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这篇文章会引起这么大反响
推文有些问题在这边解答一下。
之前为啥不提太多创业过程,是因为与房版无关所以省略
在随机致富的陷阱这本书里也有提到,其实就是机运财。
几年前扩张事业并且申请执照,恰巧在执照下来与仓库完工时撞上疫情
导致仓储产业的需求大增,业绩大涨才赚到钱
这且按下,只聊与房产相关的询问。
其实房版以前是讨论买卖房子的心得
那时有很多物件会放上来讨论,大家也会聊买房心得
会聊装修,会聊漏水,会聊恶邻。
其实现在反而更接近炒房版的感觉
我没觉得不好,像是八卦版其实也早就不八卦了
我不是炒客,我单纯以一个自住客的心情分享购屋升级的过程。
我只有一间房,也并不考虑买第二间出租。或许未来会换房
但一定是换更大更新的台北市房
或者被赶出台北市。
我就简单说说一些关于自住客的心得。
一:六百自备当时在台北可以买公寓了,为啥不买台北公寓?
答:老婆不想追垃圾车,不想爬楼梯,结案。
有多少钱买多贵的房子是基本逻辑,在符合自己需求下选择自己要住的房子
我的时间不值钱时,我可以搭车一小时多去上班,搭车一小时多回来
新市镇的房子也大,够舒服
那时连麦当劳都没盖,除了北新路外店家很少
六百其实也当时也买得起台北的中古大楼,不过万华以外选择不多,且多破旧
我承认是很不懂理财的房子,但,我是要自己住的啊
如果没有在台北创业,我会在中部买一间大平面或电梯透天。
以我的收入是负担得起,但当时在中部真的感觉远不如台北方便,
而我当时收入我【自觉】只买得起淡水
说自觉是因为我的当时理财观念严重不足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什么都懂的人,如果当时懂,我会用六百买三千的房子
那我可以更早用更便宜的成本住在未来的房子里
买自己住得起且能忍受的房子很重要
不想倒垃圾,要有电梯,新大楼就住远点
能忍受爬楼梯,就买公寓,能忍受爬四层楼梯,就买有顶加公寓
单身需求面积不大就买套房
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不会只有一间房子,你越早买,未来换第二间房子的机率越高
自己住的【资产】不要只考虑增值。
只有增值不会提升生活的幸福度,存到一亿元但没享受到不如躺平享受人生。
在自己买得起的范围里买自己住起来最爽的房子才是重点
增值那是给儿子的礼物,不是给自己的礼物。
二:为什么只贷款三成,为什么不买两间?
请考虑我当时的心情,2009我甚至连一个员工都没有,每天在公司发呆刷手机
然后散步到中正纪念堂搭捷运回家。
我觉得我下一个工作不是大厦管理员就是便利商店员工
公司还租了四个没停车的员工停车位,我甚至想过在这里搭帐篷睡一下体验流浪生活
2010公司才上轨道,股票才刚涨回7千点
我的收入才刚过10万,还朝不保夕
什么杠杆杠杆再杠杆的夺命金都还没开拍。
才刚走完金融海啸,就想着我拿六七百开杠杆买两间新市镇
我觉得大家似乎高估我的心理素质了。
我保守理财臭了吗?
这个重点就是什么?
对于自住而言,我能稳定拥有这间房子很重要
我还白花了一百多万装潢呢。
而且我当时买房的目的就是逃离万华。
贷款两百多万,本利摊还二十年一个月才一万多
这是我就算失业也能去便利店打工还贷款的价格。
事后回想,这当然是错误的。
但人生哪有那么多假设?
不过用现在的观念去想,我会告诉大家:
你人生中担心的事95%都不会发生。
回到今天我依然不会买两间房,但至少我不会只贷款三成。
不用担心失业,也不用担心什么房产崩跌。
因为就算你不买房也可能会失业,房产崩跌
也不用等降价,降价是不可能降价的
经济不崩溃,房屋价格只会转变成支付方式,尤其是台北市
这点放后面讲。
三:看我那篇文,其实很多蠢点
例如我为何不先租后买,逃离万华可以在中山区租房啊?
