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怎么记得不用缴到那么高的税?
45趴真的...(干脆切腹算了?!)记得没错好像持有年限去计算
但最少也要课到10趴,10好像也是不少。
如果是大家觉得该怎么做会比较恰当啊?
但一方面也在想,同意户都搬出去了,就剩少数户不搬,就一直拖?
那这样对那些已经同意且搬出去的人有没有什么补偿?
就算最后还是重建完成,感觉少数户一直拖的就会被人家指指点点的吧?
文林苑真的是阻碍台湾都更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啊~~~
截至:http://www.dg543.com/thread-427-1-1.html
闹了不少风波的文林院案,终于告一段落,不过看文中提到
1.当年36户同意户,从被迫长期在外租屋、家人分散各地的痛苦中解脱,已有15户原住户回新家。
被迫长期在外租屋?家人分散各地痛苦解脱?阿不是都同意要重建了.....还是记者文笔太好???
2.面对都更后房屋税翻涨十几倍,谢春娇坦言,大家盼了十几年当然不想卖掉,现在要缴高额房屋税,如果现在卖掉,就要缴交易价的45%税金,“卖了更惨,大家都不敢动。”
对于是否会卖房,王耀德说不可能,“祖产怎可以卖掉”,要不要出租还在考虑;至于农历新年要不要回文林苑过?王耀德说应该不会。
房屋税翻了几十倍,卖了又要高额税金,那到底应该怎么做对王家比较恰当???
轰动一时的都更案“文林苑”已落成,不少住户搬入新家,包括当时不愿搬离的王家部分成员。曾轰动一时的都市更新案“文林苑”,历经多年漫长等待,已有15户原住户入住,准备在新家跨年围炉。当年的不同意户王家,部分成员也搬进新屋,未搬回去的王家成员王耀德说,因换回的坪数不大,自住空间稍嫌不足,该如何处理还在思考,“但卖掉不可能,祖产怎可以卖掉。”
文林苑历经强制拆除风波4年,老旧公寓摇身一变成为地下3层、地上15层的崭新建筑,建商去年5月取得使用执照,年底陆续交屋,一楼店面也挂起出售、出租告示。当年36户同意户,从被迫长期在外租屋、家人分散各地的痛苦中解脱,已有15户原住户回新家。但也有人等不到搬回文林苑的那天,抱着遗憾离世。
曾是文林苑自救会长的谢春娇,现为大楼管委会主委。她说,许多新屋都还在装潢,因现在快过年了,设计师、装潢业行程满档,大家都找不到工人,还有10多户要今年元月才会搬进来。
面对都更后房屋税翻涨十几倍,谢春娇坦言,大家盼了十几年当然不想卖掉,现在要缴高额房屋税,如果现在卖掉,就要缴交易价的45%税金,“卖了更惨,大家都不敢动。”
不同意户王家原本拥有2栋透天厝,都更后分回5户。当年的抗争代表王广树受访时表示,他和婶婶各分回3户及2户,两家都有1户大坪数房子在1楼,婶婶确实已搬进去,“我现在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房子都是儿子王耀德处理。
已经成家立业的王耀德说,他们分回的室内坪数并不大,落在15至20坪之间,因为家庭成员只会愈来愈多,原本的透天厝可以继续住,现在空间变小当然会不满意,不过房子都已经盖好,“木已成舟”也不能说什么,屋子仍空着。
对于是否会卖房,王耀德说不可能,“祖产怎可以卖掉”,要不要出租还在考虑;至于农历新年要不要回文林苑过?王耀德说应该不会。
夹在士林桥、捷运淡水线高架桥中间的文林苑,过去饱受噪音困扰,在都更前总价值约7.85亿元,完工后高达19.47亿,每坪单价也从40万元涨到80万元,外界更一度盛传喊到每坪120万元。另外,房屋税也跟着水涨船高,从原本约1000元变成5万元,翻涨近5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