梁套管,
(对! 你如果要走管线穿梁管要先配好,不然用上过梁器会让你梁下降至少5cm)
所以我选管道新风配上除湿机两房间+公共空间出/公共空间一回的配置,
利用压差将空气从房间挤出,靠公共空间吸入湿气回风,
原本是想到VAF加上除湿机出回风达成加乘效果,
但如果没有开除湿机那换气效率就打折,只好趁除湿配管的同时拉了管道新风,
目前这套看起来应该可以满足我使用的需求,
接下来就等装潢完入住后再看什么时候有心情补上使用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