我如果在2003就算在中部买间房,之后我卖出都可以赚一笔。
但很多学问,很多弯路,是学习后才懂
什么廉价资金,什么利息差。
重点不是懂,而是使用,当你开始使用,四十岁都不嫌晚
你要是问25岁的我,敢不敢拿房产质押,买债卷套利
我会说你神经病。
跟银行借钱投资这种事我过了40才懂才敢,而且现在也用了。
不跟银行借钱的观念真的要改
现在我连信贷都开好开满。
当然也要小心风险,不要躁进。
套利不等于赌博,借钱买股票还是省省,当冲致富更是万中无一的绝世高手
理财真的是越早懂,越早执行越好。
回首前尘,我最聪明的方式就是在我薪水买得起房的时候
在2003买房,然后2010卖掉,在淡水开杠杆买三间, 2015再卖掉换五间。
但我不懂,所以我乖乖住员工宿舍。
而且我又不懂房地产,我只是找一个住的家而已。
四:除非经济崩溃,否则台北房价只会不变或上涨,只是换个方式付费
这是我老板跟我解释,也是让我下定决心搬回台北的一个诱因
注意,我不炒房,我只是自住,所以台北房价增值与否我不是这么在意。
简单说我老板的说法:
台北就是这么多人抢,无论是以老公寓的型态,新大楼的型态
他的需求就是在那,因为他就是有台大医院,台湾大学跟建中
他升学率就是比其他县市高
他说少子化根本不重要,因为学区房的数量还是少于缩减的孩子
不然为啥这么多人借户口?
更有钱的人会愿意付钱居住。
相比于淡水这种地方有供需问题等等。
台北房价永远是【你所拥有的总资产】来计算能否拥有。
不是算你赚多少钱,是算你有多少资产。
包括继承来的资产也是。
假设政府打房,提高房屋税,实价课税,提高利息
结论仍是一样,五千万的房子,就是买给能付出五千万的人
只是它结构改变
是房价四千万的房子+住十年每年50万房屋税+500万利息
还是房价三千万的房子+住十年每年100万房屋税+1000万利息
因为买房的人不可能不考虑房屋税,不考虑贷款跟利息。
我老婆买名牌包也不可能不考虑我的收入,我终究只能买迪奥而不是爱马仕。
例如我买房,只能买豪宅现贷令以下
因为我如果全投入房产,就算是自住我也有不安全感
而且我大部分资产在海外。
(这就是我重新培养PTT帐号的原因。感谢各位版大帮助,让我顺利贷款。)
豪宅现贷令,除了豪宅线上下的房子受打压外
超过豪宅线的要求依然如此
八千万的房子就是卖给拿得出4800万本金,付得起税金+利息的人。
承受得起至少一年以上,3000万现金被套的人。(我真的承受不起)
打压帐面价格毫无意义,因为只要有付得起的人想要,就会来填补这个空缺
除非付得起的人变少
但我老板说了一句话让我深思:
你希望这些资产,是缴给政府、银行,还是留给你儿子
借由政策的打房,无论你怎么打,帐面房价下跌了,只是换个形式给银行或政府
因为付出总值是不会改变的,假如价值五千万的房子只要付出四千万就可以拥有
那立刻就会有资产超过四千万的人开始竞价,直到他无限趋近五千万为止。
就像是你把一个爱马仕包放在一群有钱人面前竞价。而且他们都很想要。
无论你怎么分配拍卖所得,是包主分多少,拍卖会分多少。
他最后的成交价格,都会无限趋近于市价。
但如果保持现状,你反而能留下更多给你儿子
提高税率,提高房贷利率,打下来的房价,依然不会改变我只能拿出多少钱的事实
我不会因此买得起西华富邦或松涛苑
因为比我有钱的人依然排在我前面。
(他有跟我讲一个什么蒋经国说藏富于民的故事,但我记不清楚了)
简单说意思就是,假若房产保持不动或者轻微上升,才是最有利于非资产阶级翻身
因为钱不用交给政府或银行
庶民的理财工具真的不多,房产是其中之一,不一定是最好也未必是最坏。
你交出去的房屋费用,是【实实在在的累积资产】
就算房价不涨,当你还完贷款那年,还是实实在在累积了资产
资产可以自用也可以继承
相反的,提高税率等等打房措施
你交出去的钱,就大部分进了政府或银行口袋
说到底就像是我买新市镇时那样:我不会去买我认为我承担不起的东西
即便我认知有误。
他就像我老婆的洗发精进化史一样,从两百一瓶,一千七一瓶到三千五一瓶
负担得起才会买。
写到这想起几件小事
2009刚回台北的时候,晚上带老婆去逛街,经过中山区不知名烧肉店
两人进去吃烧肉,看到价目表让我们两人瞠目结舌
最后点了一点牛肉、猪肉、鸡肉、沙拉等便宜食物,两个人花了一千多
隔壁是一群学生,看他们桌上的盘子,六个人至少点了一万多吧
当时想学生真是好命,再过几年出社会,看他们还敢不敢这样花钱(笑)
金融海啸结束后,生意逐渐上轨道,我买了一个LV给老婆
四万多块,这是我们第一个名牌包,第二个是PRADA,也是四万。
然后才知道名牌包有鄙视链,原来香奈儿是另一个阶级的价格
而爱马仕大概是我这辈子抵达不了的价格。
差距堪比中部跟台北的房价。
两年前去迪奥专柜,老婆看上经典款小包,要十六万,觉得贵,我趁她逛街时跑回专柜
刷卡买下这个包,想给她惊喜
然后信用卡额度不足,糗爆。最后摸著鼻子去找老婆才知道原来我这张卡很少刷
额度只有七万。
但老婆除了包之外,衣服鞋子并未跟上
我常常想带着十几万的包,穿两三千块的衣服裙子跟鞋子不奇怪吗?
