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写写怎么辨别房市重灾区?
在讨论一开始,我们先从理论解释,再一步步的往下展开。
首先,房市重灾区是个什么样的概念?
大家对于这点,相信都有相当的共识:
房地产供给明显过量,而投资客为了出脱只好竞相减价出售,最终出现赔售的情形
因此我们可以从上面的叙述中,简单抓出几个房市重灾区的前提:
1. 该区内已经存在短线投资族群
2. 该区投资族群有其须出脱的压力
3. 该区供给者有降价行为或诱因 (充分但非必要条件)
4. 该市场终端需求有限 (涉及区域及客群分析,不列入前面讨论)
而从这几个前提,我们可以反向推导几个结论:
A. 没有短线投资族群的市场,不会发生多杀多的现象。
B. 投资族群没有出脱压力时,不会发生多杀多的现象。
C. 在满足一二项的情况下,建商的降价行为会加剧多杀多的压力。
在弄清楚这些条件后,我们才能向下进一步讨论
因为常有些人误解,市场冷就是代表泡沫化,房地产一定跌
但事实却是相反
市场冷可能仅只是出现‘微幅降价换去化’的盘整状况。
典型的区域有:内湖、南港、北投、莺歌、八里等地的重划区
上面这些区域为什么没有多杀多的现象,大抵上可以归分出两种原因
1. 进场方多为长期置产客:内湖、南港、北投、三重、芦洲、华中桥西侧
2. 无法引进外来人口:莺歌、八里
因为这两种因素,区域内建商有所忌惮,在推案时就保守许多
较少的供给便无法对当地市场造成沈重的卖压
所以虽然冷了许久,却也没有太多下修的压力 (内湖、南港、北投约5%)
接着回归主题,要辨别是否会成为房市重灾区
主要的判断因素还是前提1(存在短线投资客)及前提2(投资客有出脱压力)
一般来说,前提1比较重要
但在特殊的情势下,前提2的影响力可能远高于前提1
例如前几年的豪宅限贷,导致部分豪宅投资客出现庞大的资金缺口
在无法交屋的情形下,市场中便涌现供给方下杀的压力
这些区域有头前、新板,及后来的副都心
也因此我们可以综合前提1及前提2,盘点出一些房市重灾区的潜在人选
这些区域由北而南有
α. 淡水 淡海新市镇
β. 五股
γ. 林口
δ. 汐止 汐止、汐科站地区
ε. 新庄 副都心
ζ. 中和
η. 树林 溪昆
θ. 土城
上列区域,有些在近一年都还是投资客活跃地区
(淡水、汐止、树林、中和、土城)
但投资客大大们不用高兴的太早
双北地区也是有发生过市场倒V型反转的例子 (五股)
而上面的八大地区,我们再依据前提3(建商降价的倾向),来排序风险高低
什么样的情况,建商有倾向降价的可能?
1. 区域内主力建商属于市场派倾向 (景气好就拉价,景气差就立刻降价)
2. 区域内主力建商持有土地成本低 (较早期进场)
淡水、五股、树林、汐止兼有上面降价倾向的前两种原因
因此都属于最高风险区域
新庄副都心虽然有沈重的盘整压力
近三年的房价涨幅只有5%,但土地地价却是持续上涨
加上多属豪宅个案,因此建商要主动降价的难度也相当高
在风险排序上,大概仅比中和来得高风险
因此八大地雷区的风险排序,由高到低呈现:
五股 = 树林 > 淡水 > 汐止 >> 土城 > 林口 > 新庄 >> 中和
这八大地雷区中
有些区域的多杀多危机已经爆发
有些区域的投资客才刚进场,还要一段时间发酵
建议板众可以准备好银弹,等著修理投资客大大 ^.<
另外也点一下双北以外的潜在房市重灾区
一是桃园的中路重划区,另是高雄的中都重划区
这两个区域都是在地人很喜番很喜番的投资区域
但因为区域及总价属性,是典型置产型区域,且区域内有强烈价差
在大环境不佳的状况下
投资客进场后恐怕是找不到终端族群,也无法好好拉抬价格
基本上开跑前半年会很热,但最迟一年会被打回原形
不相信的人可以做个简单的实验
拜托最看好中都的Ceca大大加码买进中都
你就知道什么叫作‘叫好不叫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