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晨会取消来聊天
讲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
预期收入增加 你觉得自己每年都会加薪
懒得比价(工作每小时赚400就懒得花半小时比价省100)
买东西就会比较大方愿意溢价购买
溢价才会商家有利润 造成物价平和上涨
这些是让经济成长的正向力量
反过来你觉得每年都赚一样 你就会很斤斤计较
花很多时间比价
每年U Mich跟美国商业局发布的消费者信心指数
大致上是在说这个东西
尤其收入是第一环 领基本工资的人大致上是月光族
这些人领的收入有80%-120%(是的会负债...)
会直接变成当月的消费 这部份会变成GDP和营业税
那这些人基本上也逃不了什么税 劳保劳退健保都逃不掉
加上前述的消费税 在财政上会有一定的溢注
但这个部份以美国来说 最近才在检讨
GDP成长 失业率低档 物价有起来
但消费者信心指数不增反减
起因是收入增加比不上房租增加
造成可支配所得反而变少
所以要对低收群减税因应
台湾有类似的问题倒是一直在想加税
这点有点奇怪 但增加最低薪资族群的收入肯定是对的
那反向来说经济的成长很害怕两项东西
总经基本公式就是 C+I+G+X GDP=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所以第一个是很简单是怕通货紧缩
预期未来东西会变便宜所以大家捏著不消费 不投资
钱通通放在银行里 经济就不成长 你不成长别人成长
就不进则退 台币能买到的东西越来越少 变穷国
那第二个怕的东西叫
原赋效果Endowment Effect
基本上就是因为情感因素把(相对)不值钱的东西当宝
一个人干这种事就只是你抱着破铜烂铁卖不掉而已
但如果整个国家都在干这种事 就会全国把一堆钱锁在没用的地方
如果自己互炒就变成泡泡迟早要爆掉 如果炒不动就被全球性通膨吃掉
这种东西是相对的 如果台湾房地产对外国人来说有吸引力
像美国NBA 欧洲足球之类的职业运动 或高级艺术品 名表名画之类
虽然这些东西你真的要问价值 也都有那么一点没实体价值
但这些行业或产品如果能够让金钱流动 能让世界各国买单
比如说 球团赚了钱会花在球星身上 能创造运动产业卖球衣给各位
能衍生各种活动促进经济 名表可以行销世界 名画拍卖可以拍到外国去
它就不会像上述 把钱锁住在单一国家里面被世界性的通膨吃掉
就这点来讲新加坡的做法是完善的 把公宅跟私宅分开
公宅保障大家有地方住 私宅开放全世界来投资(当然有一些限制炒短的法规)
那台湾的状况就有点两边不讨好
你不开放国外资金进出 台湾的地产就没什么世界性价值
大家在那炒垃圾 市场又太小很容易失控
开放管制的话 现在就已经有居住不正义的议题
国民所得又相对国外太低 罚则和持有税配套不足
被恶意炒一波本国人就准备跟新西兰一样 10%当homeless
那看起来政府是有一步一步在做 准备一定量的公宅先建立起来
不过这大概没有5年8年走不到下步 没有10年看不太出成效
回到正题 拉高基本薪资是正确的第一步 建立公宅库也是正确的
但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