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提到少子化 和老屋有折旧问题
追本溯源 想强调的不是 一直不买
而是 所谓量力而为的力 是什么力
大家都知道 量力而为 这基本等于没讲
有人会跟郭董讲 帝宝十亿太贵 晚点买不要当盘子吗?
短期三五年 房价怎么走 我自己是觉得缓跌 但这比较难讲
但如果 把钱梭在房子 心想把买屋当储蓄的 要保值的
我觉得就要想想 有没有这种功能
很多人说 少子化 是未来的事情
但既然要久住 那短期十年二十年不一定会脱手
考量到长期房屋可否保值 就很重要 毕竟人有旦夕祸福
如果房子不保值 身边又没足够存款 那就有风险
落到这种田地 就不叫量力而为
回到这篇
其实 老屋本来就会折旧 日本折更凶 20年就打对折 台湾还算好
年轻一代 喝星巴克 拿iphone 没为什么 就是潮
社会整体富裕 文化就会变
你说 他们没很有钱 这不是重点
现在很多中老年很有钱
可是品味个性什么的 年轻时候就定型了 那时候社会整体还不富裕
现在老屋还最老 还是集中在40 50 等到再过几年 就可以看到第一批古蹟屋要拿来卖
你想吗 如果自住 住到老可能屋龄都近百了 在一堆房子可以选前提 是你要吗?
考量现在都更困难 请问可以卖多少?
这价钱一开出 问题就来了
原来 可能在北市折旧比租金还贵
现在社会还一堆充斥的话术 几天前去餐厅吃饭还听到隔壁再说买房可以储蓄
你如果是所得两成三成还好
很多到四 五成 以为买房当储蓄的 这未来真的有风险
人都用过往经验判断
台湾过往井喷经验是建筑在 出生率世界前三(好像5.X) 经济成长两位数
当然叔叔阿姨伯伯都跟妳说买房稳啦
这是废话 你找同样条件的 哪个不井喷?
但现在台湾怎样 不多说了吧
这篇老屋不卖 只是跟妳说 未来人越来越重视质感
未来人比屋多越来越多可以挑
老屋新屋价差会反映出折旧
过去 大炒房时代 因为督更题材 中古屋被炒得跟新屋差没多少
现在被打回原形 必然要面对
今日买的新屋 新古 中古 都必然会折旧 速度会比过往快 所以 还相信保值吗
台湾过去几十年 房屋都是投资商品 有储蓄功能
未来随着少子化 房子会成为消耗品
有些人说 有钱人会补
有钱人会买你老屋吗?
有钱人无聊买十栋干嘛?
有钱人捕的回砍半的钢需吗?
回归 何谓量力而为
我觉得就是 你不能把买房当成储蓄 就不用存现金或其他理财
这样会有风险
当然你很有余裕 那你就不要管别人怎么讲了
不过你如果还相信埋屋当储蓄可以保值
财务太紧 也没有退休或应急规划 我就觉得要再想想
这才是少子化和老屋折旧议题的意义
当然很多人会说 难道要等这么久吗
不 有人有钢需 或就想买 那就去买
只是 应该要有个观念
房子会折旧 买盘越来越少 而且越来越严重
而钢需未来减半 房子却没停盖过 过去经验完全不可参考
过去台湾人口其实比房价井喷得更快 用过去当参考根本颇ㄏ
在这前提下 就要考虑 财务上是不是要梭哈房产 或退而其次买可负担的
我不会觉得房价近期可能跌就不买
亏不亏不是问题 但要亏的起
房子已经不是像过往 还顺便赚增值钱了
你以长期角度 房子就是消费品
不要过去只涨不跌 听人家说保值 等到压一半薪水跌了才在该该叫
敢买就是要敢让他跌 不要跌了才在喊伤经济什么断头银行很惨之类的
总之结论 短期怎么走 不确定
但房子本质是消费品 不是增值理财用的 是蛮明显的
买房就买房 不要梭哈房产 心想储蓄保值 甚至还想赚钱 到时候出事又一堆社会问题
大概是想表达这样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