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年轻人应该趁早买房

楼主: Tosca (hi)   2018-08-01 10:14:32
※ 引述《xxxxxmay (5x天)》之铭言:
: 不买房
: 老了住哪里?
其实老了可以租公宅啦 以后会一堆可以租
不过其实年轻人早点买房永远是利多于弊
前提是买房"自住"
现在政府还帮你出一成贷款
那假设一个三十岁年轻人
贷九成 一千万的房 只要自备一百万
1.第一阶段 缴贷款当房租
前三十年缴贷款
利率2% 每个月缴33000元左右
缴三十年还清贷款
2.第二阶段 缴清贷款 以房养老
30年贷款缴完 30算年轻人变成60岁老年人
房子没贷款了 逆抵押给银行开始以房养老
假设房价30年来不跌不涨!!
当初一千万买的房 三十来后还是值一千万
以房养老可以贷款五成 等于抵押给银行五百万 银行分20年每个月付钱给你
利率2% 每个月可以领25000左右
以房养老最大好处是房子仍然可以使用 你还是可以继续住在你的房子
3.超过八十岁 请银行法拍房子
还清银行贷款后 剩下的钱归你 继续养老用
假设房价不涨不跌
房子已经50岁了 还是值一千万
法拍价七折算700万 五百万还银行 剩两百万给你
每个花两万 还可以撑8年左右
八年后 88岁 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规画了
台湾人平均寿命八十岁而已
这年龄过世 都可以送红帖不是白帖了XD
4.以上讲的前提都是要 房价不涨不跌
当然如果房价稳定上涨 这种规划就赚更多
假设三十年涨一倍
当初一千万买 三十年后变两千万 你就等于有一千万可以房养老
每个月可以领五万!!
那万一真的来个居住正义的政府
把房价打到一半呢??
三十年前一千万买的 三十年后只剩五百万
抵押给银行只能五成 250万 月领一万多 口连...
这就是为什么 政府不能把房价打到谷底的原因
这跟以房养老的规划是完全冲突的
作者: aimlin ( )   2018-08-01 10:19:00
推 正面思考
作者: Petrovsky (Never say never.)   2018-08-01 10:22:00
Oui.
作者: jameshito (柚子)   2018-08-01 10:23:00
原来以房养老是这样规划喔,受教了
作者: dream21504 (miyakosabos)   2018-08-01 10:25:00
☺ﴠ
作者: ganninian (喔喔)   2018-08-01 10:31:00
这篇没基隆 失败
作者: j42683 (blue84 )   2018-08-01 10:44:00
其实真的不要想太多 负担得起就买
作者: sodaice (苏打冰)   2018-08-01 10:54:00
房价不涨不跌的情况下 原来新屋/30年屋/50年屋价格一样你的屋价一直都值1千万 就已经暗含房价一值上涨的前提了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01 10:59:00
30年后1000=>2000,算上折旧涨快4倍了吧…
作者: dragontwo (Be A Man !)   2018-08-01 11:06:00
对牛弹琴
作者: visa9527 (高级伴读士官长)   2018-08-01 11:10:00
房价的重点一直是土地成本,土地价值才是关键买在双北市区的大概到老都不用担心......
作者: cchsiao (cchsiao)   2018-08-01 11:26:00
你都说自住了 买了以后房价是涨是跌都与我无关
作者: chair209   2018-08-01 11:42:00
怎么会无关,看完文章好吗XD
作者: nicejeffery (想放松心情~)   2018-08-01 11:52:00
中肯,30年以上的房子再老价格变动其实不大,政府的规划就是有自住一屋不用担心养老问题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01 11:56:00
我比较好奇奇50年后 不涨不跌 购买力评价算回去当时1000万房子到底会剩多少??然后你自己是医生 我满好奇你觉得50年后台湾的平均寿命会是几岁?
作者: shooter555 (shooter)   2018-08-01 12:07:00
好奇楼上的一句话, 房价重点是土地成本, 若算投资角度那应该买地而不买房
作者: ccsu (杰克)   2018-08-01 12:10:00
问题是光买地,是要露营吗
作者: nifocy (Nifoa)   2018-08-01 12:19:00
现在就一堆空房,也开始少子化,老了卖得掉?有办法抵押?