另外,穿着随便进去名牌店并不会被白眼
大部分店员都是训练有素,就算是宝格丽也不会赶你走
温馨小故事
好像2005左右,跟女友去台中逛百货
进入迪奥专柜,看到十三万的包,老婆看了很喜欢,店员也很热心的上前介绍
老婆直接婉拒,说太贵了,买不起。
店员回答:没关系,你有一天会买得起,先让我为您介绍,您以后再回来买。
这话术也太爆干强!
我老婆从此爱上迪奥。
不过我们后来再也没去过那家店、、、那店员长相姓名也早忘记了。
只能说迪奥,活该他赚爆。
: 正准备找物件搬回台北,看到这问题有所感触,所以回答这个问题。
: 63年生,小时候在万华租房住,这里是天龙国的跳蚤窝,身边同学几乎一大半都是8+9
: 邻居爸爸三年不见,问就是工作,后来才知道是入狱进修。
: 电线杆上贴满紧告逃妻的小标签,墙壁楼梯各种小广告
: 楼下母女是一楼一凤。
: 那是小孩考上北联会放鞭炮的年代
: 但就算是万华这么糟糕的地方,距离当时最热闹的西门町,远东百货、力霸百货
: 要到台北车站也是十分钟
: 全国第一间麦当劳在台北开幕时引发轰动。但我一直五年后才第一次吃得起麦当劳。
: 都是公共汽车10分钟内抵达,那时一段票才3块钱,出租车24起跳
: 距离马偕医院台大医院都是救护车15分钟内抵达。
: 当然不要计较当时严重的塞车问题。
: 破旧的街容,四散的游民,我小时候就发誓要搬离这个鬼地方。
: 很多人不理解的是:你的收入、阶级会决定你的眼界跟生活
: 金融小公主可以知道爱马仕包价格,但不知道台北的房租跟便利店的咖啡价格
: 连战可以吃500块便当,因为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 我刚入社会的时候,因为一份底薪一万八的工作欢喜雀跃。
: 我甚至觉得五万块就够高薪了,够我干一辈子活。
: 现在一万八有时还不够我一天的花费。
: 我没搭上什么风潮,什么机运,也没什么天份。
: 以下这些话我觉得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几句话,老生常谈,但我还是忍不住说:
: 你对这世界的理解会决定你人生的顶端。
: 成功需要努力天赋运气,运气最重要,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
: 如果你对这世界的理解就是怨天尤人,不努力,就算你绝顶有天赋也不可能有小成。
: 二八法则,其实你根本不用去抢顶端,你只要在二的位置你就够了
: 五个人里头赢四个,国小班级50人我只要前十名就好了。
: 这很难吗?几乎可以这么说,因为不努力的人太多了,你只要努力,没天赋也能抵达。
: 因为不爱读书,高职毕业后服役,第一份工作是在中部
: 不是科技业,是传统产业。
: 1995年底薪一万五,加津贴大概两万多,卡债十几万,好像十七万?
: 年代久远记不清楚,反正借了不少。
: 我不是很在乎这笔欠债
: 我一直相信这两句话:
: 钱是赚来的,不是省来的。
: 钱是拿来花的,不是拿来省的。
: 当然学生时代匪类,就业后就要开始偿还,开始考虑人生规划了。
: 人生不能没有规划,不能!不能!不能!
