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交通建设,谁会记得当年你住的是“郊区”
==================================================
中信房屋副总经理刘天仁/口述 蔡佩蓉/撰文 “有时候买房就是一股傻劲,心里觉得
非买不可。”我在民国75年左右在台北市忠孝东路五段附近买了人生中第1间房屋,当年
利率高达7~9%,年轻人要贷款更是不容易,买到了房子,银行贷款人员却要求2位保证人
,当时我相当惊慌心想,除了太太之外,谁愿意当保证人呢?
当时老板知道我要正为贷款的保证人烦恼时,便主动提出愿意做保证人,银行人员得知公
司的老板愿意作保,竟然阿莎力的说,“不用了!一名保证人就可以。”当时让我学会一
件事——“信用”是金融往来非常重要的事;另一点,老板愿意作保,也代表示对我为人
与愿意打拼、吃苦的前途相当看好。
现在很多年轻人买房前会担心“假如我变成了房奴”这件事,但这些年走过来,我始终认为“有能力买房,就一定要买!”从郊区换到市中
心、中古屋换新成屋、小房换大房,这都是不变的道理,但有1间房子才有机会让时间、
岁月陪你的房屋增值。 放眼望去当年还是许多田地的忠孝东路五段,被形容“郊区”、
“乡下”,但过了几十年,有了交通建设,谁会记得当年你住的是“郊区”?当年我买房
的时空背景利率7~9%,为了买房,我跟太太的双薪家庭,仍必需耗费每月收入的5成付房
贷,可说是相当辛苦。 但当时1坪买14万元的房屋,经过几年逐渐增值,心里自然就踏实
许多了
※ 引述《pcappuccino (cappuccino)》之铭言:
: 我的看法不太一样
: 如果我有2000万住台北市的老公寓跟新北市的新大楼(都住过)
: 还是一样会选择台北市的老公寓
: 不是说自己多喜欢台北市的环境
: 而是在台湾 没有办法适应离开台北市
: 一个40年老公寓卖2800万是市场决定出来的价格,自然有它的道理
: 虽然很多二三十年前的台北市人不是有钱人,但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 因为自己住过中和新大楼六年
: 现在即使再送我100坪新大楼,我也宁愿在台北住又小又破的老公寓
: 因为生活的机能真的差很多,我不想一一举例,太残酷了
: 唯一的优点就是物价便宜
: 以前自己住的社区不错 邻居也都有自己的事业
: 但是无法忍受一下楼 走没几步路就会经过理发厅 槟榔摊
: 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 人行道都被路罢占领去了
: 姑且不论投资、结构的角度来看
: 如果更有钱当然会想住台北市的新大楼
: 但是能住新大楼的人也不是简单的人可以负担
: (至少很多医生 律师 会计师 公务员 买不起)
: 当然台北市也有好区跟坏区
: 我住的地区在大安区算还不错
: 如果用极端的例子
: 新北市100坪高楼层的大楼 VS 大安区的40年10坪老套房
: 让我选的话,二话不说,我还是要选择住在大安区
: 而且住这个地方
: 常常有人会因为经济状况出现问题 而被洗出去(一辈子回不来)
: 所以会警剔自己要更努力工作