作者: Petrovsky (Never say never.)   2018-08-01 12:27:00
少子化是假议题啦 XD年轻人灭绝了 还是有外劳、印度人、非洲人、外星人机器人 来台湾扫房 XD
作者: yowang77113 (又王)   2018-08-01 12:30:00
这意思就是房价稳上涨
作者: vvssinn (雪糕)   2018-08-01 13:08:00
观念正确,只是以房养老的贷款只有大都市的银行愿意做,因为没人知道20年后会怎样。一般的房贷能贷是因为除了房子抵押还有屋主有赚钱能力,但以房养老除了抵押品就没了,银行其实承担很大风险。
作者: amordelcor (heyheyhey)   2018-08-01 13:14:00
XD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01 13:25:00
日本乡下现在一堆老旧空屋变废嘘,这种是怎么拿来抵押养老
作者: jwzkp (spermette)   2018-08-01 13:30:00
30年后的物价每个月领2万5是可以干麻?? 假设一堆错的变量
作者: oopFoo (3d)   2018-08-01 13:31:00
重点是30年后房价。二十年前,会知道利率这么低,薪水不涨吗?现在负担这么高,买家迟疑是正常的。
作者: j29nchy8 (jason)   2018-08-01 13:44:00
至少确定少子化根本不是主要问题咩!它只是搭顺风车、让年轻人听到有希望而已~~~一听到少子化!大家觉得未来少子化后谁来买房?哈哈~不骗你骗谁XD!房地产终究一定会有人接手的!热门地段自然会有人接的!别整天傻傻只想着等房跌到10~20年前水准啦!该醒了啦!身边一堆人都等著买房,不过终究一直说应该还会再低一点、再低一点!再等一下下!热门区域谁等你呢? 不然可以买远点也行!偏偏就是有人不想.....唉.....
作者: gcshin (Anubis)   2018-08-01 13:48:00
那如果一开始只买得起40年的房子呢…?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01 13:51:00
万华以前也是台北的热门区域南港以前鸟地方你叫人拿南港的房子换万华的试试看
作者: amordelcor (heyheyhey)   2018-08-01 14:05:00
同屋龄的万华比南港贵 不会有万华人想换的
作者: chair209   2018-08-01 14:05:00
现在买老公寓不是就这样吗,房子残值很低,买地送房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01 14:14:00
南港那么多新的不挑,学万华挑古蹟......
作者: j29nchy8 (jason)   2018-08-01 14:16:00
区域间换房.....很有趣的思维....看来最多也只能这样子的思维XD
作者: batista1980 (生活要精采)   2018-08-01 14:20:00
唉~ 都没量多久了还整天说一堆人抢著接...人果然催眠别人之前,要先催眠自己看起来真的外劳非洲人外星人AI要轮流抢著来扫房了,再等就来不及了!!台湾哪个热门区域没房子在卖,来不及勒~
作者: guidf (葛格)   2018-08-01 14:48:00
我也是在想先牵户籍一年 等公宅
作者: rockhart (Line)   2018-08-01 15:32:00
老了住养身村,租公宅谁照顾你?
作者: chair209   2018-08-01 16:11:00
一个月五万应该住不起养生村喔
作者: amordelcor (heyheyhey)   2018-08-01 17:21:00
养生村应该很贵
作者: het97306 (a i b t)   2018-08-01 17:31:00
都不讲贷款的这三十年付了多少利息,还有办法讲得嘴角泡泡
楼主: Tosca (hi)   2018-08-01 17:41:00
不想付利息就去付租金阿 你高兴想租一辈子也可以阿=.=全世界的人买房都是要贷款 日本德国都一样 不然呢???房价打到让你用年终奖金就买得起 这样吗? 现金付清不用利息
作者: archer1991 (伤官伤尽)   2018-08-01 18:40:00
最后也是一场空啊......
作者: realqq   2018-08-01 22:55:00
问题就是1000万的房子租金都不用2万才有买不如租的论点
作者: planta (小盆栽)   2018-08-01 23:05:00
所以地段仍是关键~高龄化买房顺便存退休金~
作者: newstyle (人生不要有遗憾)   2018-08-02 16:20:00
产业会集中在热门地段,所以热门地段不会降就是这原因
作者: amigo0721 (可以1天无政府不能没超商)   2018-08-03 09:49:00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