: 废物如我也要人生规划,高职毕业生
: 迈入21世纪那年收入不到4万的鲁蛇也要人生规划。
: 如果你是鲁蛇,二十岁没有人生规划,就只会更鲁。
: 谁也不会帮助你,政府不会,你身边的人也不会
: 除非你有个有钱的爸妈,没有谁会帮你。
: 人生只有当下是重要的,过去不重要。
: 我时常无偿加班是为了学东西,同时看老板的态度,我的努力有没有得到认可。
: 中部的交通、生活让我觉得很不便利,太不便利了。
: 想吃什么摊贩都得走上一阵,种类少,更不用说什么名店
: 我以为万华是地狱了,没想到中部生活跟台北的生活根本天壤之别。
: 我不愿意买车。
: 我当时也没有什么买车是负资产的想法,我单纯就是认为车子太贵,太浪费。
: 这是很重要的决定,因为在20年前买一台70万的国产车
: 你损失的是700万,而不是70万。
: 但是没有车,确实不容易把妹,公司同事陆续交到女友后
: 我到26岁才迎来我的初恋,我现任女友,唯一的女友
: 我问他为什么选我
: 他说他相信我以后会发财(这是真的)
: 我理解了什么通膨,理解什么是钱越来越薄。
: 2002开始买股票,缴了十几万学费后,开始股神跟各位投资达人最看不起的
: 存股定存法。我起步很慢,所以累积有限。
: 第一间公司待了8年,直到我的薪水已经是同侪中最高的八万
: 我知道这是我这工作的顶,当初以为五万块就能让我作一辈子的工作,现在看不上眼
: 当时的我完全有能力买中部的房子,但我一点都不想买
: 因为我偶而回到台北,即便是我最厌恶的万华,我都觉得便利太多了。
: 我转到一家新开的同产业公司,薪水缩减到剩下6万,我小小的脑袋,一个高职生的脑袋
: 现在已经理解了什么叫公司前景,什么叫赌注未来。
: 但可惜这次赌失败,新公司的老板给我的大饼只有加薪,没有参股
: 于是我5年后辞职,老板要升我当副总,被我拒绝。
: 因为公司的客户私下联络我,打算出钱投资请我当老板(科科)
: 机会平均在每个人身上,努力才【有机会】有成果。
: 不幸的是这年恰巧是2008年,金融海啸把我多年来的存股腰斩再腰斩
: 公司的业务基本是0,员工全辞退剩下我,还要付房租跟停车费。
: 但存股就这么回事,我没卖出,静静等待。
: 机会平均在每个人身上,努力会有结果。
: 我讨厌万华,非常讨厌,但我家只能租得起万华,后来美国QE狂价飙涨
: 公司步入正轨,股票也回升
: 我算过,2006我投入的那些傻股票到现在快二十年
: 增值加上股利约莫提升5倍
: 如果加上股利再投资,将近7倍
: 我买的真不是什么很飙的股票,甚至当年60买入台积电时
: 还有不少人笑我:你这傻子,这种权值股根本拉不动,不会大涨。
: 这就是我说的,你年轻时买车,花的不是70万而是700万
: 70万的车,加上后续保养油钱停车费,至少得花上百万。
: 20年后你车报废了,而我有七百万。
: 抱歉说这么说前言,房点来了。
: 2010为了逃离万华,我买入我第一间房子。
: 淡水新市镇,前两年只要8万,现在要近15万
: 当时房板上并不像是现在这样全面多,里头的声音全是嘲笑。
: 那时候说淡水房价最多值8万,买10万以上全是盘子。
: 我卖光股票,选了一间800万权状48坪室内25坪加平车的房子。
: 因为我觉得我只买得起这价位的房子,副都心,北大特区,我都买不起
: 贷款三成(现在看是不是很蠢?)
