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月左右开始看房,
台北中山大同区 一路向西看了三重 新庄 A7 A9,
大概看了两个月吧,总共看了三十几间。
1. 需求:自住,第一栋房。29岁。
已婚,一夫一妻。预算1200内。
预算只算我一个人可负担的。老婆算是备用周转金,万一不够跟他借点。 买完自住后再换她看投资的。
另外老婆要通勤台北,所以交通也是考量
2. 类别:都看成屋
预售屋乍看之下头期会分摊,甚至还有5%签约,交屋前再补到20%的。
但这种作法交屋瞬间压力超大。
要凑齐头期款+装潢+添购家电。
而且盖的期间、装潢期间还是要缴房租。
预售屋价钱如果低就算了,但这年头预售屋都卖未来价,算一算根本不划算。
3. 区域简评
1200万内,在各区域能买到的项目:
中山大同区: 15年内实坪10坪内夹层套房
三重:十年内套房、二十年以上两房(买了大概还是要一笔装潢费)
新庄:神经病,凭什么跟三重一样单价。你离台北更远欸。
一比较其他区域就知道一定有人被套。
看了一堆,唯二能考虑的是一间A6附近二十几年大三房跟橘线走15分钟的 10年内小两房。
A7: 看之前觉得这什么鸟不生蛋的地方 姑且看看。看完后觉得CP值太高了吧。
A9: 舒适度跟坪数/单价到仁爱路以后都还不错。但离机捷太远,很可惜。
离机捷近的太贵,只有一间28年小两房能考虑。
最后删去法,
只留中山区套房 跟A7两房(屋龄三年)
中山区是生活便利但小到不行,夹层还只能弯腰睡觉。
A7是有增值空间,但老婆通勤远(我倒是满近的,但这种事还是依老婆为准,不然未来承受怨气,这不是房价可数值化计算的)
最后老婆觉得说:一天上班这么累,回家看到空间小不拉机真的会崩溃。就决定A7。
3. 选择A7原因
上述是老婆决定的原因啦,我自己也是看可以买,才把proposal丢给老板让他决定选哪个。
我自己觉得可以买的原因
增值空间超级明确。
我们这种买房没家里援助、又不想碰老婆的钱的,买房不可能一次到位,三房什么的只能靠换房。
那上述五年内涨幅最大的是哪里? 100% 是A7 (中山区那间套房也会涨、且流动性极高,但纯论涨幅还是A7)
碰到的物件,简易装潢、主要家电都有附。
省超多钱。万一还要装潢,我就真的要动到老婆的钱了。
4. 常提到的A7缺点
空污,
入住一个月,只有上周六闻到过一次。(可能是我楼层比较高?)
化学塑胶味吧,骑车过去骑过某间公司工厂就没味道了。确定是华亚科学园区排的。
墓园,
现在还在把墓园的缺点的,我也不知道能说什么。
房价一字头有墓园,现在四字头还是有墓园。
看错方向不可耻(我三年也觉得A7很鸟),但现在很明显不影响房价了吧?
这边的人口超过七成都是25-44岁,根本没人在意。
墓地对房价没影响的话,反而是潜在利多。
“有墓地都能这样涨,万一没墓地了,还不起飞?”大概是这样。
墓地这块区域,按照都市规划,是要做华亚科二期。
但等到真的迁墓后,还有没有园区价值不好说,毕竟遥遥无期。
但不管是园区还是商业用地,
都能让A7内最大块的区域解放。
墓地这块迁移遥遥无期。
我是建议当买乐透,发展起来算中奖。
中奖机率比买台北老房等都更大多了啦。
https://i.imgur.com/FVn2AeK.jpg
生活机能,
外送治百病。逛街基本上要跑A9。
路也大条车不多。跟台北的压迫感比截然不同。
建案也都还在盖。等到盖好人进来,机能继续完善,没理由单价还40上下。
毕竟下个山的新庄还一堆人被套在55-60万一坪。
对了,补充一点,
A7 A8是适合通勤台北的最后一站了。
没搭过机捷可能不知道。
A9以后的站要进城,都会在A8停爆干久。
所以A7的涨幅除了吃基建发展外,
吃从台北被洗出来的人以价格收敛也是必然。(A8以内房价最低)
要判断A7的机能,
务必把通勤圈判断为台北、生活圈判断为林口台地。这要看才不会失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