: 花了一百多万装潢,四房作两房,整理的非常舒适,我以为我会住很久。
: 我没开车,所以我要搭公共汽车到捷运站,搭完捷运,再转公共汽车到上班地点。
: 单是通勤时间,上班就一小时十五分。
: 幸好我是老板,偶尔迟到没关系
: 没想到之后事业逐渐上轨道,2013年,这间房子已经涨到1200万,单价23万
: 当我的财力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我能负担的起更大的风险
: 以为能住十年的房子,最后只住了5年
: 2015我搬到竹围捷运站附近,买了一间2200的房子,接我父母来住。
: 上班通勤也要快一个小时,但还是比以前快了20分钟以上。
: 现在最新成交大概是2500
: 旧房子卖了1250
: 第二间房子几乎没什么增值。
: 然后那年我看到有人又在说,淡水只有15万的价格,买在15万以下都是盘子
: 淡水的新建案早就3字头,我相信几年后会有人说淡水买在3字头都是盘子之类的话
: 我去年决定要换房
: 以前我住的远,是因为我的时间不值钱
: 但现在我早就不是想着五万月薪能干一辈子的新鲜人。
: 我到创业的那年,才知道什么是英属开曼群岛
: 什么叫免税天堂。
: 最重要的是,淡水已经不能负担我的收入了
: 是的,我没说错,淡水不能负担我的收入。
: 烧肉我从吃到饱,到干杯,到非大腕不吃,现在我想吃大腕,我得搭出租车出门
: 来回至少要一小时
: 我想吃泰喜欢,捷运也要搭半天。
: 我老婆想买新款包,想学才艺,都要搭车进台北市中心。
: (这几年她爽死了,花钱不看标价,她说他终于熬到了。)
: 以前我的时薪不值钱,现在我平均时薪超过三千。
: 因为台北市中心我才能方便花钱
: 钱是拿来花的,不是拿来存的。
: 我父母很老,我想要让他们能在更好的医院就医(淡水马偕跟关渡医院不太行。)
: 我也老了,已经有朋友因为心梗过世,也有朋友罹癌,糖尿病
: 我要十分钟内就能抵达台大或长庚的地点。
: 我要一个抵达任何地方,包括出国、游玩、购物、就医都很方便的地方
: 我要我儿子在台北任何学校只需要通车十五分钟。
: 竹围真的太偏僻了
: 然后当我信心满满地打开永庆房屋时,就泄气了
: 有够贵!!
: 但现在的我跟当年不同了,我不是那个自备七成买屋的傻子
: 一亿的房子只要三千万头款最多了
: 然后才知道有豪宅现贷令这种鬼东西
: 而七千万能买到最大最新最舒服的物件
: 在万华。
: 不过我最后选了中山区某新古屋,权状62主建37附属4坪左右的房子,算最后的倔强(笑)
: 这就是我之前说的,你的眼界会随着你的提升而不同
: 当初马英九推豪宅现贷令的时候
: 我觉得那是一辈子都跟我无关的东西
: 但现在就是打到我
: 台北市的房子卖给谁
: 卖给买得起的人
: 因为像我这样的人很多很多,非常多
: 当我只赚三五万的时候,我身边的人都只赚三五万
: 我以为几千万的房子就是不可触碰的,谁买得起?
: 等我赚十万的时候,我身边的同事都是赚十万的
: 几千万的房子就是卖给他们
: 等我开始创业,跟公司老董们吃饭,一餐动辄几万(这是便宜消费。)
: 你会发现有钱人真的很多,拿得出六成自备甚至全额买两亿房子的人很多
: 然后我明白了。
: 买房看的不是收入,尤其买台北市的房子
: 用的不是收入,是资产,是你累积资产的能力与速度
: 收入有高低,但资产不会变动。
: 我以为一亿是富翁时,才知道一亿只是中产的顶端而已
: 钱需要花用的地方,当你真的有这些钱时,你会找个容易花钱的地方
: 这就是台北市,就算是万华这个烂地方,也远比其他县市,甚至新北方便太多
: 他是我老婆最容易买到3500块一坪的洗发精(我还在用花王)雅丝兰黛化妆品
: 还有迪奥包的地方。
: 也是我腰痛时最容易找到医院就诊的地方
: 是我儿子可以随意找到篮球场打篮球的地方
: 是我想吃兰亭、大腕、红花,还有要买红酒送客户最容易的地方
: 而我也相信,更有钱的人,他们更懂的怎么花这些钱,这不就是老钱与新钱的差别?
: 这些道理,我到五十岁才懂,而我也老了。
: 但我儿子就爽了,年轻的他,可以继承一间价值接近七千的房产
: 收入有高低,但资产不会变动。
: 我儿子可以少走很多我以前走的冤枉路,我的房产也是他未来的创业资本。
: 最重要的是,我能教他我走过的路,我当年不会用的财务杠杆跟理论
: 这是阶级世袭最大的问题,上一代能给下一代的经验是砍人的经验还是理财的经验?
: 或许有一天,他能晋升富人阶级
: 不过那也跟我无关了,我说过除了房子现金一块也不会留给他
: 退休后也该轮到我爽了吧。
: 不小心遗留草稿,修改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